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向世界叢書》序

《走向世界叢書》序

【李偉華推薦】

海外民族志在當今是一個人類學學科的新辭彙,其他學科並無太多響應。但是中國知識分子睜眼向外看的傳統一直存在,近代尤其如此,而不僅僅局限於某一個學科。這一點從鍾叔河先生歷時近四十年編撰的《走向世界》叢書一百種便可以看出來。比起100多年前,知識分子的格局反而變小了。

人們常說,今天的世界,是一個"迅速縮小的世界"(rapidly shrinking world)。在電視衛星,激光通信和波音747的時代,地 球上各個部分之間的距離,確實好像越來 越短。各國人民的互 相接觸和交流,也確實越來越方便和密切了。

如果我們回頭看看,就可以看到,僅僅在幾代人以前,異國還顯得那樣的離奇和遙遠。古代歐洲人說,中國人用小米喂一種類似蜘蛛的昆蟲,喂到第五年蟲肚子漲裂開,就從裡面取出絲來(波桑尼阿《希臘紀事》)。古代中國人則曾經相信,西方的羊羔是從泥土裡長出來的,臍帶還連著大地(《舊唐書西戎傳》,《淵鑒類函邊塞部九》)。這類海外奇談,今天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而在過去千年以來,卻一直被當作權威的知識,正式記載在歐洲和中國的史書上。由此可見,人類文明的發展,經歷了何等漫長曲折的道路。

為了探索和開闢外部世界,豐富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各國人民都作過許多貢獻。人類文明史像記錄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教育家一樣,將永遠銘記著張騫,玄奘,哥倫布等不朽的名字。可以這樣說:一個國家和民族從古代走到近代的歷史,往往也就是它的人民打開眼界和走向世界的歷史。歷史的發展從來是不平衡的。當黃河,長江已經哺育出精美輝煌的古代文化時,密西西比,泰晤士,萊茵河上的居民,還在原始森林裡徘徊。可是,自從地理大發現和產業革命以來,中國卻漸漸地落後了。在西歐(後來還有美國和日本)實現資本主義的近代(現代)化以後,中國還是一個閉關自守的專制國家。是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也打開了先進的中國人的眼睛。范文瀾稱林則徐為清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因為西方的堅船利炮打來時,林則徐首當其衝,他親身感到世界在縮小,距離和壁壘再也不能把異國隔離開了。

專制統治下的中國讀書人,在"嚴夷夏之大防"的封閉社會裡度過了幾千年。封閉的外殼被打破後怎麼辦保守派的辦法是蒙上眼睛學鴕鳥。典型的例子如慈禧太后優禮的大學士徐桐,見到洋人就以扇蔽面。庚子年間他焚香跪請驪山老母下凡來殺盡洋人,結果驪山老母沒有下凡,自己的老命卻白白送掉了。林則徐,魏源等人則不同,提出要"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就是要學習外國的長處,來對付外國的侵略。要學習,先得了解,於是林則徐編了《四洲志》,魏源編了《海國圖志》。雖然他們沒有能親自出國去考察,書的材料靠間接採集而來,難免有許多謬誤,但無論如何,地里長羊羔之類的神話畢竟逐步讓位給常識了。

林則徐,魏源之後,中國讀書人開始走出過去閉鎖的國門,到歐美日本去學習,訪問和工作.容閎一八四七年留學美國,林針於同年"舌耕海外",斌椿,張德彝等一八六六年訪問歐洲,王韜一八六七年受聘赴英,要算是最早的.接著出國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儘管其中不少是奉派去的政府官員,但只要去了,就不可能不接觸近(現)代的文化,社會和政治思想,也就不可能不在國內發生影響。

《走向世界叢書》專收早期親歷西方的人的自述。"自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從書所收雖不全是先進人物的作品,卻毫無例外都是中國人走向世界的實錄,都有文化的意義和歷史的價值。

必須指出的一點是: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一歷史時期中,西方國家在許多方面比中國先進,確實值得中國人向他們學習;但是,以強凌弱,以富壓貧的民族利己主義也確實是存在的。中國人走向世界,接觸西方,既有一個如何學習外國長處的問題,又有一個怎樣抵抗外國侵略的問題。盲目排外的人是有的,盲目崇外的人也是有的。人的觀點不同,素質不同,觀察的結果自然也就不同。編者為叢書各冊所寫的敘論,將試著作些有關的分析,供讀者參考。

"洋為中用"是我們今天的主張,也是所有十九世紀先進中國人的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不就是"洋為中用"嗎當然,隨著接觸認識的深入,人們慢慢地看出:僅僅學一點"長技",搞一點堅船利炮,還是不行的。"要救國,只有維新";維新行不通,就只有革命。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也是在一八七八年出國後,"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才立下了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大志和信心.歷史無情亦有情,後人的思想和事業肯定要超越前人,但前人的足跡總可以留作後人借鑒,先行者總是值得紀念的。

今天的世界已不是十九世紀的世界,今天的中國更不是清代後期的中國.但是,世界的發展越來越快,中國的現代化還有漫長的艱難歷程,我們不能不繼續打開眼界,走向世界。打開眼界後,還要學會分析,分清好的和壞的。一切好的東西,要"拿來"為我所用;一切有害的東西,要實行抵制和預防。在這方面,前人的觀察和體會,有些仍然值得我們重視。

謹將這套平凡的叢書,奉獻給愛好歷史與文化,關心中國和世界的讀者。希望它能在中國現代化的事業中,起到一點微薄的作用。是為序。

「走向世界叢書」一百種,只收晚清時期from east to west (從東方到西方)的記述,這並不等於說,只有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人,才需要面對走向世界的問題。

縱觀人類歷史,走向世界決不是什麼地區性和階段性的活動,而是不斷出現在全人類發展進步過程中並與之同步的歷史現象。一百萬年前,人類開始從非洲進入亞洲和歐洲,一萬年前,又從亞洲進入北美洲和大洋洲,就是在不斷地走向世界。

從有史以來的文獻、文物看,三千多年前的《奧德賽》和《出埃及記》,說的是古希臘人和以色列人走向世界——走向地中海和巴勒斯坦。兩千多年前的《史記》和《漢書》,寫了張騫和後來漢朝「益發使」走向世界——曾走到羅馬在西亞的邊陲。一千三百年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七百年前的《馬可·波羅遊記》和四百年前的《利瑪竇中國札記》,記下了阿羅本、馬可·波羅、利瑪竇的from west to east,這和from east to west 一樣,都是在走向世界。

人類曾因地理、種族、制度、意識形態等原因而互相分離,甚至隔絕。夜郎國的君長初見漢使時問:「漢孰與我大?」當是時,夜郎的世界僻處黔西,其「大」可知;連夜郎都未入版圖,則漢之「大」亦遠不如今之中國。但人為萬物之靈,為了求生存謀發展,總不能老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總會要想方設法走向世界——走向更廣闊的外部世界。於是,漢要「通西南夷」,要前往原來「道險終不能有」的夜郎;夜郎要問「漢孰與我大」,要想改變原來「不知漢廣大」的狀況。由互相隔絕變而互相接近,互求了解,這就是走向世界。

△ 「走向世界叢書」一百種書目

走向世界,無論是自己走出去還是讓別人走進來(總比讓別人殺進來好),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從總的歷史進程看,用大的歷史眼光看,都有利於發展,都是一種進步。對漢朝來說是如此,對夜郎來說亦是如此。兩千年前是如此,兩千年後亦是如此。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編輯出版「走向世界叢書」時是如此,如今來繼續編輯出版這部叢書時亦是如此。

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七十年代的中國,雖然仍稱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卻早已「超英」,正在「趕美」,但走向世界的路還「漫漫其修遠」。時至現代,走向世界當然是要走向現代化的世界,也就是要高度現代化,全盤現代化。「四個現代化」的「四個」——工業、農業、科技和國防,已經「化」出了很大的成績,而我們的管理現代化,我們的服務現代化,我們的制度現代化……要走的路的確還很長。

現代人走向世界,首先要使自己成為能接受全球文明,有世界知識,有世界眼光,有世界理想的人。「走向世界叢書」傑出的作者,如郭嵩燾、黃遵憲……又如鄒代鈞、金紹城……他們看到的新技術還是德律風(送話器和最早的手搖電話機)、火輪車(蒸汽機車)……我們如今卻已經用上了智能手機、坐上了波音飛機……但在思想層面上,我(不敢稱我們)反省自己的世界眼光和世界理想,甚至在世界知識的某些方面,比起一個多世紀以前的郭、黃他們來,差距實在還不小。在這方面,也就是人的現代化這方面,要走的路就更「漫漫其修遠」了。

五年前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世公認,它已經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大標誌。它的口號:

ONE WORLD,ONE DREAM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也應該是現代人走向世界的志向和目的,是我們繼續編輯出版「走向世界叢書」的志向和目的。

作品目錄:

走向世界叢書1

修訂重版前言

總序

凡序

西海紀游草

乘槎筆記·詩二種

初使泰西記

航海述奇

歐美環遊記

走向世界叢書2

修訂重版前言

總序

凡序

西學東漸記

游美洲日記

隨使法國記

蘇格蘭遊學指南

走向世界叢書3

修訂重版前言

總序

凡序

日本日記

甲午以前日本遊記五種

扶桑遊記

日本雜事詩(廣注)

走向世界叢書4

修訂重版前言

總序

凡序

李鴻章歷聘歐美記

出使九國日記

考察政治日記

走向世界叢書5

修訂重版前言

總序

凡序

鍾叔河:曾紀澤在外交上的貢獻

曾紀澤:出使英法俄國日記

索引與簡釋

走向世界叢書6

叢書新序叢書原序叢書凡例敘論:

《六述奇》的新看點——兼及《七述奇未成稿》(鍾叔河)張德彝六述奇呂海寰序六述奇自序六述奇凡例張德彝六述奇上冊(光緒二十三年一月至光緒二十四年九月)下冊(光緒二十四年十月至光緒二十六年四月)索引與簡釋七述奇未成稿

走向世界叢書7

走向世界叢書8

走向世界叢書9

走向世界叢書10

青年人類學者學術自述計劃由人類學公眾號聯盟聯袂推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類學之滇 的精彩文章:

顧薌:人類學是我的那條「鯨魚」

TAG:人類學之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