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其實並不是橘與枳的分界線,不要被《晏子使楚》誤導了
在小學課本中有這樣一篇課文《晏子使楚》,說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齊王派出使者晏子出使楚國,楚王自恃國力強大,百般捉弄晏子。酒宴之間,兩名公差押著犯人堂而皇之的從楚王以及晏子面前走過,楚王問:「這些人怎麼回事?」公差回答:「齊國人,犯了偷盜罪被抓。」於是楚王看著晏子說:「齊國人都是善於偷盜嗎?」面對這樣的譏諷,晏子淡定說道:「橘樹生長在淮南就結橘子,生長在淮北就結出枳,雖然葉子外形相同,但是味道完全不一樣,原因在於水土不同。這齊國人在齊國不偷盜,到了楚國就偷盜,莫不是楚國盛行偷盜之風因此使來此的齊國人也開始偷盜?」一番話懟的楚王無地自容,自此楚王不敢小覷晏子,尊為上賓。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出了晏子非凡的智慧,同時還知道了一個「小常識」,橘與枳是以淮河為分界線,生長在淮南便結出口感甘甜的橘子,若是生長在淮北便生長出苦澀不能吃的枳。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當然不是的,淮河是我國流經河南、安徽等省的一條大河,全長約一千千米,但縱使是這麼一條大河,最寬處也不過四百米,難道四百米的距離就能影響這棵樹生的是橘子還是枳,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據考證,唐宋以前就有枳的記載,稱為枸橘。枸橘之名始見於《綱目》,據記載:「枸橘處處有之。樹、葉並與橘同,但干多刺,三月開白花,青蕊不香,結實大如彈丸。」這裡就說到枳是到處都有,不僅限於淮北,但是橘與枳的樣子十分相似。在《辭海》中更是直接記載:「北至山東,南至廣東均有分布。」其實橘子與枳本就不是同一種植物,雖然兩者同屬於芸香科,但卻是不同屬的,橘子屬於柑橘屬,而枳屬於枳屬,由於外形相同,結的果子也差不多,不懂的人便會認為同一種植物,但果實的口感卻是天上地下。
這樣看來,橘子與枳本就不是同一植物,那淮河自然不是橘與枳的分界線了,只不過淮北更適合橘子的生長,淮南更適合枳。其實當時的晏子也只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打了一個比方,來說明齊國人在齊國不偷盜,到了楚國受到楚國偷盜之風的影響。所以在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既要學習古人的智慧,也要尊重事實。
※「為官當做執金烏,娶妻應是陰麗華」,劉秀與陰麗華的美麗愛情
TAG:小伍侃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