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山之石:讀《道德經》,感受《道德經》,那些聽到過的讀《道德經》心得之七

他山之石:讀《道德經》,感受《道德經》,那些聽到過的讀《道德經》心得之七

《道德經》與做人

取士之道,當以德行為先,其次經術,其次政事,其次藝能。有的人德才兼備,文武兼修,在不斷增長才幹的同時,也不斷修鍊自己,品行,能力堪為楷模;有的人有德少才,需要的是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的人有才欠德,需要一個逐步引導,加強修養,追求人格完善的過程;有的人無才無德或者缺才少德,自己沒要求,社會不接納,那麼等待其的只是一個被淘汰的過程。

心態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做人的根本,做人要上德之人「無欲、無為、無私、不爭之德」。道法自然,老子的思想應該結合當代實際情況具體實踐具體應用。

萬物以德為首,而道又生萬物,尊師重道、互幫互助應從孩子抓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擺在第一。

德行天下,以德服人,人莫有不服也,受益匪淺。強調人的道德修養。

每個人都有私有欲,面對私慾,必須先自反自省,然後自清自虛,若能做到自知、自勝、知足,那麼就可以算是得道。現代杜會有些似乎遺忘道德問題,中國本身是個禮儀之邦國家,傳統美德理應繼續發揚。

「知足者富」知足,本身就是一個心態的體現,知足的人能靜,不浮躁,所以他會用他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每個人都有私有欲,面對私慾,必須先自反自省,然後自清自虛,若能做到自知、自勝、知足,那麼就可以算是得道。

德行之高的人,不自以為有德,因此就不失去德行;德行底下的人,唯恐失去德行,因此就沒有德行。德行最高的人沒有什麼舉措,但卻什麼事都能成功;德行底下的人總是有所舉措,而這些舉措都要借著某種名目為理由。最講仁義的人總是用行動去貫徹他的主張,而這些行動都要打著某種旗號。最講禮儀的人總是強調區別尊卑貴賤,卻沒有人願意照他們的繁文縟節去做,於是就伸出胳膊生拉硬拽,反覆操演磕頭作揖。所以,大道喪失以後才有德行,德行喪失以後才有仁愛,仁愛喪失以後才有正義,正義喪失以後才有禮儀。禮儀是忠厚誠實的社會的風氣衰落的產物,也是禍亂的開端。先見之明,不過是大道上開出的一朵謊花,也是愚昧的開端。因此,大丈夫立身厚重,而不喜歡輕薄;追求樸實,而不崇尚浮華。所以拋棄那些仁義禮智,選取淳厚樸實。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道以德養育萬物,所以人當以德為貴。以德服人,人莫有不服也;道是變現,德是實質。強調人的道德修養。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55歲藍潔瑛再復出,網友:曾志偉支持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