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臣李侍堯數次犯法,乾隆為何不忍殺他?

名臣李侍堯數次犯法,乾隆為何不忍殺他?

原標題:名臣李侍堯數次犯法,乾隆為何不忍殺他?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李侍堯,字欽齋,清代乾隆朝名臣。他宦海沉浮多年,幾起幾落,《清史稿》中說李侍堯「屢以貪黷坐法,上終憐其才,為之曲赦。」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玄機?且容我們慢慢道來。



(李侍堯朝服像)


李侍堯出身名門,其先祖是清朝開國功臣李永芳,李侍堯憑藉父祖功勛,以蔭生身份步入官場,初入仕途便受到乾隆帝賞識,先後擔任正藍旗漢軍副都統、熱河副都統、工部侍郎、廣州將軍等,積累了豐富的處理軍政事務經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後署理兩廣總督,整飭當地吏治,整頓鑄錢及經濟,均得到乾隆的支持,工作很見成效,在朝野頗有聲望。乾隆二十三年即改為實授。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授湖廣總督,改革湖廣地區鹽政,乾隆很是滿意,清廷決定對其加封太子太保。

可以見得,李侍堯入仕前十年,由於其年輕氣盛心懷正義,在中央和地方任上都頗有作為,破除了不少弊政,可謂順風順水春風得意。



(兩廣總督署)


可是古代社會風氣惡濁的官場,為官一久,也難免會被侵蝕變質。李侍堯為官生涯的第一個挫折發生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這一年李侍堯調任為兩廣總督。其屬下的右江鎮總兵李星垣貪腐罪行被發現,清廷嚴命李侍堯按律將其羈押,擬罪處刑。李侍堯長期在兩廣做封疆大吏,經年累月就在地方上飛揚跋扈,有了自己的「小集團」,這個獲罪的李總兵,當初也是李侍堯保舉方得以為任一方,自然屬於李侍堯的「自己人」,於是在對待李星垣的問題上含含糊糊從輕處理了。乾隆帝得知李侍堯對罪臣處罰過輕,於是責備李侍堯袒護他,將其降職以示懲戒。但李侍堯畢竟是皇上寵臣,不久清廷將其召回京城署理工部尚書。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又調署刑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再回到兩廣總督任上,襲二等昭信伯。


上面這一次官場挫折並沒有給李侍堯帶來多大的打擊,但是接下來這次事件就令李侍堯差點丟了性命。李侍堯在地方上任職已久,為人陰刻囂張,在地方進貢問題上也有不少貪墨行徑,手下僚屬對他也是敢怒不敢言,後來的大權臣和珅與李侍堯不和,於是利用雲南糧儲道海寧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上訴李侍堯貪縱營私的罪狀。乾隆大為震驚,特命尚書和珅、侍郎喀寧阿按律治理。李侍堯過往的不少劣跡敗露,清廷下詔將其奪官,逮捕回京。和珅等上奏擬斬監候,奪取爵位並授給其弟李奉堯。又下大學士九卿商議李侍堯的罪狀,改為斬立決。


(乾隆帝戎裝照)


乾隆帝一方面有惜才之心,李侍堯所犯並非叛國謀逆之類的死罪,不至於處死。乾隆曾臣下公開講「李侍堯歷任封疆,辦事明干,在督撫中最為出色」,還誇李侍堯「最能辦事」。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對他的賞識。另一方面李侍堯是自己一手提拔,現在卻身陷囹圄,也使得皇帝臉面難堪。乾隆最終決定庇護李侍堯,下旨要各部商議,改為斬監候。李侍堯這才撿回一條命來。次年李侍堯又回到官場,繼續做乾隆皇帝的臣僕。之後有鹽商檢舉李侍堯在兩廣任上貪贓,乾隆皇帝也只是派人將李侍堯抓起來拘押幾天「意思意思」。晚年李侍堯參與平定了甘肅回亂和台灣林爽文起義,也算是將功補過,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穩定。


參考文獻:


趙爾巽等:《清史稿》

李小泉:《李侍堯研究》


歡迎朋友們訂閱近代中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中國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為討好蔣介石,竟然不供給武器給中共?

TAG:近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