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的時代如何談戀愛?陳誠使用這一招成為蔣介石的乾女婿
1931年1月24日,南京街頭滿地儘是西北風吹落的梧桐葉子,在蔣、宋安排之下,陳誠風塵僕僕地從岳陽駐地如約而至。第十八軍的工作進展是蔣介石和陳誠的開門話題,宋美齡一出場,談話內容隨之轉移。稍事寒暄後,侍衛官輕輕推開官邸大門,引來兩位年輕人——上海兵工廠工程師譚伯羽和他的妹妹譚祥。
陳誠、譚祥在蔣介石官邸第一次見面
初次見面,譚祥看上去體態豐滿,皮膚白皙,舉止又落落大方,言辭間無不透露出知書達理的內在涵養。陳誠雖然身材矮小,穿上筆挺的嶄新戎裝倒也顯得英氣十足。這場相親會的具體細節不為人知,但從後來的戀愛過程來看,彼此都是感到滿意的。
大約2月中下旬的時候,陳誠和譚祥開始魚雁傳書。陳誠最初不厭其煩地談革命、談主義、談抱負,當他得知譚祥身染微恙,立即噓寒問暖:「惟不知你的病體已完全恢復否?我希望給你一點空閑的時間來休養,曼意(陳誠對譚祥的愛稱)我幾乎時時為你作這樣的祈禱。」
陳誠、譚祥陷入愛河
4月下旬,陳誠因公去南京,期間與譚祥多次會面,但臨走時匆忙,沒來得及辭行,他在信中寫道:「此次在京,我們能得到多次的晤面,和長時間的談話。在精神上感覺得有無限的興趣,在知識上更覺得增加了許多的經驗,真可謂勝讀十年書。」5月,陳誠作為軍事代表資格出席國民會議,逗留南京二十餘日,二人的感情迅速升華。22日,蔣介石、宋美齡為陳誠、譚祥舉行了訂婚儀式。臨別時,譚祥依依不捨送至碼頭,直至未婚夫登上安慶輪消逝在水天一線。舟次蕪湖、安慶、漢口,陳誠迫不及待接連寄出五封信,落款總是情意綿綿:「敬祝你平安,並寄給你許多吻,你的辭修」。
陳誠寫給譚祥的信函
自此以後,這對未婚小夫妻書信往還更是頻繁。6月上旬,陳誠抵達江西撫州參加「圍剿」,譚祥不禁擔憂起未婚夫的生死安危。陳誠總是想著法子安慰譚祥:「好妹妹請你放心,不要想,不要念,更不準哭。給你寄一個甜蜜的吻,你如果不聽我的話,那你就要把甜吻寄還我。」甚至還拿蔣介石、宋美齡的恩愛開起玩笑:「聽說有一次蔣先生給夫人拍一封電報,是蔣先生親譯的。將電稿放在抽屜里,看一字譯一字。看見有人進他的房內,即刻將抽屜關好。你看好笑否?」
少女時代的譚祥
1932年元旦,陳誠、譚祥這對新人起早貪黑忙個不停,先在南京勵志社舉行婚禮儀式,男女雙方主婚人均為叔叔長輩,男方陳登選,女方譚澤闓。同日又在上海霞飛路405號俄國飯店擺下宴席,招待滬上親朋好友。不過,撮合這段姻緣的蔣氏夫婦缺席了,因為九一八事變和國民黨寧粵紛爭的緣故,蔣介石下野歸里,只好轉託宋子文代送賀儀五千元,另送禮物約價千元之數。
鮮為人知的是,結婚之前發生的一場風波,差一點造成曲終人散。當時不曉得什麼人,捏造吳子漪致信譚祥,甚至冒用吳家名義致電譚澤闓,內容「似老太婆罵街,不可言狀」。譚澤闓憤憤不平,陳誠有口難辯,好友趙淳如電邀吳家速來說明真實情況,碰巧吳子漪本人在溫州,一時不克趕來平息事態。趙淳如無奈偽造了一紙假離婚書,總算勉強矇混過關。事後,吳子漪親向譚家和盤托出「加娶」真相,終獲諒解,譚祥後來一直尊稱子漪為「內兄」。
1950年代,蔣介石、宋美齡、陳誠、譚祥合影
1934年4月,陳誠和譚祥同回青田高市探望母親,譚祥紆尊降貴,連喚吳舜蓮「姐姐」,倒使吳舜蓮局促不安,低頭無語。陳誠後在青田縣城新寺巷20號興建一座洋房,並請吳稚暉題寫了「靜者越」的門台額。1942年春夏,吳舜蓮離開高市,遷入縣城新居,她的嫡侄吳澤民回憶,「陳誠每月郵匯壹佰銀圓給(姑媽)吳舜蓮作生活費用」。1949年6月,吳舜蓮離開青田去台灣,1978年病故,終年八十二歲。
陳誠舊部宋瑞珂三次見過譚祥,印象也都極好:「她出身於顯貴家庭,卻終生和陳誠過著勤儉樸素的生活,不插手陳誠的政治活動,甚至不以夫人身份公開露面,更不濃抹艷裝。平時穿著與一般婦女服裝一樣,布旗袍和布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抗戰勝利後,陳誠全家合影照
譚祥實際上還是一位很有決斷的女性。1943年10月10日,時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陳誠突然「嘔血盂許,旋便血,全身發冷,肌肉痙攣,漸不省人事」。譚祥請來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副總隊長兼昆明辦事處主任倪葆春,初步確診十二指腸潰瘍,趕緊注射嗎啡針急救。雲南省主席龍雲出於關心,推薦許多醫生,譚祥認為倪大夫既對症施治,不可方葯亂投,婉言謝絕。陳誠晚年坦言「是夜內人若不在昆明,情況就危險了」。
相濡以沫三十多年,陳誠和譚祥的婚姻生活一直幸福美滿,他們總共育有四男二女:長子履安,次子履慶,三子履碚,四子履潔;長女幸,次女平。1965年3月,陳誠因患肝癌,醫治無效去世,終年68歲。譚祥相對高壽,1989年離世,享年83歲。
TAG:說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