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奉賢「土著」們忘不掉的味道,竟是這不起眼的小東西!

上海奉賢「土著」們忘不掉的味道,竟是這不起眼的小東西!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什麼童年小吃是難以忘懷的?現在再吃的時候,還是以前的味道么?

一輛三輪車,一個小火爐,一副製作模具,一位衣著樸素的老者——每天清晨六七點和下午三四點,你都能在奉賢菜場路上看到這個冒著熱氣的路邊攤。

攤主是當地的名人——「糕幫」傳人范丙官。在他手裡出爐的海棠糕,是當地孩童們放學後的零嘴,也是無數奉賢「土著」們記憶里難以割捨的味道。

奉賢海棠糕是上海著名的傳統糕點小吃,創製於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得名。海棠糕的製作過程雖不複雜,但點點滴滴中凝聚了「匠人精神」。

首先是製作工具不可小覷。製作海棠糕需要一套專業的銅盤模具,模具分為上下兩片,一片是圓形銅蓋,另一片有著七個茶杯口大小的圓形凹槽,一個居中像花蕊,六個圍邊做花瓣,就像一朵巨大的海棠花,那海棠糕就是從這圓孔里烘烤脫模而出的。范師傅告訴我們,他手裡的這套傢伙什兒,是從上一位做海棠糕的老師傅手裡接過來的,如今已再難尋覓。

其次是海棠糕的製作過程需要十分用心。水油的調和、麵粉的發酵程度、豆沙的細膩程度和甜度,是決定海棠糕口感的基礎。烘烤時,鐵板溫度的把握又有講究:溫度高了烤出來的糕點會焦而味苦,火候過小又出不了脆皮,翻轉速度更要恰到好處,才能讓麵糰均勻受熱。

經驗豐富的范師傅說:「在糕模刷上水油後,發出滋啦滋啦的聲音,說明火候到了。」此時,就可以將和好的麵漿澆入糕模孔。烘烤一會,用銅釺挑起一塊豆沙做餡心,再用麵漿蓋面,放上一塊豬油。同時,另一塊鐵板也要刷上油,兩塊鐵板緊緊扣住。一面烘烤3至4分鐘以後,再翻過來,等看見模具上的糖漿水咕嚕冒泡時,差不多就能出鍋了。

剛剛出爐的海棠糕散發著焦糖的甜味,咬一口,軟糯的麵皮混合綿密的赤豆沙,清甜細膩又不粘牙糊口。

幾十年如一日,年近七旬的范丙官每天凌晨4點就要起床煮赤豆、磨麵粉、拌豆餡,范師傅說:「食材新鮮,是傳統小吃長盛不衰的秘訣。」但因傳統工藝達不到量產,一爐海棠糕只能烤7個,每爐需要5至7分鐘,所以即使范丙官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一天最多還是只能做200多個。

出攤的幾個小時里,海棠糕總是供不應求,有時遇上不遠數里驅車趕來的顧客,一次性就要買走一整爐。

而今,真正的海棠糕手藝人已經屈指可數。也許帶著手的溫度製作出來的食物是有靈氣的,機器遠不如人們的手更知道食客內心的需要,所以現今的人們越發偏愛像老范這樣專業製作海棠糕的老手藝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圈 的精彩文章:

好玩!用指尖品味生活,來魔都的這幾家DIY店體驗匠心吧

TAG:上海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