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江良渚古城遺址衝刺世界文化遺產,價值何在?

浙江良渚古城遺址衝刺世界文化遺產,價值何在?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鳥瞰圖 良渚管委會供圖)

1月26日,記者從良渚遺址管理委員會獲悉,經國務院審批,當天,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與此同時,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也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在中央和省市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視下,餘杭區和良渚遺址管委會全力攻堅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去年,申遺文本(預審稿)已如期送到國家文物局,這標誌著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反山M12:98琮王 良渚管委會供圖)

良渚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這些年來,但凡良渚有一絲動靜,大家的視線就會馬上聚焦。因為,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古城遺址(公元前3300-2300)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規模宏大的古城、功能複雜的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等一系列相關遺址,以及具有信仰與制度象徵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在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曾經存在過一個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的、出現明顯社會分化和具有統一信仰的區域性國家。

良渚古城遺址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實證距今5000多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史前社會稻作農業發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補《世界遺產名錄》中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空缺,為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獨特的見證。

據悉,良渚古城遺址將以符合《實施操作指南》中確定的世界遺產標準第三、四條,並具有較高的完整性、真實性,保護管理整體狀況良好,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第三與第四條標準究竟是什麼?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副主任蔣衛東介紹道:「這兩條準則可以簡單表述為見證價值和典範價值。」在原文中,兩條準則的詳細內容分別為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和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老虎嶺 良渚管委會供圖)

這次申報的申遺範圍明確將「良渚古城+瑤山遺址+11條水壩」作為遺址申遺範圍。據了解,本次遞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套申報材料達5330頁,其中英文申報文本370頁。這其中,還包括考古發掘報告、遺址的管理規劃、圖冊、大型圖紙等。

保護良渚遺址,傳承浙江文脈

除遺址對全人類的示範意義和見證價值,遺址保護狀況的好壞也是申遺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在遺址保護上,我國將良渚遺址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特區——良渚遺址保護區,設立了專門的保護機構——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委員會,編製了專門的保護法規——《杭州市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條例》,使良渚古城遺址保護成為中國大遺址保護的典範。

在學術研究上,良渚古城的發現曾六次列入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被國際考古界選入「2011—2012世界10項考古新發現」,良渚古城的田野考古多次榮獲中國田野考古的最高獎。我省考古界先後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劍橋大學、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日本金澤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北京大學、河海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等國內外學術機構合作,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目前,良渚遺址國際考古研究中心正在籌建中,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推進跨國界、跨學科的研究。

良渚遺址的考古研究成果也為我們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勁的考古學證據。全國統編中學《歷史》教科書將良渚文化作為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實證;《卞家山》《文家山》等考古報告和《權力與信仰》《良渚考古八十年》《良渚玉工》《良渚刻劃符號》等圖錄相繼整理出版;《良渚古城綜合研究報告》《良渚古城墊石研究報告》即將出版。美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與劉斌合作的研究論文將在《古物》雜誌上發表;英國倫敦大學學者庄奕傑和劉斌合作的研究文章將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良渚詞條也將寫入新修訂的《大百科全書》。

「未來十年,我們將建設『專家叫好、百姓叫座、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良渚文化國家公園,以還原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生產情景。」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壽田說,目前,良渚遺址公園已列入首批(全國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按照申遺流程,陳壽田還表示,今年夏季,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專家將會前往良渚,並對遺址的真實性、完整性、保護的有效性等內容進行現場評估。

(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

「良渚聲音」在世界舞台發聲

自1936年11月3日施昕更先生首先發掘以來,歷經80多年風雨,良渚遺址考古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良渚考古對外交流的進展,國際主流學術界逐步認識到良渚遺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研究中的重大價值。

在2017年12月的第三屆「世界考古上海論壇」上,世界著名考古學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勛爵明確指出良渚遺址考古「證明了中華文明處在和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同的時間點上」。

(國際考古專家考察老虎嶺水壩)

此後,23位世界權威考古專家考察了良渚古城和外圍水利系統,都對規模巨大的古城、複雜的水管理系統、精美絕倫的玉器讚嘆不已。在2017年舉辦的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弗農·斯卡伯勒表示:「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止改寫了中國歷史,也改寫了世界歷史」。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教授米里亞姆·斯塔克則認為良渚的藝術是世界級的,與任何新石器時代文明相當,甚至更好。英國學術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傑西卡·羅森稱良渚遺址為「具有世界級重要性的遺址」,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5300年前,良渚人在中國長江下游廣達3.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中國境內最早的王國。從此,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延綿不斷,延續至今。

(良渚古城及外圍水利系統結構圖  良渚管委會供圖)

【良渚考古大事記】

1936年

施昕更先生髮現良渚遺址,隨後進行3次發掘,出版《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

1959年

夏鼐先生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良渚遺址成為良渚文化的命名地。

1961年

良渚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後,良渚遺址的考古工作成為該所的工作重點之一。

1981年

發掘吳家埠遺址,建立吳家埠工作站。

1986年至1993年

陸續發掘反山權貴墓地、瑤山祭壇及權貴墓地、莫角山大型人工營建土台和匯觀山祭壇及權貴墓地等重要遺址,奠定了良渚遺址在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1993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良渚工作站,負責良渚遺址的調查勘探與發掘研究。

1996年

良渚遺址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至1999年,良渚工作站共發現135處遺址點。

2002年

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成立。2013年,良渚遺址總體保護規劃獲得通過,劃定了42平方公里的紅線保護範圍和111平方公里的環境控制區。

2006年至2007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現面積近3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遺址,這是同時期中國規模最大的城址,被學術界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的發現開啟了良渚考古的新紀元。

2009年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並由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授牌成立良渚遺址考古與保護中心。

2013年

良渚遺址獲評「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至今已6次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次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3次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5年

發現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這是中國最早水利工程、世界最早水壩系統,證實良渚古城具有完整都城結構,是同時期世界上功能系統保存最完整的都城之一。

2016年

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的調查與發現獲評中國考古學會「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獎」一等獎,入選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良渚遺址至今已6次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3次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編輯:徐挺

早前報道

浙江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遺: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甬派 的精彩文章:

寒假觀影指南請收好!2018首部好萊塢動畫《公牛歷險記》來了

TAG:甬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