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東坪山
野
菜,即非人工種植的蔬菜,採集天地間靈氣,吸取日月精華,是大自然的精髓之一。野菜那些純凈、本真的鮮香,是自然的禮物,是我們綠色生活的氣息,亦是人與自然相互關愛的見證。野菜沒有污染,營養豐富,清新可口,深受人們的青睞。野菜的吃法很多,大多野菜洗凈後,用熱水焯一下,或拌或炒或蒸,可以如同蔬菜一般食用。
這篇推文的主題涵蓋了小編本人的兩大愛好——吃和植物,雖然它已經在我電腦里待了好久,但是它遲早還是要與大家見面的。之前每每打算把文章推出去之時,總是能發現新的野菜,久而久之為了完美而一拖再拖。鑒於明年籌劃的關於吃的課程馬上就要推出,我還是趕緊發出來蹭蹭熱度。這篇就先介紹下東坪山常見野菜吧,畢竟馬上就到春天了,野菜盛宴馬上就要來了。
白花鬼針草:白花鬼針草是民間常用的草藥,全草具有活血療傷、消炎解毒、清熱降壓及消腫祛風的功用。民間食療采其嫩莖葉洗凈焯水後煮食或炒食、煎蛋食,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痢之功效。較老的莖葉可切段晒乾煮茶或泡茶,也可搭配車前草、紅糖等煮成涼茶,是夏季優良的解暑飲料。此外,白花鬼針草的提取物還有顯著的降血壓和抗癌功效。
牛膝菊:牛膝菊又名辣子草,向陽花,珍珠草,以嫩莖葉供食,有特殊香味,風味獨特,可炒食、作湯、作火鍋用料。牛膝菊全株可入葯,有止血、消炎之功效。
薺:薺菜分布於世界各地,中國自古就採集野生薺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相關記載。其拉丁種名來自拉丁語,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錢包」,是形容它的蒴果形狀像牧人的錢包,英語名稱就是「牧人的錢包」。薺菜的種子、葉和根都可以食用,可炒食、涼拌、作菜餡、菜羹,食用方法多樣,風味特殊。傳說名醫扁鵲常吃薺菜,就是因為薺菜具有補虛益胃、利肝明目、降壓止血、清熱利尿的作用。不過懷有身孕或哺乳中的婦女忌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在服用時亦應小心。
繁縷與牛繁縷:繁縷和牛繁縷均可作為野菜和飼料用。繁縷莖、葉及種子入葯,有抗苗、消炎、解熱、利尿、催乳、活血等作用。牛繁縷內服驅風、解毒,外敷治療瘡,新鮮苗搗汁服,有催乳作用。兩者均為農田常見雜草,繁縷之名,估計就是形容它的難除程度。另有一種說法,說繁縷這種植物蔓莖特別多,彼此纏繞,而糾結的莖裡面,卻總有一縷不會被糾纏,所謂繁雜中有一縷。由於這種草特別容易滋生,故又有滋草之稱。從形態學上來講,繁縷葉型與烏桕相似,質感略厚,並且帶有一個長柄。葉柄,莖,花苞上,都有長長的白毛,柱頭三裂;牛繁縷又名鵝腸菜,葉無柄,且莖葉都更加寬大,柱頭五裂。
諸葛菜:又名二月藍。諸葛菜種子富含亞油酸,因亞油酸具有降低人體內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能,並可軟化血管和阻止血栓形成,使其成為心血管病患者食療的首選。作為野菜諸葛菜可涼拌、做菜餡、可炒食,不過烹飪之前應泡清水後焯水去掉其苦味。相傳當年諸葛亮為解決軍糧供應不足問題所到之處均廣種蕪菁,以此補充軍食。蜀軍離去後,所種的蕪菁也並沒有浪費,當地人民普遍採食,故後世稱之為「諸葛菜」。
碎米薺:開花時如碎米散滿地而得名。全草可作野菜食用,早春採摘嫩苗、嫩莖葉,鮮用、鹽漬,食用前應焯水後涼水浸泡幾次。也供藥用,能清熱去濕。
雞矢藤:因為葉子用手揉爛後初聞有一股雞屎味而得名,但其實久聞又會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由於雞屎藤有清熱、解毒、去濕、補血的功能,被民間稱為"土參"。作為中草藥入葯,它能祛風利濕,消食化積,止咳,止痛,還可以用於風濕筋骨痛,跌打損傷等。民間傳說,婦女在農曆七月初一吃雞屎藤粿仔湯,還可以補血。
雞屎藤粑仔是一道廣西、廣東,海南等地流行的小吃。是很好的滋補品,有清熱、解毒、去濕、補血的功能。雞屎藤粑仔的做法是將採摘的新鮮雞屎藤葉和浸泡過的大米放在石臼或碾米機中搗(碾)成粉狀,然後用水和勻,掐成約小指大小似小蟲狀的粑仔。
酢漿草和紅花酢漿草:酢漿草又名酸酸草,三葉酸,開黃色小花,果實成熟後會自行爆開將種子彈射出去,就像一個迷你炸彈一般。莖葉可食,酸而多汁,但不可多食。全草入葯,能解熱利尿,消腫散淤;莖葉含草酸,可用以磨鏡或擦銅器,使其具光澤。牛羊食其過多可中毒致死。
紅花酢漿草又名大酸味草,開粉色小花,莖葉可食,酸酸的,地下常有球狀鱗莖,形似水晶蘿蔔,甜而多汁,可食。
鼠麴草:亦名清明菜,全株有白色綿毛,民間草藥名叫「追骨風」,屬菊科草本植物。江浙地區民間常於清明前後採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糕團,香糯可口。
常見於籬園或耕地上,耐旱性強。廣泛產於台灣、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至雲南、四川各省區。也分布於美洲南部、非洲南部、澳大利亞及亞洲熱帶地區。
廈門地區常見匙葉合冠鼠麴草,藥用同鼠麴草/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嫩莖葉可以食用。
豬殃殃:又名鋸鋸草,活血草,是茜草科小草本,屬於雙子葉植物。其嫩苗可作菜,據說豬食之則病,故名豬殃殃。
黃鵪菜:菊科,黃鵪菜屬植物。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植物體折斷有白色乳汁流出,開黃色花。收載於汪穎《食物本草》形若苦蕒,中國江南各地普遍野生,作野菜食用。黃鵪菜的幼芽、嫩莖葉、花蕾都可食用。味苦,焯水為佳。食用前先以熱水川燙或浸鹽水去除苦澀,再以魚乾、肉絲炒食或涼拌。
將花洗凈沾麵粉或蛋汁炸成甜不辣也別有一番風味,焯水後搭配其他食材做成餃子餡也是不錯的選擇。
火炭母:蓼科,蓼屬。火炭母為園林垂直綠化材料,適合庭院、花徑或建築物周圍栽植,頗有野趣。根和莖可入葯。莖葉味酸,可食。
韓信草:花瓣二唇形,果實形似掏耳勺,又名耳挖草,花瓣著生部位細看似綠色鞋子,精緻可愛。
花蜜可吸食,味甘甜。全草入葯,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腫,治跌打傷,祛風,壯筋骨。
三葉五加:小枝具向下倒鉤的皮刺,故又名刺五加。全株入葯,有活血、行氣、散瘀、止痛、消炎之效,治風濕、跌打、感冒、腸炎、尿路結石及瘡癤等病。嫩葉可食,有清熱降火的功效,不過反覆焯水後仍有明顯苦味,口感不佳。
刺莧:刺莧是野莧菜的一種,野莧菜主要包含反枝莧、繁穗莧、刺莧等。刺莧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刺莧主要食用嫩芽和莖桿,春天採摘嫩芽,食用方法與莧菜相同。注意採摘時不要帶刺,一般來說嫩芽不帶刺。華東地區除炒來吃、撈水涼拌外,時常做湯,雞蛋野莧菜湯。閩南地區也有食用刺莧根,用來燉排骨湯湯汁濃白,味道鮮美。
野蓮/攝
革命菜:革命菜又叫野茼蒿,它以其豐富、水靈的外觀,清香嫩滑的口感博得人們的喜愛。據說當年馮白駒將軍統率的瓊崖縱隊能在五指山區堅持革命鬥爭23年紅旗不倒,靠的就是這種野菜,故名"革命菜"。每年春、夏、秋三季,可摘其嫩莖葉、幼苗,炒食涼拌均可,具有健脾消腫、清熱解毒、行氣、利尿的功效。
鐵包金:因其根的栓毛呈褐色似鐵,木質部色黃似金,故名鐵包金。據《嶺南採藥錄》記載,夏末初秋,孕蕾前割取嫩莖葉,除去雜質,切碎,鮮用或晒乾;秋後采根,鮮用或切片晒乾入葯。具有消腫解毒,止血鎮痛,祛風除濕等功效。由於某位文藝女青年一口氣吃下三大塊鐵包金煲的牛骨,此後還久久不能忘懷那個滋味,如此高的評價讓我在心裡饞了好久好久。
青灰葉下珠:其莖、皮、根可作中藥葉下珠的代用品,具有清肝明目、收斂利水、解毒消積(食)等功效,閩南地區就有用其枝葉燉土雞湯食用。
糯米團:也叫蔓苧麻,是蕁麻科糯米團屬的多年生草本。葉子的觸感極強,有紙質的粗糙感,生有短伏毛,葉全緣。糯米團葉子用手揉碎,會有很黏手的汁液留在手上,就像捏著一小塊糯米飯,這大概是其名字的來由,揉碎後的糯米團葉子有清香,聞著很舒服。和大部分野菜的吃法類似,采嫩梢入開水焯過,切碎,拌入香乾丁裝盤,淋少許熱香油即可。也可炒食,是不錯的野菜。
馬齒莧:馬齒莧有酸澀味,食用前需焯水去味,可以炒雞蛋、做湯、涼拌等,開花前採食最佳。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都有強效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馬齒莧還含有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有效成分,長期食用能預防血小板凝聚、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從而有效地防止冠心病。孕婦禁食,馬齒莧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
蒲公英:蒲公英清熱解毒,是糖尿病人的佳肴。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奇特。
生吃: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凈,瀝干蘸醬,略有苦味,味鮮美清香且爽口。
涼拌:洗凈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鐘,瀝出,用冷水沖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拌成風味各異的小萊。
做餡:將蒲公英嫩莖葉洗凈焯水後,稍攥、剁碎,加佐料調成餡包餃子或包子。
野菜種類繁多,大多葯食同用,如能熟悉其食療性能將大有裨益。當然,舌尖上的東坪山絕對不僅僅野菜誘人,野花野果也是遍地都是。關於野花野果後續我們會繼續跟蹤報道,在文末我們就以梔子花之名,拋磚引玉一下。
梔子花
其花、果實、葉和根可入葯,一般泡茶或煎湯服,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效。花可用來熏茶或提取香料,去掉雌雄蕊後經反覆焯水後也可用於煲湯或炒食,口感柔軟,香氣四溢。果實可消炎祛熱,亦可製成黃色染料。
梔子花的各種吃法,還是紅薯粉燴梔子花最吸引我,畢竟那是兒時的味道。
山中野果也是種類繁多,絕大部分種類除了個頭小產量少基本無可挑剔。
野菜採集與食用需知
1、野菜採摘時需適量,忌連根拔起,忌大面積毀滅性採摘。
2、野菜的烹飪注重保持其"野味",可炒食、涼拌、做餡,亦可熘、燴、燒、煮,還可做湯或生食。對於絕大部分野菜而言在烹飪之前都應作焯水處理,少數種類還需要長時間清水反覆浸泡。
3、野菜最好是現采現吃,而且不能一次性過多食用,烹飪時最好加入少許薑絲。因為多數野菜都有微毒或性味苦涼,有解毒敗火之效,但過量食用,損傷脾胃。
4、不認識的野菜不吃,受污染的野菜不吃,諸如「榆錢樹」一類樹上的野菜不宜炒食(又粘又澀,難以下咽)。
TAG:肥肉草荒野綠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