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的1000個展覽里,哪個值得被銘記?

2017年的1000個展覽里,哪個值得被銘記?

Hi小秘本人

1179個展覽

這個數字是從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Hi小秘關注到的展覽總數(而真實存在的展覽數量遠大於這個,但你們要相信,Hi小秘11年的從業經驗選出來的展覽才是好展覽)。

這些展覽平均到每個月大概有近100個,Hi小秘跑斷腿的日常你們可以隨意想像,但也並不是每個月都這麼繁忙。甩掉了1、2月份坐吃等死的過大年氣息,藝術圈很快就在3月份憋了一個大招,放出了174個展覽開幕。當然在天氣還未回暖的3月份就如此躁動的主要原因,還是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舉行。借著這個一年一度全球從業者都會來到亞洲的機會,從北京到上海再到香港的藝術同行們都卯足了勁兒,招待客人。從9月份開始,藝術領域進入博覽會扎堆的「下半場」,展覽數量也有所增加。

2017年,我們關注到的當代藝術領域的展覽數量

繪畫依然是主力

在這些展覽中,有398場是繪畫類展覽雖然「繪畫已死」已經被說了幾十年,但到今天依然當代領域展覽數量最多的一個門類,並且在對繪畫的質疑聲中,有策展人和藝術家反其道而行,通過一系列主題性展覽來討論繪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在繪畫的框架下,另外還有62場抽象繪畫展覽。其次有250場展覽是綜合了多種媒介的多元化展覽,這也代表了當下藝術家創作的基本面貌,藝術家們不再拘泥於一種創作手法,而在觀念的指引下藉助任何利於表達自身想法的媒介進行創作。包括高科技在內的新媒體類展覽以139場的數量成為2017年展覽數量排名第三的展覽門類,也證實了新媒體是未來趨勢無疑。另外還有68場水墨類展覽,有68場雕塑類展覽,55場攝影類展覽。

2017年展覽中,七個不同門類所佔比重

北京還是藝術之都

如果將這些展覽按照城市排布,北京依然是佔比重最多的城市。這主要歸功於北京依然是全國畫廊最多的城市,雖然上海以藝博會和美術館帶動的藝術氣氛,在2017年完全壓倒了北京,但回歸到展覽日常,北京依然是當代藝術之都。

2017年當代藝術類展覽主要活躍城市和地區

廣州和深圳共同構成的廣東同樣進入當代藝術一線城市,相較於廣州的溫吞,深圳在政府和資金的支持下,從2017年後半年呈現強勢直逼上海的氣勢,就像很多人說的, 未來的深圳潛力無限。成都和重慶所在的西南地區已經同北、上、廣拉開了很大的距離,而武漢作為曾經的當代藝術重鎮,2017年也一鼓作氣舉辦了多個重量級藝術家個展以及重量級群展,有重新崛起之勢。西安和銀川因為有OCAT西安館和銀川當代美術館這樣持續舉辦優質展覽的美術館的存在,也頻繁進入Hi小秘的關注範圍。

當代藝術展覽不同城市比重

665位藝術家& 45場藝術派對

在過去的2017年中,有665位藝術家舉辦了個展,其中包括91位國外藝術家在中國的個展。整個一年中,同時舉辦了469場主題性展覽。同時還有45場國際性的、嘉年華式的藝術節和雙年展相繼舉行。比較有趣的是,這些「藝術派對」多於9月後舉行,或許雙年展和冬天更配。另外這些雙年展的舉辦地區多位於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區,也可見優越的經濟環境是藝術發生的重要條件之一,或許河南、河北、山西、山東也應該向南方城市學習,用藝術助推城市轉型和經濟發展。

Hi小秘介紹完了2017年展覽概況,下面將奉上Hi藝術編輯部以及當代藝術領域各生態鏈條的不同嘉賓投票推選出的年度個展、年度主題展、年度藝術派對TOP10。(排行榜以投票結果得出,票數相同將名次並列。比如以下年度個展TOP7由四位藝術家並列。)

NO.1

龍美術館(西岸館)

這個在2017年1月份就已經開幕的展覽被大家回憶了整整一年,或者現在翻翻朋友圈,還有人的頭像是出自此展。主辦方龍美術館花千萬元打造的展覽,用心程度自不必多少,老爺爺用極簡的燈光在美術館為觀眾營造的浸入式浪漫氛圍著實也是打動了所有觀眾的心。而如何巧妙的將科技轉化為能夠帶來心靈觸動的藝術形式,也成為新的科技藝術的絕佳案例。

NO.2

上海外灘美術館

非常巧合的是,宋冬「不知天命」的展覽同詹姆斯·特瑞爾回顧展是同一天開幕的。同樣在一年結束的時候依然能夠被大家記著。這兩個展覽分別列為榜首和第二,正是要告訴我們好的藝術最關鍵的,依然是如何打動人。在宋冬的作品中,時光在日常中留下的痕迹從不掩藏,正如他說他是一個可以從過去中獲得力量的人,觀眾亦可以從宋冬的作品中獲得力量。

NO.3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這是一場以趙半狄近三十年創作為主角的「中國Party」,更是藝術圈「遊子」趙半狄的回歸party。趙半狄曾憑一己之力對抗強大的外在秩序,三十年來,他逆潮流而行直指時代的癥候,留下了諸多讚歎、不解、爭議。但從這場展覽我們也看到了,一路走來,趙半狄的號召力的影響力從來沒有減弱。

NO.4

北京林冠藝術基金會

同樣貴為英國當代藝術界耀眼的巨星,但在外人看來,彼得·多伊格比不上赫斯特名噪世界,作品看起來也不如馬琳·杜馬斯靈動,在哈德·里希特的老辣前,色彩也顯得過於樸素。但偏偏就是這麼一位繪畫語言看上去並不那麼鋒芒畢露的藝術家,不僅成功問鼎了英國在世最貴的藝術家,也成功捕獲了中國觀眾的心。

NO.5

武漢創意天地合美術館

這是一個必須要上榜的展覽。直到今天,幾乎每一年我們都可以見到這位出生於1955年的藝術家的新作。但也是直到今天,徐冰從美國歸國整十年。我們才在武漢的合美術館,第一次見到徐冰在國內舉辦的具有回顧性與專題性的最大規模個展,看到他創作中鮮為人知的一面。而藝術家徐冰和策展人馮博一、王曉松的組合,又幾乎構成了展覽無需多言的品質和水準。

NO.6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雖然是藝術家梁銓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每兩年一次的常規個展,但畫廊將1000根竹子和太湖石搬到展廳營造出的空間感,同作品相互呼應,還是驚艷了北京3月份,依然屬於冬天的時光。不由自主的將作品中瀟湘八景往江南春色的美景和詩意里想像,可以算得上是畫廊布展的典範。

NO.7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粉絲經濟的光芒照耀藝術領域的一次展覽。從排隊看展覽,到排隊「搶」衍生品。這個是風靡潮流世界的偶像級藝術家,讓我們看到了流行的力量。他曾縱橫街頭文化、流行時尚、當代藝術殿堂20年,將原本涇渭分明的塗鴉、設計與藝術領域進行融合,建立起自己強大的藝術王國,並且與多個時尚品牌合作設計的作品引發全球消費世界與藝術市場的追捧,就問你想不想要KAWS那個標誌性的小玩偶。

NO.7(排名並列)

後沙峪某小區502室

對於藝術家來說,這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一次展覽,但它的意義卻比一次展覽更大。展覽的標題:502,是這個人項目的展出空間北京,是順義後沙峪某小區某幢樓的502號,也是藝術家即將搬遷入住的新家。而將過往生活和未來想聯繫起來的作品,以及飽含著自己家庭三代人溫情的作品,所承載的情感已經超出了「作品」 的範疇:生活空間變換時留下的線索,有家人彼此之間無法計量的付出......

NO.7(排名並列)

蘇州博物館

作為70後最重要的藝術家中的一員,尹朝陽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作品的不斷變化,從《青春遠去》,到《失樂園》,從人物到風景,他完成的是自我不斷向內的挖掘和生長。而在蘇州博物館的展覽「在嵩山」是他新作最集中的一次展出。再50多次的出入嵩山之後,藝術家能夠自如出入的已經不止是畫面。

NO.7(排名並列)

昊美術館

這次展覽是德國藝術家朱利安?羅斯菲德自2012年以來在中國的第一次大型美術館級別個展,展出了羅斯菲德過去12年里的重要作品,包括5件電影裝置和21張攝影作品中,而其最熱點的作品,由凱特·布蘭切特演出的《宣言》更是為其加分不少。但展覽背後,昊美術館(上海)的開館展同樣是其上榜的重要原因之一。籌備多年,加上對溫州館幾年經營的經驗,以及主人鄭好對品質的要求,讓昊美術館的未來頗令人期待。

NO.7(排名並列)

龍美術館(西岸館)

向京的真誠和勤奮,總是能頻頻打動人。2016年在北京民生美術館的展覽「唯不安者得安寧」,她對自己創作生涯的一次較為清晰的整理,同時展出了新作《S》。2017便在上海龍美術館的展覽將時間界限劃在了「1999-2016」,從初到上海,到再離開上海,3600餘平方的空間里,一個21年的回顧展。

NO.1

台北歷史博物館

這是一場遲到了多年的展覽。1964年,常玉應教育部邀請到台灣教書並在史博舉辦個展,卻因故未能成行,1966年,常玉在巴黎因瓦斯中毒過世,此前運抵台北展覽的幾十幅畫作,便遺留在台灣教育局的倉庫里,後由台北歷史博物館保管。早在2016年底,常玉逝世五十周年之際,便有消息稱台北歷史博物館將於2017年3月舉辦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常玉個展。後來因故放棄與私人合作,展覽改為「館藏常玉展」,共展出常玉作品52件。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特意為常玉飛去台灣,位居榜首也是理所因當。

NO.2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例外狀態」中的UCCA帶來的一次「例外狀態」。四年一回的大規模群展,5位年輕策展人的參與,23位國內外藝術才俊,UCCA在10年里的心路歷程……都是構成這個展覽上榜的理由,但最重要的理由依然是UCCA展覽的實驗性。延續過往的展覽理念,試圖在2017年這一特殊的歷史性時刻將藝術實踐置於切近的社會現實中進行審視。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均獲得一個獨立的空間,在相互區隔的同時,彼此之間又形成某種呼應關係與清晰的節奏,從而以「星叢」的模式建構具有整體性的「例外狀態」。

NO.3

今日美術館

今日美術館2015年推出的「今日未來館」概念再度落地,在這場與「為發燒而生」的小米聯名、以「狂想」為註腳的展覽中,今日美術館打包了今時今日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新鮮的新媒介藝術,並試圖以此為引子,「解壓」可見或未知的未來。

NO.4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就在德國卡塞爾文獻展開幕之前的幾個月,這個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克勞斯·西本哈爾共同策劃的「文獻展的神話——阿爾諾德·博德與他的後繼者們」展出了卡塞爾文獻展60年發展歷程中作品和文獻三百組,提前讓中國觀眾第一次真正觸摸「文獻展」這個陌生的概念。

NO.5

潘玉良:沉默的旅程

廣東時代美術館

這並不是一次關於潘玉良的文獻展,而是策展人蔡影茜邀請於渺、王之博、胡昀、黃靜遠、44劇場、方璐、秦晉、宋拓等藝術家針對展覽主題創作的新作展。用一次展覽來研究一個人帶出的一段藝術史,展覽成型的過程,也是策展人和藝術家不斷邁出自己的熟悉領域,走向更遠的一次嘗試。是一場無論是對美術史學還是對策展都足夠不同的一次展覽。

NO.6

博伊斯、基弗、里希特、巴塞利茲、伊門多夫、勞赫、基彭博格、西格瑪·波爾克、呂佩爾茨……德國藝術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之大不言而喻。這份「德國8」系列德國當代藝術展覽,55位藝術家,近320組作品,是迄今在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展示。北京當代藝術領域傾巢而出的觀摩,也著實是對德國當代藝術的一次朝拜。

NO.7

紅磚美術館

馬賽爾·杜尚獎是法國國家意志在當代藝術領域的投射。與印象派等現代主義的輝煌時期相比,戰後法國當代藝術逐漸式微,這個曾經無比重要的藝術帝國在當代甚至很難找出世界級的大師和藝術流派。正因如此,自2000年設立的杜尚獎成為法國重歸藝術中心道路上重要的選擇。而這個夏天在北京、廣州兩地的兩場與杜尚獎相關的展覽,也為我們提供了對該獎項管窺一斑的機會。

NO.8

錫人的心臟——木木館藏中的後網路藝術

M WOODS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90後合伙人首次以策展人身份亮相,展示了其收藏的藝術品。展覽主題同樣是時下最熱門的對於科技與藝術的思考。在將國際當紅藝術家的最熱門作品帶來國內打開大夥腦洞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新媒體藝術在國際藝術市場的可行性。

NO.9

余德耀美術館

「上海星空II」大概是上海藝術周期間開幕的最大體量的群展了,共展出來自國內外22位/組藝術家的近50件/組作品,但又並非簡單的地域樣本考察,而是從四條線索延伸出藝術家或其作品與上海的關係。這個展覽大概也是在上海藝術周期間最接底氣的一個展覽。

NO.10

透明的聲音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2017年大概可以算作科技藝術年,各大美術館都紛紛列隊高科技媒介藝術的行列了,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年的「透明的聲音」是其中尤為吸引人的一場。由法國知名音樂家詹姆斯·吉魯東(James Giroudon)主導策劃,攜手來自全球各地的26位藝術家,用45件集光、電、聲音、程序編程及人工智慧的空間裝置和行為影像,在4800多平米的遞進空間里所打造的一個場域、聽覺&視覺音效相結合的聲音體驗場。

NO.1

當我們聽到連州國際攝影展已經在連州,這個估計一輩子都不會想起來要去的嶺南小縣城舉辦了第五屆,紮根了十三年的時候,已經足夠震驚。在眾多的攝影活動中,它成為一個獨特的存在。它以攝影為主,包含當代藝術、錄像、裝置等不同形式的展覽,為中國攝影界、藝術界、文化界整合出一個更具開放視野的攝影年展,引發人們對於影像藝術的關注。而攝影節之外,這樣的模式是否也已經是一個成功的標杆?

NO.2

深圳蛇口灣,佔地2.6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7.1萬餘平方米的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開館展。不論是藝術中心的出身,還是其巨無霸的體量,亦或者是與其合作的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的展品來源,它都有足夠的話題成為年度展覽。

NO.3

廣州影像三年展2017

廣州影像三年展對於廣州以及廣東美術館的意義可能大於展覽本身的影響力。正如趙趄說的那樣,「大家見識過廣東美術館的影響力,就知道它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廣州影像三年展無疑是一個意味著廣東美術館「回來了」的展覽。已經停擺8年的「廣東影像雙年展」在館長王紹強的籌划下重啟,並更名為「影像三年展」,將繼續以三年的節奏同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交錯舉行下去。並且一系列扶持廣州當代藝術的項目也陸續開展起來,這個展覽似乎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NO.4

2007年至今,十年過去,譚國斌一手創辦的「藝術長沙」平穩步入第六屆。它曾憑 「走紅毯」 成功搶佔頭條,再加上「明星主持」和「明星藝術家」以及電視媒體的強力造勢,「藝術長沙」被塑造為像嘎納電影節一樣的城市文化名片。堅持十年不易,但當「藝術長沙」的「娛樂化」外衣正退去之後,卻依然是成名藝術家們嘉年華式的秀場也還值得思考。

NO.5

2007年第二屆美術文獻展是湖北美術館建成之後的第一個向公眾展示的展覽;而2017年在美術館建成10周年之際,第四屆美術文獻展再次落地。尤其是在經歷了《美術文獻》的劇變之後,「應力場」的成功舉辦亦讓人心生感慨的同時,似乎也證明武漢這座城市在當代藝術第三四城之爭甚囂塵上的今天沒算掉隊。

NO.6

2017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作為全球唯一一個「城市/建築」雙年展,2017年的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也是其有史以來最熱鬧的一次。城市主題是其一貫的焦點,當比往屆更加吸引藝術領域關注的還是深圳提供給珠三角的大量的藝術機會。比如其中的羅湖分展場大型群展「深圳工業站」提供的從廠房到經費上的支持。從藝術的角度來說,深圳仍然在路上,但是曾經創造過發展奇蹟的深圳,擁有無限種可能令人期待。

NO.7

三亞藝術季也已經不知不覺走過了六屆,華宇青年獎也已經頒了五年。儘管我們一直在追問如何繼續下去,但能不斷的拿出資本來投入其中已經足夠值得我們為之鼓掌。畢竟華宇藝術中心的亮相成為大家對三亞藝術季今後的新期待。

NO.8

沒有最偏僻,只有更偏僻,大概是藝術小鎮的宗旨。在距離成都雙流機場1小時車程、距離成都市區大概要2小時車程的安仁小鎮,所有的酒店和客棧都掛出了客滿的牌子,大量國內外藝術家在今天從天南海北趕到這裡。安仁雙年展為當代藝術製造了又一場狂歡節,從展覽本身的質量來看,足夠有分量也足夠新鮮,同在地性的相結合,讓我們看到了成都當代藝術領域對待藝術這件事情較真的態度。

NO.9

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中,影像並沒有迎來它的高潮,甚至愈加邊緣化。弔詭的是,影像作品又常以前衛的姿態在大型雙年展中頻頻亮相。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將攝影與錄像相結合的雙年展,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拿出了一筆換算豐厚的獎金,落到實處來推動影像藝術收藏與研究,實屬難得。

NO.10

從9月份的第四屆美術文獻展,到12月份湖北美術館推出岳敏君個展「再偶像中的原型」、合美術館徐冰同名個展、美術文獻藝術中心新館開幕展「再聚焦」聚焦當地藝術家、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年末推出「湖北當代藝術樣本」……這並不是一個個孤立的藝術事件,而是以@武漢為集結的藝術展覽的集體發力,甚至在諸多意義上與武昌劃江而治的漢口區域,武漢美術館亦在此前推出周韶華文獻展「大河尋源」。2017年,武漢當代藝術正以某種勢頭重新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藝術 的精彩文章:

錯過這十個關鍵詞,你就錯過了2017年

TAG:Hi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