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師為何變「青蛙」?如何長命百歲?——聽索達吉堪布的秘密開示

上師為何變「青蛙」?如何長命百歲?——聽索達吉堪布的秘密開示

上師變「青蛙」

唐東加波尊者,是寧瑪派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

歷史上說,他依止過五百位善知識學習顯密經續,並獲得一切成就,開取了許多伏藏,示現種種超越的聖者相。

他在整個藏地造了58座鐵橋(像現在的瀘定橋,就是他以神通力建造的),並在各個關要之地修建了降魔佛塔。

尊者於125歲示現圓寂,但其幻化身至今仍在各個地方出現。

有一次,尊者在一塊大石頭上修氣脈瑜伽,以他巨大的修證力量,結果石頭裂成兩瓣,裡面有一隻大青蛙(這是孤獨地獄的眾生),身體上粘附了無數的微小生靈在蝕食,只見它張著黑洞洞的口,苦不堪言。

弟子問:「上師,這是怎麼回事呀?」

上師告訴他們:「這個眾生的前世,是一個作血肉供養的上師。」

往昔,藏地因受苯波教影響,確實有血肉供養的惡劣傳統。

記得蓮花生大士來藏地時,國王赤松德贊問:「以血肉供養本尊、上師,這種現象是否如法?」

蓮師以極為不滿的語氣說:「這隻會讓無邊眾生墮入金剛地獄,不得解脫。」並宣講了許許多多過失,比如今生以血肉供養,來世會變成惡鬼、厲鬼、凶神等等。

應斷絕「血肉供養」的不良習俗

自華智仁波切等大德出世之後,在他們的大力號召下,藏地許多地方的血肉供養已銷聲匿跡。但時至今日,靠近內地的有些藏區,又恢復了這一傳統。

以前我去一個寺院時,它附近的村落中,逢年過節就會殺豬供神;人死後也要殺豬宰羊,然後大家集聚在一起,說這是對亡者的一種迴向。

而在漢地,此習俗更是蔚然成風。雖說人類的腳步已邁入21世紀,文明的浪潮席捲了全球,可在有些偏僻地方,仍固守著一些特別不好的迷信傳統,比如人死之後要宰殺一頭豬,並認為豬越肥,對亡人越有利,這完全是一種愚痴邪說。

《地藏經》中講過:若為亡人造殺生惡業,不但對他無絲毫利益,而且危害性相當大。甚至即使他原本能轉生善趣,但由於眷屬為他造了這些惡因,他也不能自由自在投生,獲得真實的快樂。

因此,學了《前行》以後,各地一定要斷絕這些不良習俗。

1995年,上師如意寶由於生病,在成都郫縣的「國際大都會」住了好幾個月。有一次,我見某戶人家送亡人屍體時,帶著一隻公雞。我問他們是幹什麼用的,回答是:「把公雞宰了,讓它陪伴亡靈渡過難關。」這簡直是一種瞎說!

在你們每個人身邊,估計也有這類愚痴迷信的行為,希望大家能盡量幫他們糾正過來,畢竟家人親友死了以後,即使我們做不了什麼有意義的事,也千萬不要做那些對他有害的事。

「長命百歲」的竅訣

《法句譬喻經》中講過一則殺生供神的公案:佛陀時代,有位國王名叫和默處,由於他的國家地處偏僻,從來沒有見過佛陀,也沒有聽聞過佛法,所以一直信奉邪師外道,以殺生的方式來祭拜天神。

有一次,國王的母后生了重病,看了許多醫生,身體還是不見好轉。國王只好求教於兩百位婆羅門,婆羅門出主意說:「你要準備一百隻不同種類的旁生及一個小孩作為祭品,到城外偏僻的凈地宰殺後,以血肉供養祭祀天神,這樣太后的病就可痊癒。」

國王聽了,馬上派人準備婆羅門所交代的祭品。一時間,大象、馬、牛、羊等許多旁生從東門出發,前往祭祀的地點,一路上發出悲哀、恐懼的號叫,聲音震動了天地。

佛陀得知這位國王為了要救一人的性命,竟要殺害這麼多無辜眾生,為其愚痴深感悲憫。於是帶領弟子來到這個國家,在東門外的路上遇見了國王與婆羅門,以及那些被驅趕的牲畜。

佛陀問國王要前往何處,國王回答:「按照婆羅門的吩咐,我要把這些眾生全部宰殺,以祭祀天神,為母后祈福,希望她能早日脫離病苦。」

佛陀告訴國王:「人們想要得到穀子,就應先耕田播種;想要富貴,就應力行布施;想要長壽,就應心存慈悲;想得智慧,就應努力學習,這四件事都是種其因、得其果。而你卻背道而馳,以邪法為正,想要藉由殺生獲得長壽,這不可能有真實的利益。」

然後說了一偈:「若人壽百歲,勤事天下神,象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意思是,若在一百年中精勤侍奉天神,殺害象、馬等眾生作祭祀,不如行持一次慈心的功德大。

佛說此偈時,身體放大光明,遍照一切苦難眾生。此時國王生大歡喜心,當下證得聖果。他母后聽聞了妙法,也心開意解,病痛消除。兩百位婆羅門心生慚愧,懺悔過錯,發願跟隨佛陀出家修行。從此之後,國王以佛法治國,國家日漸強盛興隆。

這是佛經中一個很好的故事。

現在有些人常為了長壽而殺生,比如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就殺雞宰羊給他吃,或者為了病人身體痊癒,殺生燉湯給他喝,這樣做不但對健康長壽無益,反而會適得其反。

因此,要想長命百歲,就千萬不要殺生。前兩天我講過世界上最長壽的人,他活了256歲,一直都是吃素的。

而在我們佛教徒中,有些人特別高壽,弘法利生也非常順利,多是因為兩種緣起:一是心懷慈悲,不會為自己殺害任何眾生,甚至不損害眾生一根汗毛;二是不食眾生肉,所享用的食品非常清凈,以此不會沾染上各種疾病。

敬摘錄《大圓滿前行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悲智菩提 的精彩文章:

請問堪布,您曾經是否對佛法動搖過?

TAG:悲智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