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失探索遊歷的心

不失探索遊歷的心

不失探索遊歷的心

第一天剛到的時候覺得北京這座城市車水馬龍 ,這倒很正常,卻總覺得少了一絲熱血,年輕人追求夢想的熱血。北京的許多知名建築都曾在語文課本中出現,那樣的栩栩如生,述說著曾經的繁榮美景,那樣的令人嚮往,總覺得歷史的建築物可以讓你聯想到某位風度翩翩的皇子在園林里吟詩作畫,無需修飾便帶有復古的浪漫。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中國美術館裝載著無數顆熱愛藝術的心,他們匯聚於此,將自己的眼界以及感官帶給會和他自己產生思想碰撞的一群人。齊白石的《蝦》記得小時候在畫冊上看過圖片,但當你真切地隔著一層玻璃用眼睛看到實物時,帶給你的層次感很不一樣。用墨水的濃淡來區分蝦殼的厚薄,輕盈的鬍鬚十分具有靈動感。

很有趣的是,在中國美術館的禮品售賣點遇見了一位同樣喜歡梵高的知音,源於我的手錶是梵高的《向日葵》。他讓我了解到了更多梵高的生平,並推薦了一部名為《梵高傳》的黑白電影給我。那一天,差點不想走出來。之前一直總覺得知音難覓,但也總相信北京這個更具風韻的地方會存在許多和我相似的人。沒想到,在這次遊歷中能真實遇見相同的嚮往。

記得很多人的小時候都有在天安門前的留念,像是一個約定,等待著每個人如約而至。很多人都會趁著天還未亮就來到天安門,等待著萬眾矚目的升旗儀式,萬眾矚目形容得一點也不過分。在去親臨現場之前,只有一點點的憧憬,當爛熟於耳的國歌,在廣場上穿進每個人的心窩時,我發現來到這兒的每個人都飽含著對祖國的深深敬仰之心。北京之大,人事之多。升旗完畢後,人群消散,各自奔往下一個征程。很多人都會去做的事,被稱之為熱鬧。但如果目的單純,那一定是情懷,中國人的情懷。

從小學課本上,對圓明園粗略地了解,就一直想去看看,是怎樣的一種斷壁殘垣。剛進入園內,只有熙熙攘攘的幾個人,蕭瑟,冷寂是步入園中的第一感受。我沒有選擇直接去往西洋樓遺址,而是先去到一些冷門的景點觀看,可以說只能算作公園,沒有多大特色。

不出名的景點有許多晨練的老人,步行途中,一位老人與旁人談到:現在逛園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了,基本上沒有年輕人。走在旁邊的我心想:難道我不是年輕人啊。這確實是現狀,裡面沒有精雕的閣樓,沒有繁茂的樹叢,有的只剩下滿眼的傷。我是一個一直很喜歡歷史古迹的人,總覺得裡面承載的許多心酸也行,富裕也罷,同樣也是現代人無法享受的境界。逛的實在累了,到達了主景區,發現那叫一個人頭攢動,有人唏噓於眼前的殘敗,也有人感概帝王的匠心。我覺得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荒漠,卻也不算失落,畢竟我也達到了目的。

很久之前一直憧憬著去北京,想見一見那邊的事物,不知道它是否跟心中挂念的模樣一樣。《我有故事,你有酒嗎》裡面作者在地鐵站走廊里遇見的歌手並沒有出現,甚至都沒有看見有賣唱的青年人。

在公交車上看見了路旁的一個雜誌社,不知道將來的某一天,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名編輯,不知道會不會有機會去靠近這份工作,就連以後還會不會選擇再次來到北京都不知道。以後都還有很多個以後,人的想法在選擇面前也會顯得很無力、蒼白。現在的事,也只能是做好份內的事吧,缺乏能力,缺少時間。每個人想要的期遇不見得都會到來,如果我願意等,即使慢一點,希望它不失所望吧。

突然想起來:安和橋。是真的沒有去,想去,又怕沒有清澈的湖水,滿身失望。那個聖潔的安和橋淌在記憶里就好,想像總會給人一劑甜味素,沒有現實的凄冷,落下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欣賞。

一位老友,去年到過北京,滿眼孤獨的霓虹落入眼帘,這座城市讓他覺得有失溫度。這是他的原文,覺得不錯,可以共勉:

《一直往南方開不會太久》

第一次坐火車回家,一個人兩個行李在東站上了車。

因為很多原因,在北京停留一天,走過了天安門,見過了毛主席,也瞻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一路上沒有睡過車站,沒有見過霓虹的北京,也沒有去安河橋。

在北京的一天,索然無味又印象深刻。

第二天上午八點,在西站上車,二十九小時,漫長地像一個世紀。

望著滿滿的一車老鄉,第一次有了遊子歸鄉的感觸。遙遙無期的歸途也在閑聊中不知不覺消逝了。

半夜失眠,於是單曲循環著傑哥的《誰明浪子心》,望向窗外,月是故鄉明。

停靠遂寧,下車抽煙,瞧見一南方姑娘,後來竟是一個車廂,大概也算一種緣。

好喜歡她精緻的臉龐和帶花兒的裙子,不知那柔弱的眼神里是否裝著思念的憂傷。

火車晚點,出站時已正午一點,趕地鐵,坐公車,打滴滴,下午四點到家。吃著老媽做的飯,嘴裡哼著:你回家了,我在等你呢。

關注北方站

我想聽聽你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方站 的精彩文章:

世界和你最好都是善良的

TAG:北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