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敦刻爾克》終於給諾蘭帶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敦刻爾克》終於給諾蘭帶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昨晚第90屆奧斯卡提名放出,克里斯托弗·諾蘭終於憑藉《敦刻爾克》拿到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雖然諾蘭在影迷心中的地位早已不需一座獎盃來認可,但說起來畢竟還是錦上添花的一件事。

儘管還沒真正獲獎,我覺得作為《敦刻爾克》的導演,諾蘭是絕對值得一座獎盃的。因為他開闢了一種新的戰爭電影模式,我把它稱為「沉浸式戰爭體驗」。

下面就藉此機會聊聊這部電影。

說是在刻畫戰爭,但《敦刻爾克》里甚至看不到一個帶血的屍體,也沒有一個完整的德軍形象出現。這一方面和大撤退的主題有關,此時的英國人早已無心戀戰,只想活著回家;一方面也和這部電影選取的視角有關,一開場鏡頭就帶著我們跟著一個不知名的小兵從敵人的槍聲下逃跑,自始至終給予最多關注的,也正是這個小兵顛沛的逃竄經歷。

也許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次為日後反法西斯勝利保存實力的重要行動,是丘吉爾3萬人的保底目標,但對於這四十萬數字中的普通一員——一個士兵來說,敦刻爾克只是一句話,「我想回家。」而活著,就是他們此次行動的最高任務。

可是,在戰場上難得不是犧牲,恰恰是活著。所以看電影的你,也一定跟著這名普通士兵一起,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緊張,以至於一部戰爭片最後竟有了點驚悚懸疑的味道,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敵軍,不時出現的轟炸機,隨時傾覆的輪船……各種潛伏的危險讓我們近乎感同身受地體驗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參與者的恐慌。

大多戰爭片都會在殘酷之中發掘人性,但《敦刻爾克》讓我們看到的卻幾乎是士兵身上的動物本能。

戰爭片常出現的戰友情更是不存在的,主角和身邊的一群士兵都是半路遇見的殘兵敗部,沒有人會為你擋槍。在船隻過重無法浮起的時候,還會高喊著把救過自己的法國兵扔出船外。他們之間充其量不過是看你危險會救你一命,但如果威脅到自己就會果斷放棄你的關係。

英雄倒不是沒有,湯姆·哈迪飾演的飛行員,馬克·里朗斯飾演的老船長,都是以一人之勇救眾生的英雄。但諾蘭對英雄的描繪依然是極度克制的,沒有激昂的配樂,沒有英勇的嘶吼。看著表情凝重的湯姆·哈迪在靜默中駕駛著飛機完成自己使命的時候,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壓抑。

這種壓抑,更使得整部電影下的驚悚感愈發濃重。

其實總的來說,《敦刻爾克》這部帶有英國主旋律色彩的影片顯然不是諾蘭的頂尖之作,給只顧逃命的英國人再多包容依然難掩其狼狽;也不可能從中獲得像《血戰鋼鋸嶺》那樣讓人落淚讓人手心發汗的跌宕情感。在這種克制的表達下你所感受到的,或許就只有無盡的戰慄與恐慌。

可畢竟大多數的你我都是在平凡不過的普通人,相比客觀地見證一個英雄的壯舉,縱然極盡渲染,卻終究抵不過這樣一種同為戰爭中的普通人視角讓人印象深刻。

《敦刻爾克》把我們從雲端拉向塵土之中,從仰望歷史到平視歷史。

正像士兵在接受市民的招待時所說:「我們只是活下來而已」

活著,就是勝利。

這種「沉浸式戰爭體驗」,讓我們把對戰爭的敬畏深埋心中。

所以執導了《敦刻爾克》的諾蘭,一定配得上一座獎盃來紀念他的這一壯舉。

翹首以待最終的結果吧。

——END——

影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囈齋 的精彩文章:

「哥們兒,我可是動了27次手術才讓自己這麼帥的」

TAG:夢囈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