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表達能力,決定了你的職場未來
證明自己正確,而對方錯誤,是最愚蠢的談話目標。
01
如何在職場上贏得尊重?
羅振宇說過: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達能力。因為,在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影響力。影響力怎麼構成?兩個能力——第一寫作,第二演講。
關於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我曾經在《不會寫作的你,正在慢慢被世界淘汰》這篇文章中有提到過,而這裡所說的演講,我認為實質就是一個人的表達能力。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學習力是職場的原力,那麼表達能力就是職場的基礎力,原力決定基礎力,基礎力影響著其他能力。表達能力不好的人,其他能力往往也夠嗆。
表達能力對職場人到底有多重要,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某家貿易公司準備擴大規模,打開國外市場,於是召集市場部的員工開了個大會,探討產品的推廣計劃。
會議上,每個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最為有效可行的計劃,是小張和小李提到的A計劃。
有趣的是,會後大家對小張說的計劃置之不理,卻熱火朝天地討論小李提出的相同建議。
小李感到很受傷,認為同事們不尊重他,甚至是在排擠他。
而真相又是什麼呢?這還得從兩人在會議上的發言說起。
同樣是描述A計劃,小張說的是:「我不是很確定,但我想如果我們實行A計劃,也許會成功。」
小李則是:「顯然我們要採取行動,可以先實行A計劃,如果不行,再實行B計劃。」
看出區別了嗎?
小張在陳述自己的意見時,語氣中充滿了不確定,以至於沒有人覺得有必要重視他的意見;而小李的語氣中,透露更多的卻是「這個計劃一定可行」,讓大家印象深刻。
事實上,大家在會議中提建議時,沒有人可以完全肯定,每個人都只是在推測,但我們沒有必要每次都把自己的不確定說出來,否則,蒼白無力的表達很難引起別人的重視。
梅里爾?盧尼昂在《溝通的力量》中提到,不確定的言詞,屬於非建設性的、無益處的「有害言詞」。這類詞通常比較軟弱,往往會讓人覺得你不夠穩重,也很難贏得別人的尊重。
試想一下,如果一首歌被唱成「嗯,你,也許,啊……可以照亮我的生命。」這樣的歌詞足以毀掉一首流行歌曲。
還有一種有害言詞,是一些消極的言詞,表達的多是你不想要、不起作用、或者錯誤的東西。只有把這些言詞替換成積極有益的,才能提高溝通的效率。
比如:
「今天我不能把這個交給你」,就不如「我明天可以把這個交給你」的表達好;
「不要遲到」就不如「你必須準時到達」的表達好;
「你不能在這裡停車」不如「請把車停到那邊」的表達好。
因此,要想在職場上贏得尊重,切記摒棄消極、不確定的有害言詞。
02
如何讓你的觀點具有說服力?
前不久,我的一個朋友小新被炒魷魚,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小新是一個設計團隊里的一員,他們團隊幾個月前正在為一種肉製品包裝機器設計一種新的處理系統。
憑藉著非凡的形象思維,小新描繪了設計方案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並明確表示這樣的系統設計方案絕不可能成功。
不幸的是,她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她的思維天賦相形見絀。
她不僅沒有說服團隊慎重考慮她的建議,而且在她堅持己見的時候被團隊給解僱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小新的預言在她被解僱的一周後,竟一語成讖。新設計的系統在運行的第一天就坍塌了,連屋頂也給掀掉了。
小新的遭遇,像極了希臘神話里,特洛伊城的公主卡珊德拉,她被賦予了預言的天賦,有著出色的預言能力,卻因為抗拒阿波羅被詛咒,沒有被賦予說服的天賦,因此預言不被世人相信。
那麼,如何才能讓你說出的話更具影響力?這裡有三個要點。
①表達要簡練
表達觀點時,語句要儘可能精簡,挑重要的說,切忌廢話連篇。
比如,在跟領導提意見時,你說:「基於以下5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最好的建議。現在我將詳細闡述建立在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進而對約翰?納什的分析基礎上的全部細節。」
這樣的表達既繁瑣又沒有重點。不如改成:「這是最好的建議,因為它不僅使我們的利潤增加32%,而且初始成本也最低。我有文件可以供你們查閱。」
我們在說出觀點時,沒必要說出思考的全過程,因為別人並不會像你一樣陶醉於每一個細節,直接表明簡單的要點才最重要。
②表達要具體
不要僅僅說出你的想法,還要給出一些簡短的理由來支持你的觀點。
比如你認為某篇文章篇幅太長,不要說:「這篇文章太長。」
而要說:「平均每篇文章1000到2000字,而這一篇有5000字,需要進行刪減,使之符合規定的平均字數。」
③語氣不能刻薄
表達觀點時注意不要批評任何反對你的觀點,或是抱有「他們不接受我的想法,一定是瘋了」的思想。
類似「誰都知道」、「對你來說,這很明顯」、「任何人都明白」的表達往往帶有責備、羞辱的意味,容易導致聽眾產生抵觸情緒,應盡量避免。
有時候,為了降低觀點的強加性,還可以加一些諸如「我相信」、「我建議」、「我的觀點是」這樣的表達。
要使你的觀點具有說服力,表達時就應該盡量簡練、具體、並且不帶一絲刻薄的語氣。
03
如何表達不同意見而不會引起不快?
《溝通的力量》一書中,作者梅里爾?盧尼昂曾經提到自己的一段經歷:
召開研討會時,梅里爾經常會對大家提出一些問題。偶然得到不盡如人意,甚至是錯誤的答案時,她會忍不住說一句「錯了!」
結果參與研討的人數銳減。顯然,她的言詞激怒了一部分參與者。
梅里爾開始反思:如何表達不同意見而不至於引起不快?
道理很簡單,只要在表達自己觀點之前,先找到對方觀點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並將它們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後來,梅里爾在研討會中改變了問答的方式,當有人提出錯誤的觀點時,就先問自己:「他們說的哪些可能是正確的?」
先承認對方的觀點,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事實證明,這樣的溝通方法最終奏效了,研討會上的活躍人數明顯增加。
證明自己正確,而對方錯誤,是最愚蠢的談話目標。當討論變得像一場爭辯時,應該試著找找別人正確的地方。
因此,表達不同意見時,你可以說「那是一個方面。我還有一個不同的看法。」、「你是對的,我的想法是……」、「我們在一些地方達成一致了,比如①……②……我們的分歧是……」
有一個應付不同意見的完美法則,叫做「感覺——感受——發現」,你首先得承認他們的感覺,然後解釋你和其他人過去那樣做時曾有過的感受,接著再解釋你從中發現到的東西。
《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在他的專欄里說到:即便遇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有兩層:
第一層相當於我們說的「換位思考」。
精讀君在《成長詞典》的詞條《69:換位思考》里提到: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引向問題所涉及到的其他人,儘可能看到和理解他人的想法。
因為每個觀點對其持有人來說都可能是正確的,但把它用於別人就不一定正確。所考慮到的因素越全面,思考才會越周全,做出的決定才越靠譜。
第二層意思是,凡事要習慣回過頭來三思。比如某人和你講了一件事,你第一感覺是對方在胡說八道;但一定要想第二遍:是否我錯了,他對了,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假設自己是對的。
如果又想了第二遍,還是覺得自己對,對方錯,要想第三遍:是否我的境界不夠,不能理解他。這不僅是提升溝通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種精進的方法。
要和比自己強的人多來往,如果整天和臭棋簍子下棋,只能越下越臭,既然是和比自己強的人交往,第三種情況就很可能發生。
如果我們總能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不僅大大提升了溝通效率,我們的眼界、氣度也會比常人大出很多。
都說「人微言輕」,這是個惡性循環。因為人微,所以言輕;因為言輕,所以人微,兩者互為因果。
打破這樣的困境,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不錯的人,大都能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和成長機遇。
所以說,表達能力強的人,職場上不會混得太差。
參考書籍:梅里爾·盧尼昂 《溝通的力量》
作者:飛小白,精讀主創,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怎樣不知不覺,構建你的知識體系?
TAG: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