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遊戲 具象相融
藝
術
欣
賞
【藝分享·篆刻】
是黔藝空間推出的系列專欄
旨在分享有營養
別有價值的篆刻資料
我們用心在做
定期分享
與諸位共賞
丁酉雞年
臘月初八
編輯: 黔藝空間
曾翔
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秘書長、篆刻研究所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導、中國書法院研究員,湖北書法院副院長,北大名家工作室導師、清華大學名家工作室導師、中國人大名家工作室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名家工作室導師。
一榻清風萬慮除
寫意篆刻,非時風所倡,雖然像似新提法,但自文人篆刻始,脈絡清晰。寫意是文人之根本,篆刻乃文人餘事,但在文人心修道養的脈絡里,「餘事」卻無不大。
春宵一刻值千金
沈野《印談》所言:「印雖小技,須是靜坐讀書……未有不靜坐讀書而能入室者」,道出文人刻印章皆為己之學問,即法天地之象、自然造化,師瓦礫之道、眾生之相,開風規格局,抒懷寫意。
寫心間事
古有田叟稚子開風規、抒胸意,「隨意道出,亦有奇語,石勒不識字,能作詩歌」(沈野《印談》),所以揚雄道出:「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法言·問神》)。
白衣不來書當酒
「畫與書一源」(張庚《浦山論畫》),即愛賓「立意」,「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篆刻亦然。
我我我我
甘《印章集說·印品》:「印之佳者有三品:神、妙、能……屈伸得神外之神,筆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印之神品也。」
恨不十年讀書
明清文人篆刻興起,宗法秦漢,自成規模。開格局者,風規逸出。文國博、何長卿、丁敬身、吳讓之、趙之謙、吳俊卿、黃牧甫無不如是、無不流派。
木木堂
入流派,固能守住家規,傳承文脈,或此基礎之上,啟迪精微。上述大家,或書或畫,源流清澈,不拘一時,愛今博古。
日久必存真
金石學問,自宋興起,至清興盛,文人書畫篆刻,無不胎息,視覺頓開,取法不泥。
高興宜官
時下研究,多重視材料的功用,對出土之金石瓦礫無不珍惜,補史闕、還本真。就篆刻而言,流派大家無不受益,且局大體深。
大吉
然而,後學一家者不可謂少,一葉障目,小心「摹削」,只求一似,「與世相違」(齊白石《題某生印存》)。
大好
求一筆一刀,亦步亦趨,有失秦漢精神,更不能窺見田叟稚子之質,欲盡精微,怕沒有了抒胸中意氣的懷抱與格局,何以寫意?
嘉合
如後起齊白石,雖初學流派,但不願隨人後、拘繩墨,他說:「刻印,其篆法別有天趣勝人者,唯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處,全在不蠢,膽敢獨造。
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前人繩墨,而人以為無所本。余常哀時人之蠢,不知秦漢人,人子也,吾儕,亦人子也。
如來
不思吾儕有獨到處,如令昔人見之,亦必欽佩。予之刻印,少時即刻意古人篆法,然後即追求刻字之解意。不為摹、作、削三字所害,虛擲精神。」(《白石老人生平略記》)
愈摹、作、削,愈狹窄,顯然白石不願如此,認識深切,所以熔流派之胸懷,上溯秦漢,而非一家一派。
有尊者敬
他的篆刻於金石潮流中互通消息,從流派而上,清楚流變,如此明白,所以自信,自信者才能守家業、承源啟變。
松年說:「凡名家寫意,莫不從工筆刪繁就簡,由博返約而來,雖寥寥數筆,已得物之全神」,白石刻印,即是得其神,以鐵筆寫其意。
眾妙和合
他雖說法詔版、三公山,但無一皮毛絕似,無一體格不得其意。東坡所云:「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此之謂白石畫畫,所以,陳鍊即釋之:「篆刻一技,亦可以怡養性情,若專求精工,未免耗損精神,亦乏天趣。」
百子千孫
然而,工並非寫實,也非不能寫意。金石資料有益,絕非面貌所成之根本。近世對文人寫意的歷史持溫情者鮮,很多好風格立異、形式觀念,持矛刺盾,落入狹隘,雖不全是科類所致,但是受其害深矣。
六六大順
上世紀初葉,像「士大夫作畫安能專精體物,勢必自寫逸氣以鳴高……以形神為主而不取寫意」(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這樣的論調遍布。
魯迅也說:「我們的繪畫,從宋以來就盛行寫意,兩點是眼,不知是長是圓;一畫是鳥,不知是鷹是燕。競尚高簡,變成空虛。」(《且介亭雜文末編·記蘇聯版畫展覽會》)
新陽君尉
然而,了解齊白石的陳師曾在其《文人畫之價值》中說:「畫之為物,是性靈者也,思想者也,活動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單純者也。
否則直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貴乎人耶?何貴乎藝術耶?所貴乎藝術者,即在陶寫性靈,發表個性與其感想」,可謂道出中國文人寫意精神的大本、大源。
福壽康寧
「所貴乎藝術者,即在陶寫性靈,發表個性與其感想」,「藝」之於文人,就是要成為一個人,一個有感想、有性靈的可貴之完整的人,如此一身的手藝才能可貴。
去疾
「當代中國寫意篆刻展」,非一家一門之限,發的是寫文人風規格局之願望,寫出性靈、個性和感想,古人「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如其人」(劉熙載《藝概》)大可傳續。
TAG:黔藝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