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上最尊貴的夾道,最邪性的大門!
原標題:長安街上最尊貴的夾道,最邪性的大門!
故宮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而其實它們的本來身份是太廟和社稷壇,是明清兩朝遵循皇宮「左祖右社」禮制的產物。
太廟
在太廟和社稷壇的外側,還各有一條大街,分名:南長街和南池子,算是隔開皇宮大內與市井民間的兩道縫。
最尊貴的夾道——南長街
左邊是故宮,右邊是中南海,這就是南長街的兩個鄰居,這檔次、咖位,不用多講了吧?
在南長街未修前,這一片兒集中著朝廷的會計司、煤炭庫、章儀司等部門,均是為皇宮大內服務的部門。
圖片來自"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
到了民國初年,袁世凱政府在社稷壇的牆上打開豁口,開闢新街,並在街口修建了一座高大的拱門,上題「南長街」三個大字,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南長街南口大門。
咱們就先從南長街最北端的西華門講起。
皇親國戚才能走的「後門」——西華門
紫禁城皇城四門,以西華門最為尊貴,它曾是中南海的正門,能同時作為故宮和中南海的門戶,西華門還真是了不得。
圖片來自"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
清代的帝後游幸西苑、西郊諸園,多由此門而出;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時,慈禧和光緒也是從這裡西逃的。
傳奇大影壁
西華門有一排屏風(影壁)樓,在故宮四大門中獨一無二,它的誕生,源於當年的「北京飯店新東樓事件」。
北京飯店, 始建於上世紀初,是京城屈指可數的五星級飯店,1949年北平解放後,它隸屬於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外事接待和國務活動,政治地位特殊。
由於飯店接待量日益增大,周恩來總理提出要擴建北京飯店,達到擁有1000個房間以上,能同時容納2000人的生活社交。
周總理在北京飯店招待外賓
這項工程,是由清末最後一任兩廣總督張鳴岐的兒子、人民大會堂等三大建築的總設計師張鎛親自操刀的。
周恩來與張鎛
張鎛拿出了20套方案,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在得知新東樓僅高50米只有14層時,建議建一棟超百米的大飯店,最終新方案定為100.25米高。
李先念
1973年春,新東樓工程啟動,並以一個星期一層的速度增高。國慶節後,開始第12、13層的施工,一位工程人員在閑聊時表示:新東樓西向的房間最好,因為可遠觀西山,近看故宮。
這一說法不脛而走,周恩來和中央警衛團政委楊德中等人都認為正在建設的新東樓會對鄰近的中南海產生威脅,站在新東樓的15層上,甚至可以看到毛主席的住處游泳池。
位於中南海游泳池的毛主席卧室
100米高的新東樓方案就此被否決,50米高的方案重新啟動。在登上西華門城樓實地測量後,周恩來決定建一道脊高26.7米的屏風樓。
屏風樓共5棟,北側3棟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西華門兩側的2棟及西南角則是駐軍,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一直就矗立於此,雖然近年來屢有建議拆除它們的聲音出現,可這敢拆的人,一個都沒冒頭吶!
南長街西華門的最牛建築說完了,咱們再說說這條街上的一家餐館。
澤園酒家
一個並不起眼的小飯館,位於中山公園西門北,酒家裡的裝飾很有革命情調,以毛主席及老一輩革命家照片為主。
餐館的招牌菜,都是第一代領導人的最愛:毛氏紅燒肉,毛氏武昌魚,周總理愛吃的獅子頭等。
這樣一家餐館的經營人,必然不是等閑之輩, 乃是毛主席當年的警衛員。
毛主席一家及很多中央領導人,還有老一輩革命家經常在這裡聚會。
福佑寺
一所不對外開放的皇家寺廟,始建於清順治年間,幼年的玄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因出天花曾在此「避痘」;後被雍正改為專門祭祀雨神之廟,所以民間又稱它為「雨神廟」。
乾隆登基後,這裡改建為喇嘛廟,更名福佑寺,後來成為班禪駐京辦事處,從八國聯軍入京到文革,這裡一直平安無事,毫髮不損,莫非真是菩薩保佑?
昭顯廟
昭顯廟原址在北長街71號,實際上已基本不存在,僅存後殿,如今是北長街小學,在小學大門北側有「昭顯廟」三字。
據說昭顯廟俗稱雷神廟,是故宮外八廟之一,建於清朝,1936年,北長街小學建校,最初叫「北平市教育會附屬小學」,而其前身是北平市教育會辦公地。
解放後,改為北京市第二中心小學,時任校長,是參加過南昌起義的楊慶蘭,曾在周恩來領導下的中央秘書處工作。
楊慶蘭(中)和陳賡(右)
劉少奇、朱德、陳雲、胡喬木等人的子女,十世班禪、書法家劉秉森的子女都曾在北長街小學就讀過;著名作家老舍還曾在學校住過,並在此寫下了著名小說《駱駝祥子》。
作家老舍
161中學
南長街上的161中學,是北京市屬重點中學,前身是「北京女一中」,創建於1913年。
學校分南校、北校,南校在解放前叫「四存女校」,屬於教會學校;北校據說是內務府會計司花園,花神廟後來改建成禮堂,上世紀70年代更名,陳雲題寫校名。
學校不僅位置特殊,也走出過許多名人,張瑞芳、何魯麗等人,就是161中學學生的優秀代表。
161中也是小北高考的考場所在地,就是在這裡,小北順利通過了「獨木橋」,走進了心儀已久的大學校園。
南長街54號
梁啟超、梁啟勛兄弟二人的居所,據說兩兄弟在這裡住了十餘年,1929年梁啟超過世後,這裡依舊有著重要地位。
梁啟超、梁啟勛
南長街81號
這裡是中南海在南長街開的一個門,多年前中南海曾對外開放過,外人就是從這個門進入中南海參觀的。
曾經,在南長街的盡頭,有一座織女橋,織女橋下,皇家御河菖蒲河蜿蜒流淌,穿過南皇城牆,流向天安門的東側,在那裡還有座牛郎橋,和織女橋對應。
菖蒲河公園
而與皇宮西側的南長街相對應的,則是其東側的南池子大街。
南池子舊稱東苑,也稱南宮,是堆放皇室吃、住、玩等用品的地方,附近有燈籠庫衚衕、緞庫衚衕、瓷器庫衚衕等,光看名稱就能猜出個大概,整個兒一「皇家大倉庫」。
比如緞庫衚衕,就曾放置有「江南三織造」(即江寧織造、蘇州織造和杭州織造)進獻的綢緞。
與南長街的經歷相仿,也是在民國初年,皇城開闢新街,東華門外的這條街南口,修建了高大拱門,門額上題「南池子」,這南池子大街的名稱才算正式確立了。
1917年,幫助溥儀復辟的「辮帥」張勳,就住在南池子,並將其「駐京辦」設在附近的翠花衚衕9號院。不過在段祺瑞「討逆軍」的大炮猛烈轟擊下,張勳逃竄到了位於東交民巷的荷蘭使館,復辟醜劇謝幕。
復辟失敗後的張勳住處
後來北洋政府公開拍賣這裡的土地,逐漸形成居民住宅區,社會名流和北洋軍閥官僚紛紛在這裡置業安家,直到解放後,這裡成為了皇城保護街區。
漫步在南池子大街,在青磚、碧瓦、紅牆的相互映襯下,是那不曾走遠的歷史風煙。
普度寺——權力的遊戲
普度寺位於南池子大街東北側,是元代的太乙神壇和明南城洪慶宮遺址。這裡居住的第一位有分量的「業主」,乃是個從「九五之尊」上跌落卻終又爬上去的人。
明英宗朱祁鎮
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舉犯邊,攻陷大同,明朝廷震恐。
在太監王振的鼓動下,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率軍20萬迎擊瓦剌,結果在土木堡(河北懷來)兵敗被俘,這就是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
眼見皇帝被「綁票」,國不可一日無君。明朝廷在北京迅速做出反應,兵部右侍郎于謙等朝臣擁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
影視劇中的景泰帝朱祁鈺
當「北京保衛戰」取得勝利後,朱祁鎮被瓦剌部放回,隨即被景泰帝軟禁在普度寺,尊為太上皇。
影視劇中的明英宗朱祁鎮
景泰帝對自己的哥哥可謂是「關愛有加」,派錦衣衛嚴密控管,宮門不但上鎖,並且灌鉛,食物僅能由小洞遞入。可以想見,彼時的朱祁鎮該是多麼萬念俱灰!
影視劇中的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在普度寺堅強的活著,亦如他在瓦剌軍營中做為監下囚一樣,他在忍辱負重,也在等待機會!
景泰八年,身體孱弱的景泰帝重病不起,權柄有所鬆動。大將石亨、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出於私心,密謀擁立「太上皇」重登皇位。
那是個烏雲密布的夜晚,朱祁鎮尚在秉燭夜讀,突然,巨木撞門的聲響驚擾了他,隨即一群金戈鐵馬的將士匍匐在他面前,山呼萬歲。
片刻之後,朱祁鎮從驚恐中恢復了平靜,他知道,「翻盤」的好局就在今夜。
朱祁鎮被眾人護送著,兵不血刃闖過東華門,進入奉天門,直到重被扶上奉天殿寶座。英宗皇帝就這樣複位了,史稱「奪門之變」。
英宗重登皇位,開始反攻倒算,朱祁鈺重被廢為郕王,遷於西苑,不久後病故。于謙等景泰朝的功臣也被以謀逆的罪名處死。
據說,就在朱祁鎮恢復帝位的一刻,朱祁鈺正在乾清宮西暖閣梳洗,準備臨朝呢......
失而復得與得而復失,權力的遊戲在兄弟倆之間宿命輪轉,歷史總是這麼有趣!
而普度寺的權力遊戲,還在繼續上演,下一位住在這裡的大人物,曾位極人臣,距離皇帝寶座一步之遙。
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在後金征討朝鮮、漠南蒙古等戰役中屢立戰功,更是成為了滿清入關時的實際掌權者與操控者。
進京後,多爾袞的府邸就位於普度寺。
年富力強、軍功赫赫的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輔佐年幼的順治皇帝,追擊南明政權、鞏固關內統治,這些大政方針都是由多爾袞提出並執行的。
影視劇中的多爾袞
著名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歷來被後世唾棄,這條蠻橫卻有效的政策就出自多爾袞之手。
多爾袞權勢熏天,氣焰鼎盛。順治身為皇帝,對於這等權臣也是無可奈何,只得加封其為「皇父攝政王」。
可以說,彼時的多爾袞,如果真想當皇帝,只需要輕輕一推,曰「去」,侄兒順治就會從龍座上跌落並摔的粉碎。
可多爾袞並沒這麼做,只是在皇帝身邊頻施淫威,卻一直沒有更進一步。後來,在古北口外一次狩獵中,多爾袞意外落馬,不治身亡。
擺脫了中年「油膩男」控制的順治終於揚眉吐氣了,下令削去多爾袞一切爵位官職,並且命人掘其墳、鞭其屍。
多爾袞為啥沒有廢掉年幼的順治,自己稱帝呢?有野史記載他與順治的生母孝庄是老「相好」,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的說法更是廣為流傳。
難道多爾袞真的是「不愛江山愛美人」么?這小北說不準,只是通過朱祁鎮、朱祁鈺的兄弟鬩牆,以及多爾袞、順治帝之間的叔侄反目,領悟了一個真理:「最是無情帝王家」!
需要再說一句的是:普度寺的名號,直到乾隆年間才被確立。民國時,這裡成了小學校,並延續到了建國後。直到2001年,學校才遷出,普度寺也恢復了原貌。
皇史宬——皇家絕密檔案館
皇史宬,「宬」同「成」音,又叫表章庫,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家檔案庫。主要存放實錄和聖訓、玉牒(皇帝家譜)等內容。
皇史宬館藏最值錢的書籍要數《永樂大典》了,雖然只是個副本。
此外,清代的《清實錄》也在皇史宬就保存有一份,所謂實錄,就是皇帝在位期間編年史,吃喝拉撒睡都記上邊了。
做為存放檔案的機密要地,皇史宬的建築特別考究。正殿的樑柱斗拱,全為磚石所砌,不用一釘一木,既結實,又防火,更是京城最古老的無梁殿建築。
皇史宬存放檔案的裝具獨特,叫做石室金匱。所謂金匱,就是用鍍金的銅皮包裹,內為樟木櫃匣,因樟木可防蟲蛀,上下兩層用隔板夾檔。
不過,皇史宬在大多數時間都不會對外開放,想進去查閱宮廷秘史,基本是奢望。
東華門
如果說西華門的關鍵詞是「尊貴」,那麼南池子大街北口的東華門,則可以定義成「邪性」。
清代皇帝、皇后、皇太后死後,棺材皆由東華門出,所以民間俗稱這道門為「鬼門」。
另外,紫禁城的城門門釘,都遵循橫九豎九的規制而安裝,午門、神武門和西華門都是如此,唯有東華門是橫八豎九。
有人說是因為東華門是出殯的陰門,所以不能用「九九八十一」的純陽之數;也有人說這裡靠近太子宮,專供太子出入,因身份不夠因此少一排以示其級別。
且不說這些解釋多為牽強附會,在20世紀初北京的一場攝影展上,義大利人馬達羅於1898年拍攝的東華門照片,上面顯示的門釘數是橫七豎九。
在《帝京舊影》中,有張攝於1922年的東華門照片,門釘數也是橫七豎九;可在《北京老城門》中,有張攝於20世紀80年代的照片,拍攝角度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但門釘數卻已經是橫八豎九了。
所以到底是「橫七豎九」還是「橫八豎九」,小北表示蒙圈了,最好您親自去一趟東華門,仔細一行行、一列列,數來算算吧。當然,強烈建議您半夜三更去。
菖蒲河公園
菖蒲河西至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所在地),東至南河沿大街,歷史上屬外金水河東段,因河中生長菖蒲而得名。
菖蒲河的實際功能是「防火」,必要時可為皇宮提供滅火水源,是皇家的御河。
80年代,菖蒲河被鋼筋水泥的預製板給蓋上了,然後又在上面填上了厚厚的一層土,昔日波光粼粼的活水,變成了一條暗溝。
2001年申奧成功後,北京市政府投入伍億元資金,搬遷河道兩側居民,拆平後挖出菖蒲河故道,恢復了水面,塵封許久的菖蒲河,終又將她的玲瓏迷人展於世人。
皇城藝術館
坐落於菖蒲河公園內,是一座以研究明清皇城歷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廣中國經典藝術、促進世界文化交流為宗旨,集研究、發掘、展示、傳播北京明、清皇城歷史文化、收藏中國歷史文物、展示世界藝術作品等功能於一身的國有綜合性博物館。
歐美同學會會址
歐美同學會建於1913年,會址位於南灣子衚衕,是中國建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並延續至今的留學人員組織。最初的成員有詹天佑、蔡元培、陸征祥、孫寶琦、王正廷、伍廷芳、顏惠慶、施肇基、顧維鈞等,皆為那個時代中國社會的棟樑之才。
南長街和南池子,就像紫禁城的兩條手臂,經脈清晰,華貴雍容。
那兩扇蹬著二八車路過的券門,在長安街上格外醒目;
券門外的紅牆下,納涼的各地、各國遊客們總是滿滿;
雜院、衚衕雖然破敗,的人情味兒卻又濃情不斷;
兩條大街,總有如長龍的旅遊團隊,街邊兩側的旅遊用品商店和小飯館鱗次櫛比;
每臨國家大事或是盛會召開,兩條街總要戒嚴,畢竟,這裡是地處長安街沿線的中樞要地。
文/壹月陸日 圖/丁雲麗
大家都在看
TAG:最愛大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