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度:月經不調防與治
歡迎關注「三國養醫」!
GIF
月經,一般一月一次,按期來潮。前人比喻為「如月之盈虧,潮之有信」,就像月亮有圓有缺,海潮有漲有落,定期而來,所以又稱月經為「月信」、「月水」、「月事」。
月經來潮,是青春期女性性器官成熟的標誌。卵巢大約一月排卵一次,所以每月都有一次經血的外流,大致準時,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月事以時下」。月經期間,有的婦女感到小腹脹,腰發酸,情緒也容易波動,均屬正常現象,不必介意。
月經不調,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有幾種呢?
最常見的有三種:第一種是月經不規律,有的間隔太短,行經提前,有的久等不來,行經延後,還有的行經時間長,流血又很多。第二種是素來月經比較准,忽然過了3個月以上還不來,或者年滿18歲,月經仍未初潮,這就叫「閉經」。第三種是「痛經」,經前就開始小腹和腰部脹痛,而且痛得厲害,有的經期也痛,直到行經結束。
月經不調,原因何在呢?
導致月經失常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拿閉經來說,有的是受寒引起,有的是因環境變化,水土不服,有的則因得了婦科結核病。
痛經的產生,過食生冷,特別是經期未忌生冷就是常見原因,有的則是經血排除不暢,刺激子宮引起緊縮所致。經期延長,流血很多,由卵巢功能失常引起,稱為功能性子宮出血。
中醫特別注重七情致病,七情不調,月經也容易失調。?黃帝內經?早就指出:婦女如果有難言的隱曲,引起情緒上的憂思焦慮,就會造成月經紊亂以致閉經。這就是:「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的意思。宋代的婦科名醫陳自明也強調說,婦女憂愁思慮過度,就會引起「血枯、血閉及血少、色淡、過期始行」。如果再月經期間,遭受「驚怒勞役」,「則氣血錯亂,經脈不行,多致勞瘵等疾。」
現代的觀察也一再證明,精神情緒因素是引起月經紊亂、閉經和痛經的重要原因。有人對一批女學生進行調查,她們即將參加一場決定前途的重要考試,情緒相當緊張,結果在臨近考試期間竟有一半的學生月經不正常,多數人周期延長,少數人縮短。特別是考試那一天,月經來潮的高達36人,而在平素的任何一天來月經的人數不超過16人。
還有人發現,在憂鬱不歡的情緒狀態下,排出的月經量減少,也有人因憂愁而使月經拖得很長;因婚姻糾紛而長期憂鬱憤恨者,常常造成閉經,夫妻生活不和諧或遭受精神創傷,都可能引起痛經。
為什麼不良情緒會引起月經紊亂、閉經和痛經呢?
簡單來說,是由於不良情緒作用於丘腦下部和垂體前葉,進而影響卵巢功能,造成排卵異常,月經周期也隨之不調。如果卵巢排卵受到抑制,就會出現閉經。不良情緒還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緊張、收縮以至痙攣,因而經期出現下腹脹痛和腰部酸痛。
出現月經不調,就要用藥治療嗎?
那倒不一定,比如有的少女月經初潮之後,不按周期而來,或者停閉一段時間,這是因為卵巢功能尚未健全的緣故,不必著急,等待一段時間,卵巢功能穩定了,月經自然周而復始,如期而至。又如,有些婦女痛經,常因經期受寒和進食冷飲所致,只要注意經期保暖,不進食冷飲,痛經也就不藥而癒。更為常見的是因情緒失調,引起的月經不調,只要調整情緒,就能恢復正常。
對於月經不調,首重預防,講究養生之道。心胸有量,動靜有度,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這養生四有,對預防月經失調都很重要。
我還要強調一下,一定要講究經期衛生,經期不能同房,洗澡要淋浴,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保證足夠睡眠,堅持逍遙散步,注意情緒歡暢。我還要特彆強調兩點:西醫治療,一定要先請婦科醫生明確診斷,辨病論治;中醫治療,一定要請有經驗的中醫分清寒熱虛實,辯證論治。
文章摘自馬有度教授的《健康人生 快樂百年》,已獲作者授權。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繫。
馬有度教授
馬有度,重慶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顧問、重慶市中醫藥學會名譽會長、《世界中醫藥》編委、《中醫雜誌》編委、《實用中醫藥雜誌》顧問。
TAG:月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