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邵氏聞見錄》:北宋政壇的名流逸聞

《邵氏聞見錄》:北宋政壇的名流逸聞

《邵氏聞見錄》:北宋政壇的名流逸聞

《邵氏聞見錄》:北宋政壇的名流逸聞

本朝自祖宗以儉德垂世,故藝祖之訓曰:「嘗思在甲馬營時可也。」

洛中風俗尚名教,雖公卿家不敢事形勢,人隨貧富自樂,於貨利不急也。

——《邵氏聞見錄》

安樂窩中「文二代」

《邵氏聞見錄》的作者邵伯溫是洛陽人,北宋理學家、文學家邵雍的獨生兒子,用如今流行的話說,他是一名「文二代」。

當年,因為父親的關係,邵伯溫與身居洛陽的一大批達官名流都有結交。從這些前輩那裡,他看到、聽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後來著成一書,就是《邵氏聞見錄》。其中有不少內容是邵伯溫的「獨家發布」,對後人了解北宋歷史很有價值。

雖說邵伯溫在理學、文學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但相比之下,其父邵雍的名氣更大。公元1049年,39歲的邵雍因愛洛陽「山水風俗之美」,特意遷居於此,侍奉雙親。因娶妻較晚,公元1057年邵伯溫出生時,邵雍已經46歲了。

邵雍喜歡洛陽,洛陽人也喜歡他。在安樂窩這個世外桃源中,他飲酒賦詩、耕讀講學,「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一時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風聞天下」。洛陽達官名流紛紛登門與邵雍結交,司馬光、富弼、張載等都與他過從甚密。這些人在一起談論了許多「高層機密」,外人無緣聽見,邵伯溫卻因隨侍父親而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長大後,邵伯溫以學問品行出眾而著稱。但是,他受司馬光等保守派觀點影響,堅決反對新法,因此仕途並不順利。宋徽宗即位後,他上書請求「復祖宗舊制」,又遭貶謫,南宋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在利路轉運副使任上去世。

邵伯溫活了78歲,早年逢王安石變法,中年經過元祐黨爭,晚年遭遇靖康之禍,一生見聞極其豐富。年邁之時,他撰成《邵氏聞見錄》,並在《序》中說:「伯溫以先君子之故,親接前輩,與夫侍家庭,居鄉黨,遊宦學,得前言往行為多……偶負後死者之責,類之為書,曰《聞見錄》。」這些歷歷可見的「前言往行」,至今還能引發人們對北宋滅亡的諸多思索。

作為幼承學家的大儒,邵伯溫一生著作很多,除《邵氏聞見錄》外,還有《易學辨惑》《皇極經世序》《觀物內外篇解》等。

見聞筆記補宋史

《邵氏聞見錄》共20卷,是邵伯溫對司馬光等人「前言往行」的見聞筆記,內容包括自宋太祖以來的皇室秘聞,北宋大臣們的逸聞趣事等,有很多真實生動的細節。對於熙寧變法中的主要人物如王安石等,邵伯溫甚至對他們的家庭瑣事都詳細記錄。

比如,王安石和他的政敵司馬光一樣,都對夫人情感專一,不近其他女色。夫人吳氏曾偷偷買回一女子,想放到家中給王安石做妾。王安石發現後,將這女子退回,看其可憐,連夫人買她花的錢也不要了。在這些事上,邵伯溫對王安石不乏正面評價。

對王安石推行新法,邵伯溫卻極不贊同。他在書中寫了宋神宗變法的背景:「神宗天資節儉,因得老宮人言:祖宗時,妃嬪、公主,月俸至微,嘆其不可及。王安石獨曰:『陛下果能理財,雖以天下自奉可也。』帝始有意主青苗、助役之法矣。」

他甚至認為,正是王安石鼓動宋神宗變法,最終導致了北宋滅亡:「神宗既退司馬溫公,一時正人皆引去,獨用王荊公,盡變更祖宗法度,用兵言利,天下始紛然矣。」

對熙寧變法的是非功過,一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有定論。邵伯溫在書中提供的大量史料,對後人研究北宋這段重要歷史很有幫助。

邵伯溫隨父親久居安樂窩,對西京洛陽的風土人情也很熟悉:「洛中風俗尚名教,雖公卿家不敢事形勢,人隨貧富自樂,於貨利不急也。」牡丹花開時節,人們「於花盛處作園圃,四方伎藝舉集,都人士女載酒爭出,擇園亭勝地,上下池台間引滿歌呼,不復問其主人」,讀來令人神往。

對於父親邵雍,邵伯溫在書中也有不少記載。不過,像「公初生,發被面,有齒,能呼母;七歲戲於庭,從蟻穴中豁然別見天日,雲氣往來」這類描述,卻有些神化了。

傳世《前錄》和《後錄》

邵伯溫所撰《邵氏聞見錄》,又名《河南邵氏聞見錄》。後來,其子邵博作了續書,人們為區分二者,遂稱邵伯溫所撰為《邵氏聞見前錄》(簡稱《前錄》),邵博所撰為《邵氏聞見後錄》(簡稱《後錄》)。

這個邵博也不簡單。他是邵伯溫的次子,博聞強識,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獲賜同進士出身,當過校書郎,任過地方官。公元1157年,也就是在去世的前一年,他撰成了《邵氏聞見後錄》30卷。

與《前錄》相比,邵博的《後錄》內容更加繁雜,記載了許多宋代著名文人如蘇軾、歐陽修、曾鞏等的逸事,為中國文學史保存了不少資料。值得一提的是,《後錄》雖是《前錄》的續書,但由於父子兩人所處的時代及人生經歷不同,書中對有些人物的評價也並不一致。

洛陽古籍收藏家、白河書齋主人晁會元說,邵伯溫的《前錄》和邵博的《後錄》他都有收藏,且均為明代毛氏汲古閣《津逮秘書》叢書本。

「毛氏汲古閣所刻古籍十分精美。汲古閣主人名叫毛晉,江蘇常熟人,汲古閣為其室名。他早年師從錢謙益,很有學問,是明末著名藏書家,家藏圖書8.4萬餘冊,多為宋、元刻本。」晁先生說,毛晉在汲古閣校刻的古籍很多,有《十三經》《十七史》《津逮秘書》叢書等,流布之廣,堪居歷代私家刻書者之首。「此人尤其嗜好抄錄罕見秘籍,繕寫精良,後人稱為『毛鈔』。」

確實,刻書是毛晉畢生鍾愛的事業。他在刻完《十三經》《十七史》後說:「回首丁卯至今三十年,卷帙縱橫,丹黃紛雜,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晝不知出戶,夜不知掩扉,迄今頭顱如雪,目睛如霧,尚不休者。」

「也正因如此,毛刻本至今仍是藏書家追逐的重點。」晁先生說。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行書——書法發展之動力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