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最是閱讀者

教師最是閱讀者

教師最是閱讀者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肖培東(浙江最年輕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永嘉十一中校長)的文章《語文老師,最是閱讀者》,回憶他2000年做公開課,執教課題是汪曾祺《衚衕文化》。按照教參上的現成說法,他告訴學生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批判和否定衚衕文化,因為衚衕文化代表了「閉塞」、「保守」。他的那節課受到好評,也沒有人提出質疑,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篇文章,上面介紹汪曾祺的《衚衕文化》一文是給照片集《衚衕之沒》寫序,作者對衚衕文化的情感實際上是「一種依戀、一種感傷、一種懷念,還有一種無可奈何」,而不是教參上說「批判和否定」。肖培東說:「這幾行字,雜誌上印得不大,卻是那麼顯赫地晃動在我眼裡,晃著晃著就化成了這樣一聲棒喝:『你有讀書嗎?』我為自己的無知和淺薄深感羞愧,更為那無數個已經流去的不閱讀的日子而心痛。」

由此我想到另外兩個例子。

一個是朱自清的《背影》,幾乎每個老師都把這篇文章當成父子情深的範本來剖析,但是了解了這篇文章的背景,我們對它的解讀恐怕就不那麼簡單。朱自清父親朱鴻鈞曾是徐州煙酒公司專賣局長,收入頗豐,一個人養活全家綽綽有餘,還能供朱自清在北京讀書。但是朱父在小妾慫恿下越貪越多,終於不作不死,被革職查辦,朱自清祖母氣火攻心就死掉了。被新文化影響的新青年與舊官僚之間的矛盾開始明朗化,奶奶被氣死,自己學費也沒有著落,朱自清對父親是怨恨的,1917年站台送別時朱自清是感覺不到一點「父子情深」的。此後朱自清跟父親關係日漸緊張,甚至長達幾年不和父親見面,1925年朱鴻鈞給朱自清寫信說自己病重,將不久人世,觸發了朱自清內心的親情,朱自清才寫了這篇回憶文章,但是直到1928年朱父才在雜誌上看到《背影》一文,父子關係走向緩和。

如果任課老師對這段歷史是清楚的,相信這節課會講的更有深度,文章裡面「不相見二年余」、「差事交卸」、「事已如此」等字眼就不會當成閑筆。我上中學時學習這篇文章,對於上述背景老師沒有做任何介紹,我一直以為朱自清一家受到萬惡舊社會的壓榨而窮困潦倒,不自覺的用階級鬥爭的思維給文章定了性。

另外一個例子:《一碗陽春麵》里母子三人經濟窘迫,三人只要一碗面,店老闆有惻隱之心,就偷偷增加了面的分量。上學時我就有疑問:「上三碗只要一碗的錢,或者乾脆不要錢,不是更能幫助他們么?」作為老師一般不至於給學生解釋說老闆捨不得,但是恐怕也不太能回答的讓學生信服。但是如果老師看過《菊與刀》等書籍,他就會理解老闆的做法很「日本」。日本人的文化裡面崇尚「報恩」,但是特別討厭欠別人恩情,只要有人給自己一點恩情,他就要千方百計回報,回報不了的恩情對日本人來說一種折磨,有人甚至用剖腹自殺來了結對別人的報恩之心(在日本稱之為「恩腹」)。所以日本人一般不會無緣無故給別人好處,否則會使別人產生強大的不安心理。這樣我們就能很好的理解飯店老闆隱蔽的幫助母子三人的做法了。

肖培東在文章結尾說:「語文教師,只有通過閱讀,讀出生命的開闊、靈動、樂觀、豁達、鮮亮,才能把自然的美麗與生動、世界的豐富與神奇、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把智慧、文明、善良與愛傳授給求知如渴的學子們。」其實,哪個學科不是如此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要高尚的失敗,還是卑鄙的成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