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中國廢除一項殘忍制度,讓許多嬪妃免遭屈辱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種制度十分殘忍。這種制度就是「人殉」。所謂「人殉」,顧名思義,就是需要用活人殉葬。在很多商代的墓葬中,我們就已經能夠發現這種「人殉」制度存在的痕迹。現場十分的殘忍。當時使用「人殉」制度的,大多是那些王侯將相。他們渴望在另一個世界中,依然能得到那種極樂奢侈的享受,便採用了這種方式。不同級別的階層,用來殉葬的人數,也都各有不同。
圖為「人殉」墓葬
如果說「天子」這個級別的,可能達到數百人。而且,在商代的遺迹中,不止是墓葬會用到「人殉」,每逢一些大事件發生,如建城,戰爭獲得勝利,都會大規模的採用」人殉」的方式。這種「人殉」的風俗,不只在夏商周三代時期發生,到了秦漢、唐宋,這種風氣依舊存在。
只不過,後來儒家學說興起,「人殉」這種殘忍的做法,確實違背了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觀念。所以,當時這種「人殉」的方式,已經收斂了很多。但到了元朝時期,「人殉」這種殉葬方式,又開始大肆興起。元朝官方,甚至會鼓勵老百姓,用「人殉」的方式陪葬。
圖為朱元璋畫像
明朝建立,依舊延續了「人殉」的做法。而當時殉葬的對象,大多是皇帝的嬪妃。確切的說,是那些沒有子嗣的嬪妃。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的時候,選擇讓16個嬪妃一同殉葬。明朝後來的皇帝,也延續了這一做法。
對於這些即將殉葬的妃子而言,她們傷心的,恐怕不是皇帝的離世,而是自己不幸的命運。當然,當時不只是皇室,民間的達官貴人,也流行著用「人殉」的方式陪葬。對於那些被殉葬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想死。螻蟻尚且偷生,何況都是大活人。
圖為朱棣畫像
這種殘忍的制度,直到明英宗去世的時候,才被廢除。在中國歷史上,明英宗朱祁鎮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皇帝。他在剛剛即位的時候,因為寵信宦官王振,導致土木堡之變爆發,明朝大半精銳折損。
明英宗朱祁鎮也因此被俘。但跟其他被俘的皇帝不同,朱祁鎮並沒有被殺,也沒有被虐待,最後竟然又回到北京,重新當上皇帝。
當然,在奪回皇位的路上,朱祁鎮也做了許多非常糟糕的事情。但也許正是因為經歷了這麼複雜曲折的人生,所以,明英宗朱祁鎮對於別人的痛苦,有一種更深刻的理解力。他懂得那些嬪妃的感受。
這或許是絕大多數皇帝所具備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說皇位。他們早已在爭奪皇位的路上,變得鐵石心腸。
明英宗朱祁鎮在去世時,對旁邊的大臣說,為嬪妃們定下名號,不要再讓她們殉葬了。可想而知,當明英宗朱祁鎮的這道命令宣布後,那些原本已經要殉葬的嬪妃,內心應該有多高興。
她們可以不用再承受這種屈辱的死法。而幸運的是,明英宗之後的皇帝,也選擇放棄「人殉」這個做法。自明朝結束,「人殉」沒有在皇室中再出現。
圖為明英宗畫像
不過,「人殉」這種做法,並沒有徹底被斷絕。一方面,雖然皇室斷絕了這一做法,但民間依舊崇尚於用活人殉葬。另一方面,隨著清軍入關,情況又再一次發生了改變。
最初的時候,清朝並不反對殉葬,甚至還將殉葬的方式,推廣到全國。到了後來,隨著天下坐久,為了維護自己統治,清朝開始反對殉葬,但又推出了貞潔烈婦的說法。
其實,這種做法,無非就是將「人殉」經過包裝,獲得官方認可,情況更為糟糕。因為,這樣一來,原本被迫殉葬的人,變成了主動殉葬,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