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到5G的i7 8700K配上兩塊GTX1080Ti打遊戲會很爽嗎?
用總價超過2萬7的主機打遊戲是種怎樣的體驗?
對於很多小夥伴們來說,提起打遊戲,第一反應就是要用好的顯卡,這確實沒毛病。然而由於農企(AMD)在顯卡方面的不給力,加上NVIDIA一直強勢發力,顯卡市場競爭進入了曲高和寡的局面,根據知名遊戲平台Steam顯卡統計數據得知,NVIDIA一度佔據眾多玩家遊戲顯卡首選。
這一點作為DIY/遊戲玩家的我來說是深有體會的,除了ATi HD3650之後幾乎就沒有用過A卡了,學生時代從最早的G92核心的GeFoece 9600GSO到GTX260+再到工作後剁手的GTX960一直走來,N卡給我的遊戲體驗都是灰常酸爽。而在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收入有所增長的前提下,自己的電腦裝備也在不斷更新,顯卡也從GTX960大躍進為GTX1080Ti,無論是玩GTA5還是吃雞在2K解析度高畫質下基本上是毫無鴨梨。
俗話說無敵是最寂寞(X299平台表示:無敵?呵呵)。在使用了GTX1080Ti以及最新第八代酷睿i7 8700K後,一時間感到無欲無求。不過畢竟不折騰不舒服的特性還是深深的印在我骨子裡,一個偶然的機會,手上擁有了兩塊GTX1080Ti,我的折騰慾望瞬間被點燃:如果用最新的i7 8700K超到5.0G再加上DDR4 4000MHz的內存來帶這兩塊頂級的核彈SLI,玩遊戲是一番怎樣的體驗?說干就干,下面先來介紹下平台配置情況。
CPU我用的是ES版 i7 8700K,該CPU從朋友手上以半賣半送的價格入手,入手前經過N多測試,也一如既往的穩定,便宜和相對靠譜是我選擇它的最大原因。
主板方面就不能掉以輕心了,畢竟主板的品質和用料都關乎著日常使用以及超頻表現,我選擇的是微星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主板,定位中端,加上做工和用料看著不錯,還有我對微星板卡品牌的認可,最重要是遇到雙十一特價,果斷入手。
主板外觀一覽,個人覺得碳纖紋理貼紙和bilingbiling的內存、PCIE槽的裝甲蠻搭的,相信不少男性小夥伴和我有同感吧,嘻嘻。
內存插槽和顯卡PCI-E插槽帶有金屬保護層,官方宣稱是鋼鐵裝甲,在我看來這明明是鋁片吧?不過根據我的觀察發現這個金屬保護層確實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插槽的作用,畢竟現在的顯卡都死重死重的,在沒有顯卡支撐桿的情況下顯卡插槽表示很受傷。
既然是要玩雙路顯卡(SLI),就不得提主板的顯卡插槽了。這款主板是支持NVIDIA SLi或AMD Crossfire的,這一點從主板背面可以看到LOGO。畢竟這主板共有3條PCI-E 3.0插槽,其中有兩根有保護馬甲,而由於第三條插槽只有PCIE3.0 X4的規格,而且最新的N卡在遊戲上只能用雙路SLI,更多的插槽估計也只有挖礦或者科普運算才起到作用。順便提提該主板有雙路M.2且帶其中一個帶散熱馬甲好評,對於使用三星SM961那種沒馬甲且高發熱的M.2 SSD來說是福音。
作為遊戲玩家除了追求視覺享受外,聽覺享受也要跟上,該主板帶有微星第四代音皇技術,查閱資料得知是採用Realtek ALC1220解碼晶元以及尼吉康音頻電容。而後置的I/O介面該有的都有了,USB3.1 TypeA/C以及DP和HDMI介面一應俱全。
說完主板和CPU再來說說另一個重頭戲,那就是顯卡。這次我採用的是微星GTX1080Ti GAMING X TRIO魔龍以及從小夥伴那打劫回來的映眾GTX1080Ti超級冰龍,組成」雙龍會」組合!這兩個狠貨都是非公版設計,在體積上微星的要更大,外觀風格較為粗獷。而身材要小一丟丟的冰龍看起來是斯斯文文的書生一般,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過它們的共同嘈點都是很重,微星在包裝中附送了顯卡支撐桿。
由於M.2 SSD固態被借走了,因此只能用SATA固態,相信這對遊戲性能沒有太大影響。最新入手的浦科特M8V固態外觀採用姨媽紅配色,看起來較為提神,從網上的拆解圖來看,浦科特M8V用的是東芝原廠3D NAND顆粒,不過有趣的主控是並不是浦科特慣用的馬牌。而是SMI(慧榮),實際性能如何待會跑個分就知道了。
既然CPU和顯卡都如此強悍,作為影響整機性能的重要部件,內存性能自然也不可忽視。我用的是影馳HOF EXTREME DDDR4 3600MHz 8G*2,使用三星B-DIE顆粒。在我手上能1.35V超到4000MHz,唯一的嘈點可能是沒燈吧,但個人而言比較喜歡沒燈的馬甲。
要玩CPU超頻+旗艦顯卡SLI這麼勁爆的配置,電源功率必須有 保證。我使用的是訊景XTi 1000W鈦金電源,它採用單路12V輸出設計,輸出功率高達996W,相信帶動兩塊GTX1080Ti和超5G的8700K(250W*2+200W)是完全夠了。另外帶有風扇溫控停轉技術,該功能可選擇開啟或者關閉。最後吐槽下這個電源售價1899,確實有點貴,畢竟絕大多數小夥伴比較容易接受還是1元1W的產品。
我也想用效能最大化的SLI HB橋,不過面對最萌身高差的它們,只能選擇傳統的軟橋了。
「得益」於兩塊顯卡都厚度都有著2.5槽的豐滿身材,主板想用第三路顯卡已經沒有可能。
魯大師配置介紹,非常滑稽的將兩塊GTX1080Ti的顯存容量統一識別為22GB了,滑稽。有點可惜的是並沒有4K顯示器,畢竟錢都用來剁手主機了。因此只能用2K解析度設定來進行這次測試。浦科特M8V讀寫速度還可以,基本上已經接近SATA介面讀寫速度極限了。
CPU-Z、GPU-Z截圖,貨真價實超到5.0GHz的i7 8700K和DDR4 4000MHz內存,以及雙路GTX1080Ti顯卡。
不服跑個分?默認的i7 8700K能帶好雙路GTX1080Ti嗎?
超到5.0GHz的i7 8700K單核性能吊打AMD Ryzen 1700X,多核性能也已經妥妥的超越,單核與多核性能都是相當的強悍,性能短板不復存在。
可能有人會問,默認的i7 8700K性能已經足夠強了,主頻也不低,那麼帶雙路GTX1080Ti夠用嗎?請看CPU默認頻率+DDR4 3600MHz內存的的跑分和5.0GHz+DDR4 4000MHz的差距有多大就知道了(上圖默頻下圖超頻後),由此可見,想要更好發揮旗艦雙路顯卡實力,沒有i9至少也要來個頂級i7+超頻5G才能hold得住。
遊戲測試走起,所測試環境均為超頻環境下進行。奇點灰燼遊戲是採用 DirectX 12框架設計 ,測試方式是遊戲自帶Benchmark。根據微軟的說法,DirectX 12 比起 DirectX 11 來,在 CPU 利用效率上能有 50% 的提升,而且在程序化指令或線程的多序列工作上也有更好的任務分配。因此這次的5G 8700K也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該測試支持多路顯卡,從以上測試可見在如此強悍的硬體配置下,遊戲幀率也沒能突破100幀,可見這遊戲可是相當吃資源(優化辣雞?)。
而同樣是DirectX 12設計的古墓麗影崛起就好多了,在開啟SMAA+全部極限畫質的設定下,整體遊戲幀率有著突破200甚至300幀的強悍表現,平均幀率突破150+,可以說除了極致流暢外就是流暢了。
遊戲體驗
來到恐怖的GTA5,該遊戲識別出了22GB顯存,標明支持SLI雙路顯卡。之前我一直以為在畫質設置里全部選極致以及抗鋸齒開到最高已經是完美了,單卡GTX1080Ti也是非常流暢。後來發現在進階畫質里還有一個畫質調整模式,在調到最高後發現顯存佔用高達25G!好奇在這個設定下雙路GTX1080Ti是否會變成幻燈片,結果太殘酷,遊戲直接無響應........
退一步吧,畫質調整模式降低一級,顯存佔用下降到19GB,遊戲情況到底如何呢?我利用遊戲自帶的Benchmark測試,並用Fraps記錄下遊戲幀率曲線。
從上述幀率可見,我這台性能怪獸也只能以勉強流暢的標準平均幀率33的表現慘淡收場。
再退一步,降低畫質設置到顯存佔用為16G的級別,遊戲流暢度已經明顯提升,50幀+暢玩完全不成問題。
當畫質設定顯存佔用下降為13G時,流暢程度更高,不過都是維持在50幀+的表現,不過也有不少場景突破60幀!
再度下降設置到顯存11G,此時顯存容量已經跟單卡GTX1080Ti差不多了,此時畫面流暢性可以說是完美。需要注意的是別看顯存佔用為11G就認為單卡GTX1080Ti能搞定,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單卡已經接近爆顯存狀態,因此遊戲的流暢度是絕對沒有雙卡高的。
溫度與功耗:
CPU溫度無力吐槽,一開波瞬間破100,降頻!各位老鐵想要壓制5G的i7 8700K只能水冷+開蓋了,顯卡的話,映眾GTX1080Ti超級冰龍由於肩負顯示輸出的重任以及散熱規模稍遜微星GTX10080Ti魔龍的情況下,而且處於卡1位置散熱環境更惡劣。溫度高點也情有可原。
測試整個平台功耗像上那樣述測試是不可信的,畢竟NV為Furamrk設有功耗牆。經過幾款遊戲實測和跑3DMARK,我發現該平台最高功耗為670W,礙於手殘的原因未能及時抓拍到,哈哈。這麼低的功耗讓我大出所料,不過想玩GTX1080Ti雙卡+超頻的話還是選擇額定功率850W電源較為妥當,畢竟旗艦雙卡平台更應該為電源留更多的功率餘量。
總結:
至此,本次i7 8700K超頻5.0GHz+DDR4 4000MHz 16G+GTX1080Ti雙卡遊戲體驗就告一段落,得出的結論是不差錢可以上雙路GTX1080Ti,CPU要足夠強悍,i7 8700K從默認超到5.0G帶來不少的性能提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遊戲針對SLI有優化的遊戲並不多,在沒有優化的前提下雙卡平台甚至還帶來性能倒退,如吃雞時GTX1080Ti雙卡成績還不如單卡。感謝各位閱讀,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想要暢爽吃雞 你以為擁有i7處理器和GTX1080Ti就夠了?
TAG:IT真游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