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曾先後兩次被授銜中將,一次上將,為何建國後拒絕軍銜?

他曾先後兩次被授銜中將,一次上將,為何建國後拒絕軍銜?

1955年,國家開始為在戰爭年代有過突出貢獻的將軍們授銜,十大元帥就是在當時產生的。可是論起功勛和輩分,這個人本應被授銜元帥,但是他卻拒絕了。

他就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恩來。周恩來從五四運動開始便走上革命的道路,領導了多次學生運動,最為著名的就是當時的天津學生運動。後來去到法國,並在那裡,加入了當地的共產主義小組,這也是我國共產黨最早的組織之一。

可以說,周恩來是我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回國後,更是在黃埔軍校任職,為我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將領。並且還在當時組織建立了葉挺獨立團,成為我黨最早的武裝力量。之後為我黨的發展與建設,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建立與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可以說,我黨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大事件中,都有周恩來的影子,而且他都是領導人之一。

比如說著名的打響中國工農武裝革命第一槍的南昌起義,比如說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西安事變,比如說國共和談等等。作為我黨這麼重要的領導人,在建國後卻為什麼沒有被授銜呢?

當時就有人提議,給周總理授元帥銜。但是周總理拒絕了,因為當時授銜的標準之一就是在軍隊擔任領導職務。但是建國後,周恩來一直擔任國務院院長兼外交部長,他認為自己很多年沒有在軍隊任職了,如果給他授銜就不符合規定。當時,周總理的廣闊胸襟也感染了很多人,許多在地方任職的將領都主動放棄了授銜。

其實,周總理一生曾三次被授銜。第一次是在北伐戰爭時,周恩來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的政治部主任,當時他被授予中將銜。第二次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之後,蔣介石邀請周恩來去南京任職,周恩來再次被授予中將銜。最後一次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周恩來作為我黨代表與國民黨談判,當時國民黨和美國代表都是上將級別,於是周總理被臨時授予了上將軍銜前去談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老黑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川軍的百年不遇的抗戰良才,打敗多個元帥還拒絕了蔣介石

TAG:大老黑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