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前的黑是什麼黑?
密集恐懼症人員請謹慎閱讀此文
每一個設計師的心中
都有過一段五彩斑斕的黑色記憶
……
做不了五彩斑斕的黑
都不是好設計師!
但是在沒有電腦ps和美圖的
那個華夏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的時代
「五彩斑斕的黑」
早就交出了一份滿分答卷——
宋建窯黑瓷
黑瓷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之一
但在宋之前,瓷以明凈色純為美
有「扣如哀玉錦城傳」以頌白瓷
「奪得千峰翠色來」以頌青瓷
黑瓷基本僅被作為民間器具燒制
造型光澤都不如青瓷與白瓷
耀州窯博物館館藏唐代黑瓷
到了宋,黑瓷揚眉吐氣
一躍成為舉國推崇的茶具
宋代黑瓷工藝為我國陶瓷美學
開創了一種新境界
宋人藉助鐵元素在釉中的結晶
形成兔毫、油滴、鷓鴣、曜變等藝術釉
使得原本單一的黑色
有了或妖瑰、或清透的色彩紋理
其中的曜變天目釉
猶如深夜海邊的絢麗星空
具有「碗中宇宙」的美稱
「碗中宇宙」曜變天目茶碗
結晶釉在黑瓷上登峰造極
這些在淺色瓷上被視為敗筆的結晶
卻在深黑的底色上煥發出另一種風采
精湛的溫度與時間控制
可得油滴、兔毫、甚至木葉紋
如果能偶得時間、溫度、工藝等
最好的配合
特殊排列的鐵結晶
則造就曜變天目的萬千光澤
古人將這種天成的完美
稱為「窯變」
曜變天目是妖瑰、昳麗的的代表
而清越細緻的代表黑瓷紋樣
有油滴、兔毫等
其中尤以兔毫為最
宋代文學家楊萬里有詩
《以六一泉煮雙井茶》,詩曰
「松風鳴雪兔毫霜」
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建窯黑瓷,以杯盞為大宗
黑釉中呈現黑藍色或淺棕色流紋
猶如兔毫者
稱之為兔毫釉,為茶盞珍品
此件兔毫盞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另有一件與之齊名的兔毫盞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兩岸故宮,共賞建盞
可見建窯黑釉瓷器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黑瓷的代表窯口
在宋代有建窯、吉林窯等
其中當屬建窯為首
建窯又名建陽窯
在今天福建建陽和南平一帶
主要出青瓷和黑瓷
被熱愛鬥茶的宋代人看上之前
它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窯口
黑釉兔毫盞
鬥茶在宋代之盛
可比今日的麻將撲克跳一跳
鬥茶用的黑瓷盞也抱緊大腿,水漲船高
不愛治國愛風雅的宋徽宗
寫了本《大觀茶論》
贊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說的就是黑釉兔毫盞
而宋黑釉瓷的發展
則與「茶」的發展又息息相關
——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
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
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
隨著飲茶之風的盛行
茶具的發展在中國瓷器史上份量愈重
唐代興白瓷茶具
因為唐代煎茶重茶湯,清透者為上
淺色易於判斷湯色
到了宋代黑釉盞興起
則是因為宋代點茶重茶沫,青白者為上
深色易於判斷泡沫顏色
因為宋時鬥茶的風靡
能夠清楚映出茶沫的黑瓷盞名極一時
甚至原本專於青瓷或白瓷的
汝、耀、磁、鈞、定等大窯
也放下身段,開始燒黑盞
而到了明清,更簡便的泡茶開始流行
彩繪白瓷茶盞又隨之興盛
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
——宋·祝穆《方輿勝覽》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宋·蔡襄《茶錄》
黑釉結晶瓷器
就這樣在中國文化中
如同一現的曇花
不及「南青北白」的影響力
但是將黑瓷帶回國的宋代日本僧人
卻在異國他鄉
掀起了一陣建盞風潮
曜變天目茶碗被奉為日本國寶
甚至成了世上曜變天目僅存的碩果
只嘆一句世事無常
(好想要回來!!!)
他們對這個碗推崇到什麼程度?
一共就三隻碗被收藏在日本各處
據說十年才展出一次
2016年日本鑒寶節目中出現了
第四隻「曜變天目碗」
就引起了巨巨大的轟動
中日兩國為之一震
小編真覺得這花紋有點沒對……
大家可以與上面的圖片對比……
鑒定結果出來後質疑之聲不絕
因為此碗花紋顏色光澤都很像西貝貨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
另外一個日本電視台
又做了個節目後續分解
最後結果是:
中國福建土特產仿品
80塊錢,多買打折!
「碗中宇宙」的曜變斑是拿筆畫的……
畫的……
雖然結果有點咳咳不盡人意
這也側面表現了日本對
我國宋代曜變天目的追崇
正是一個宋代文化輸出的極好實例
一種黑色萬般變化
其中有自然饋贈所得的曜變天目
也有人類智慧所成的油滴兔毫
可能某次燒窯偶然的發現
成就的是瓷器史上的一次窯變
曜變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中國文化就在這樣的偶然與必然里
生生不息
世間萬事,也大抵如此
往期精彩
一份來自宋朝的穿搭指南......
文物說2017年度總結報告已上線!
宋朝 青白釉香薰
五代十國 雷峰塔下埋著的寶貝
編輯:若是自由
責編:由二
圖片源自網路,涉及版權請聯繫
參考資料:
唐·陸羽《茶經》
宋·蔡襄《茶錄》
故宮博物院文物資料
《建窯的歷史》
《中國茶文化發展簡史》
十五言—名窯列傳之建窯為首的諸多黑瓷
GIF
TAG:文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