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骨關節炎與您「膝膝」相關

骨關節炎與您「膝膝」相關

骨關節炎是指由於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引起的關節疼痛和關節功能障礙的慢性關節疾病,多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髖、踝、手、脊柱等關節,亦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炎往往較易被忽視,未能獲得及時、正確的治療,致使病情遷延,甚至致殘。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到2020年骨關節炎將成為第四大致殘性疾病。

一、骨關節炎的病因

年齡因素

骨性關節炎有明顯的老齡發病趨勢,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高而升高。據流行病學[1]統計,中國人大於65歲的人群中,其整體發率約8.1%。

職業因素

長期勞損是骨性關節炎的重要發病因素。某些職業勞動以及長期過度使用,往往使關節的正常結構遭到破壞而誘發骨關節炎。

遺傳因素

大多數的關節疾病具有遺傳傾向。常見的遺傳性骨關節炎是原發性全身型骨關節炎。

性別因素

在骨性關節炎患者中,老年女性(>60 歲)中的發病率為13%,在老年男性(>60 歲)中的發病率為10%。這可能與免疫功能、基因特點、激素水平、遺傳傾向、妊娠分娩等因素相關。

肥胖因素

肥胖不僅是高血壓、高血脂患者的特徵性體態表現,同時也是骨性關節炎的好發因素之一。肥胖引發關節炎是與關節長期負重以及肥胖者脂質代謝異常有關,肥胖超重可加速退行性變發展。

吸煙與飲酒

吸煙將消耗身體的氧供應,使骨骼及關節處於相對缺氧的狀態;對於已經患有關節炎的患者,吸煙會直接導致受傷的組織新陳代謝進一步減慢,疼痛加重,延遲疾病的恢復。

其他因素

比如自身免疫性因素、藥物因素、細菌病毒感染、積累勞損、體質、有關疾病等,都可能引發骨性關節炎。

二、臨床表現

早期以疼痛和僵硬為主,單側或雙側交替。患者主要感覺酸痛、脹痛,尤以長距離行走、劇烈運動、受涼或陰雨天時加重。下樓困難,下樓時雙膝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被動運動時膝關節有響聲或觸及骨摩擦音。少數患者可出現短暫的關節腫脹和積液,或膝內翻、外翻,嚴重者膝關節呈屈曲攣縮畸形。

三、藥物治療

按給葯途徑分為口服、注射和局部外用藥。

口服給葯

1、對乙醯氨基酚:由於老年人對非甾體類抗炎葯易發生不良反應,且膝關節炎的滑膜炎在發病初期並非主要因素,故輕症可短期使用對乙醯氨基酚作為首選藥物。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癥狀和肝毒性。

2、非甾體類抗炎葯:非甾體類抗炎葯具有止痛、抗炎、解熱作用,是最常用的一類控制膝關節炎癥狀的藥物。非甾體抗炎葯應使用最低有效劑量,短療程。其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癥狀、腎或肝功能損害、影響血小板功能、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

3、阿片類藥物:對於急性疼痛發作的患者,當對乙醯氨基酚及非甾體抗炎葯不能充分緩解疼痛或有用藥禁忌時,可考慮用弱阿片類藥物,這類藥物耐受性較好而成癮性小。如口服可待因或曲馬多等。該類製劑應從低劑量開始,每隔數日緩慢增加劑量,可減少不良反應。

4、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為天然的氨基單糖,是人體關節軟骨基質中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重要成分。可通過抑制多種促炎介質,發揮抗炎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可改善關節軟骨的代謝,提高關節軟骨的修復能力,保護損傷的關節軟骨,同時緩解膝關節炎的疼痛癥狀。臨床上主要有硫酸氨基葡萄糖和鹽酸氨基葡萄糖,兩者氨基葡萄糖含量有所差異,但生物學作用相似。常用劑量每天不應<1500mg/d,分2-3次服用,持續8周以上顯效,使用1年以上療效更穩定,可聯合非甾體抗炎葯使用。

5、雙膦酸鹽:在膝關節炎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破骨細胞溶解礦物質,同時防止礦物質外流。

6、維生素A、C、E、D:膝關節炎的軟骨損傷可能與氧自由基的作用有關,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維生素A、C、E可能主要通過其抗氧化機制而有益於膝關節炎的治療。維生索D則通過對骨的礦化和細胞分化的影響在膝關節炎治療中發揮作用。

注射給葯

1、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風濕的功效,關節腔注射長效糖皮質激素可緩解疼痛、減少滲出。一般在關節腔內注射後2-4小時內緩解患膝疼痛、酸脹、僵硬等癥狀。關節腔內注射的推薦劑量為:1-2ml/次,療效能持續數周至數月。在獲得良好療效後,可由開始的劑量逐漸減量至能夠充分達到臨床療效的最低量來進行維持治療。但須注意,在同一關節不應反覆注射,注射間隔時間不應短於4-6個月。

2、玻璃酸鈉:玻璃酸鈉是一種獨特的由滑膜B細胞分泌的線性黏多糖,是關節溶液和軟骨基質內的重要成分,可明顯緩解骨關節炎症的程度,抑制關節軟骨的退變。膝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對輕、中度膝關節炎具有良好療效,重度膝關節炎療效較差。每周1次膝關節腔內注射,4-6周為1個療程,治療效果可持續數月。

局部外用給葯

辣椒鹼:辣椒鹼乳劑可減輕關節疼痛和壓痛。

四、患者健康宣教

1、在醫生及藥師指導下規範用藥,了解所用藥品的用法和不良反應。

2、避免不良姿勢及有害動作等誘因,如保護受累的關節,避免長久站立、跪位和蹲位、爬樓梯、不良姿勢等。

3、肥胖者應減輕體重,適當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有助於保護關節功能。

4、合理的關節肌肉鍛煉:關節在非負重狀態下進行活動,以保持關節活動度;進行有關肌肉或肌群的鍛煉以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如手關節做抓、握鍛煉,膝關節在非負重情況下做屈伸活動。

5、注意關節保護,可戴保護關節的彈性套,如護膝等;避免穿高跟鞋,穿軟、有彈性的「運動鞋」。

6、物理治療可以減輕疼痛癥狀和緩解關節僵直,包括針灸、按摩、推拿、熱療、水療等。

7、注意天氣變化,避免潮濕受冷。

作者:上海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 王溫泉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節炎 的精彩文章:

走路腿難受,一個妙招擺脫,膝關節炎也不過如此,收藏了!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