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佑:就算身在太空,也有陽光可以溫暖我們的骨頭
記不清是從何時開始,「太空題材」的電影在短短几年中製造了多次令人驚嘆的觀影體驗。
倘若你還有印象,應該不會忘記《地心引力》帶來的震撼,《星際穿越》帶來的感動,《火星救援》帶來的反思,《銀河護衛隊》帶來的刺激。不論是否有融入科幻元素,也無論注入了多少的想像力,這些發生在外太空的故事,總能給大家帶來別樣的感官體驗。
很多觀眾會驚嘆於這些「太空題材」的視覺效果,如臨其境,那麼逼真,令人感知到宇宙的非凡魅力。也有觀眾會驚嘆於那些圍繞太空展開的電影里,竟會有那麼新鮮、奇妙甚至腦洞大開的想像力元素。但更多的觀眾,會更驚嘆於那些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太空探索、冒險與發現,會感嘆宇宙之大,會敬畏生命之美。
有科學基礎的「太空題材」電影,能讓觀眾看的過程中收穫一些知識的營養,帶來有價值的觀影體驗。倘若影片的故事取材於真實的科學事件,則更能令觀眾認識到人類文明與太空探索的偉大。
電影《太空救援》就是這樣的電影:它包含了基礎紮實的科學元素,也包含了源於真實事件的故事。
《太空救援》在宣傳上,重點也一直是「真實事件改編」。但可以說,成也在此,敗也在此。「真實事件改編」的噱頭對《太空救援》就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
好處在於它可以利用電影外的真實來調動觀眾情緒。拿《火星救援》對比,同樣的救援題材,本片毫無疑問更具有情感震撼力。
壞處就是,這種「真實」既限制了劇情的發展方向,又讓我們實際上已經被官方劇透了,懸念盡失。
正如本片,在劇情上最大程度上的還原了歷史事件,甚至在演員外形上,也儘可能的做到了還原。本片片尾有一些當年的影像資料,可以看出無論是兩位宇航員,還是地面控制中心的主管,和真實人物都非常像。
但也犯了這類電影最可能犯的毛病:過度追求還原歷史,而喪失了電影應該有的懸念和起伏。
在這方面,可以拿去年上映的《薩利機長》做一個比較。同是真實事件改編,同是在已知任務成功完成的前提下。
《薩利機長》把飛機如何能否成功迫降這個已知的懸念變成了如果薩利機長沒有違規操作,飛機能否成功迫降這個未知的懸念,並且人為製造了調查機構這個反派。
除了故事的真實性,《太空救援》展現的是真正的太空體驗,電影拍攝規模可算得上是史上最高格,它不僅出現了很多真實器械,比如掛鉤、絞盤、宇航服、飛船、地面控制中心等曾在太空中服役過的裝備,還有好多俄羅斯太空總署官方支持的技術指導和設備提供,觀眾能徹底感受到真實的太空作業。
電影以故事線推進,而睡覺、行走、吃飯等細節呈現了無比真實的視效感官。影片中,我有一個印象最深的鏡頭。——「女宇航員被金屬刺穿手套」的鏡頭。我的第一反應時出血受傷,而電影的故事邏輯指向是關於壓力,也就是說,當金屬刺穿手套以後,疼痛感是第二位關注的問題。宇航服漏氣導致壓力消失,威脅到生命安全。
之前,我們看到很多關於太空的新聞描寫都會用「太空漫步」這樣的標題,聽上去好像是一種很詩意朦朧的狀態,而實際上此「漫步」非彼「漫步」,它是真正的慢步。這種慢步有著物理數據為儀器工作群支持,是真正太空的生活環境。
GIF
這種細節鏡頭是以往太空題材電影中沒有出現的。科幻片中,無所不能的英雄彷彿對太空駕馭自如,沒有實現不了的行為能力。而實際上,太空對生活保障的要求是極其精確的,水、食物、溫度、體溫都有著嚴格的執行要求。看紀錄片有點枯燥,看科幻片的代入感僅限於劇情,電影《太空救援》平衡了它們的弊端。
當然,我認為的這種平衡在別人看來也可能是不太平衡。看慣好萊塢大片的人可能會覺得它很平淡,太像紀錄片了,電影就要有強烈的戲劇衝突嘛。對於這些人,我可以理解。
但不可否認,這部電影最讓人動容就是它的真實。它曾經真切的發生在這個世界上。對,世界上有很多可以稱之為偉大的東西,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什麼叫勇氣。
如果你懷著一顆探索宇宙的敬畏之心,那這一部電影你一定不能錯過。平淡的情節,卻能折射出那種令人嘆服的情懷。我雖然不是太空粉,但我愛這部電影。
GIF
在影片開頭和結尾,弗拉基米爾都在太空中看到綠光,影片結束更是以他死死盯住綠光結束。
綠光是什麼?用他的話說是「天使」。電影「綠光」這段是尊重真實歷史拍攝,還原了「禮炮七號」宇航員看見「天使」的異象,綠光至今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樁懸案,至少有七位宇航員看見過,用科學難以解釋,沒有光源的「天使」。
其中的深意我是這麼理解的,兩次「天使」都發生在弗拉基米爾當完英雄後出現,用弗拉基米爾的話說,它很溫柔很治癒,像是洗滌了靈魂。這份綠光象徵溫柔,天使在告訴弗拉基米爾,要平靜下來,不要被英雄的熱血精神所吞噬。
所謂鐵漢柔情,溫柔才是不費勁卻又最厲害的武器。弗拉基米爾所取得的輝煌事迹,背後是家人的支持。正是家人默默的祈禱,才讓他絕處逢生。
我始終認為,在殘酷的世界裡,可以用自己的溫柔的方式生存下去的人,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你會感覺像一次久別的重逢
TAG:天佑影視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