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嬰戲圖是中國美術史上一種專門表現兒童題材的繪畫,歷史久遠,出土於臨沂金雀山前漢墓中的帛畫已經涉及到了這一題材。南北朝有顧景秀、江僧寶等曾創作過兒童題材的作品;唐代則張萱善畫嬰童,韓滉也曾作過兒童題材繪畫;五代則是「工畫嬰孩」的周行通和善於描寫兒童生活的周文矩;宋代畫壇嬰戲題材比較流行,畫此題材的畫家眾多,最著名的數蘇漢臣;元明清時期,嬰戲題材的繪畫也是蔚為大觀,陳洪綬、丁雲鵬、焦秉貞等皆有很多佳作傳世。

在當代,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嬰戲題材繪畫則當數畫家王家訓的童子作品。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個個聲色並茂的孩童形象和他們嬉戲的畫面。孩子們在不同的時空中進行著我們熟悉的遊戲:抖空竹、打陀螺、踢毽子、捉迷藏、放風箏、盪鞦韆等等這些。人與景、與境巧妙融和、相映成趣,展現了兒童的天真童趣。格調既高雅、又不失活潑俏皮,把「雅」與「俗」和諧統一起來,使孩童外在的靈動感與內在的單純質樸得到了充分地體現。平凡、可親近、常見,是其繪畫的特點,也是最讓人稱道的因素。他的童子作品題材簡單,立意明確,但卻有一種從思想上及情感上影響人和感染人的力量。王家訓在雅俗兼顧中做到形色的清新典雅、細膩生動,極易引起觀者的共鳴,在孩子們盡情玩耍嬉戲的圖畫中讀到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童年。這些精緻的兒童形象,能讓人產生審美愉悅。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從自身體驗出發,運用嫻熟的技巧,表現了兒童的性情和心態,同時也透露出他對純真自然的追求,營造出溫情的精神家園。既符合中國傳統藝術的韻味,又符合當代社會的審美情趣。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或多或少的丟失了童心,丟失了與生俱來的那些本真。讀王家訓的童子圖,使我們在欣賞畫作中美好情景的同時,可以分享畫家傳遞出的那份童真和快樂,與畫家共同體會心靈之中那份寧靜和美好!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王家訓童子圖錄二: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