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沈城犄角旮旯的小吃攤,是冬日裡最有溫度的美食

沈城犄角旮旯的小吃攤,是冬日裡最有溫度的美食

在嚴寒的冬日

那些熱氣騰騰的小吃攤

比羽絨服、毛線帽更能溫暖人心

在沈城,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出現時,或晨光熹微,或夜靜更闌,孤獨地守著小吃攤,等待食客的到來。四季變換,始終如一。

這便是街頭巷尾的小推車

他們賣的或許只是最簡單的肉夾饃、雞蛋餅、麻辣串,卻能給食客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但隨著城市建設,越來越多的小推車面臨被驅逐的境地。

所以我在接近零下20度的大冷天兒,走了幾家仍在堅持的小吃攤,試圖用文字記錄下那些時刻與味道,給冬日裡帶來些世俗的溫暖。

老王太太自製雞排大王

一直被模仿,山寨小攤層出不窮

地址:瀋陽市鐵西區興華南街16號後身

鐵百後身的小衚衕對於很多鐵西的朋友來說,是出了名的。

原因無他,只因裡面有著各式各樣的美食誘惑。從街頭走至街尾,若是能一點吃的都不買,說明意志力已經修鍊到了一定的地步。

網紅小攤屢被模仿

老王太太自製雞排大王,是其中有名的黑暗料理,不少人慕名而來。曾經還上過遼寧電視台,是沈城爭相模仿的對象,山寨小攤層出不窮。

因為常年在這兒做生意,連地圖軟體上都有了它的一席之地,按地址找過去,方位差不了多少。

在城管嚴打地溝油一條街的時候,很多攤位都被迫停止賣貨。她家因為在街上有個一平方的小門臉而逃過一劫。

「每天早上9點半出門,晚上10點收攤。要是生意好的話,回去時間還能再晚點。」

但最近天兒太冷,在外面五分鐘就能凍得大腿生疼,自然她們的生意也越發不好過。和旁邊的大姨聊到這事兒時,滿面愁容。

除了天氣條件制約,臨近還有一家競爭對手:鐵百老湯自製雞排王。兩家相距不遠,除了醬料不同,其他賣的都差不多。所以在吃貨的心裡,兩家到底誰好吃,一直沒有個定論。

自製大雞排,醬料隨便刷

老王太太雞排是她家自己做的,分為6塊的雞腿肉和4塊的雞胸肉兩種,吃起來很放心。但碰上飯量大的吃一個兩個也過不了癮。

刷的醬擺在小車裡,按自己的口味隨便刷。雖然豁豁的哪哪都是,看起來沒那麼乾淨衛生,但街邊攤要的不就是這種隨意舒服的感覺嘛。

陳阿姨麻辣串雞骨棒

每天只睡五小時

地址:瀋陽市鐵西區興華南街16號後身

陳阿姨麻辣串雞骨棒和老王太太相距不過幾米,都在鐵百小衚衕里。從自行車到小推車,不少食客從高中吃到了大學畢業。

自行車

為做準備,早上五點必須起床

雖然名字是陳阿姨麻辣串,但其實目前是一位大叔在經營,陳阿姨是他的嫂子,早已經搬去了外地。

和小吃街大多數商戶一樣,也是早10晚10。夏天營業時間更長點,冬天會提早回家。以前不懂運營的時候,連大眾點評是什麼都不知道,現在已經可以配送外賣,也有了品牌意識。

無論春夏秋冬,為了保證準時出攤,早上5點就得起床做準備,買菜、洗菜、煮菜、分裝、做醬料。晚上回家還得做整理工作,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小時

但即便是這樣辛苦,大叔每天還是樂呵呵的,招待起食客來熱情不減。

80後、90後記憶里的味道

他這賣的是專屬80、90後校園門口的麻辣串記憶,價格很親民,一塊錢一袋,豆皮、豆泡、土豆片、藕片、鮮蘑、海帶、雞肝、雞胗,什麼都有,選完放盆里,老闆就給你拌。

秘制醬汁是他家好吃的關鍵所在,平淡無常的素菜在老闆一瓶一瓶的醬汁調教下變得美味可口。整體味道偏甜,愛吃辣的可以和老闆說多放幾勺辣椒。

上園奶奶炸串

滿頭白髮,為家中減輕負擔

地址:大東上園路原上園派出所大東保安局後面(上園一小學)

上園小區,在普通瀋陽人眼裡不過就是個住宅小區,但在吃貨眼裡,那可是個小吃聚集地,麻辣串涮串炸串,裡面全是小時候的味道。

七十幾歲仍出攤貼補家用

我去的時候是晚上五點半左右,大部分商戶已經收攤,上園奶奶炸串仍在營業。怕我在外面冷,奶奶就招呼我進了鐵亭子。

奶奶今年七十多歲,頭髮花白,穿著一身墨藍色的制服,在這兒賣炸串已經十多年。

「本來打算等孫女上大學就不幹了,結果上大學比初高中還費錢,就接著幹了。」奶奶沒有回家享清福,就是想幫兒子減輕點負擔。

每天中午開始營業,到晚上六點多收攤。夏天的時候生意比較好,幾乎不斷人,冬天天兒冷人少,經常半天也來不了一個人。

校門口的專屬味道

串都放在架子上的小袋裡,差不多有七八種,除了雞肉串五毛外,剩下的都是一塊錢一串,十塊錢就能買一大袋。

鐵亭子沒接電,沒有抽油煙機,所以每次開火的時候屋裡都挺嗆的,不過奶奶似乎已經習慣了,只是關心地問我,是否覺得太嗆了。

GIF

在鍋里炸完,奶奶就會刷醬,甜麵醬、辣椒醬都有。喜歡吃什麼口味的要記得和奶奶說。正常放的話會有點甜,和校門口吃的一模一樣。

河南正宗鐵板雞架

遠離家鄉在沈擺攤

地址:大東區錦綉花園小區內

錦園小區坐落在珠林橋旁。因為雷鋒號經過小區門口,所以小區對面常年盤踞著一群司機,他們的口頭禪整齊劃一:去撫順不?去不去撫順?撫順走不?

小區很老,是開放式的,因而成了很多小吃攤的聚集地,地瓜、烤腸、栗子、雞蛋餅、牛筋面,從外到里賣什麼的都有。

十年如一日

河南正宗鐵板雞架,在這開了差不多得有十年,不打廣告全憑住戶之間的口口相傳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每天上午準備食材,下午2點出攤,晚上9點收攤,9點半到家洗漱睡覺。雞架大姐每天過著這樣重複的生活,除了極惡劣天氣之外,很少有不出攤的時候。

因為家是河南的,所以這兩天已經收攤準備回老家過年了,等到年後再回來。

辣椒面是特意從河南帶過來的

大姐家賣兩種雞架,分別是鐵板雞架和熏雞架,但兩個攤位間隔卻很遠。大姐說是因為樓上的住戶嫌鐵板味兒大,不讓她擺,所以只能這樣來回跑看攤。

熏雞架是早就做好放在大鐵鍋里的,有人買就從鍋里拿出來撕成小塊,放入辣椒粉、高湯調味攪拌,再撒上幾片香菜,齊活。

鐵板雞架是大姐家的招牌,酥脆無比,尤其是炸的稍老的雞架連骨頭都能直接吃。辣椒粉是從河南老家帶過來的,特別辣,曾經不信邪的我讓老闆放了超多的辣椒,然後辣的直接灌了一整瓶礦泉水。

大公雞雞柳

初心不改只為老主顧

地址:瀋河區風雨壇街26號門口

東北文批,瀋陽80後、90後青春期的地下樂園,如今已然落寞,仍在堅守的除了十幾年的老商戶,就是門口的小吃攤。

不換地兒只為老主顧

大公雞雞柳,在這賣了很多年,是好多90後最深刻的記憶。每次買完她總要指著自己家牌子說上一句「記得我家是大公雞啊!」

他家推車上掛著一隻公雞公仔,特別好辨認。現如今已經在沈城開了三家店,另外兩家在中街的小吃衚衕里。

儘管如今的東北已經不似當年那般景氣,連帶著買雞柳的客流量也不似當年那般火爆。但大姐仍然在這兒堅持,就是怕那些老主顧來了找不著

「他們吃了我家好多年,我不想失去這些朋友。」

10塊錢能吃撐

他家賣的是現炸的雞叉、雞柳、魷魚圈、炸蘑菇和甘梅地瓜。

整體偏甜口,雞肉條很實誠,10塊錢就能吃撐。甘梅地瓜外層酥脆,再撒上一層糖,甜的有滋有味。

紅鍋蓋雞柳

吃的不是味道是情懷

地址:瀋河區風雨壇街26號門口

距離大公雞不到三米,就是紅鍋蓋雞柳。雖說兩家賣的品類差不多,但這麼多年下來,始終緊挨著賣,也算是有革命友誼了。

他家推車上掛著一個紅色的鍋蓋,屬於這片的網紅小推車,至少賣了十幾年。很多人來這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情懷。

大姐今年已經50多歲,曾經生意好的時候,單靠小攤就賺出了兩套房。如今隨著東北文批的沒落,小攤也陷入低谷期,但仍然在堅持。

和大公雞家不同,他家是咸辣口的。雞柳可以摻著蘑菇、魷魚一起炸。

小吃攤真的很容易嗎?

去年,北京煎餅攤大媽的一句「我月入3萬,怎麼會差你一個雞蛋」走紅。一時間引起網路上的軒轅大波,吃瓜群眾紛紛表示要辭職去做小吃攤。

東北文批門口的紅鍋蓋大姐也說,單靠一個小吃攤就能賺出兩套房。

可實際上真的有那麼容易嗎?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輕鬆嗎?

不可否認,按照餐飲行業50%的利潤計算,在沒有檔口費的前提下,他們的收入相當可觀,但與此同時需要付出的精力則更多。

我曾經與一個在天橋下賣雞蛋餅的大叔聊天,他直截了當地告訴我,每天過的就是提心弔膽的生活。萬一哪天被抓到了,幾天的活全白乾。

無論是數九寒冬,還是夏陽酷暑,除卻回老家過年,和極其惡劣天氣的情況下,幾乎不敢有任何休息。和錢無關,而是休息個十天半個月再回來,就發現原來的地方早就被佔了。

在我去的那麼多家小攤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園奶奶炸串。看著她花白的頭髮,仍然在堅持,特別心疼。

在這個本應該坐享天倫之樂的年紀,若不是真的有難處,誰又願意出來吃這種苦呢?

所以我對小吃攤總是心存感激,謝謝他們願意在這麼冷的天出來,為我們提供接地氣的美食,填飽我們空虛的胃,溫暖我們孤獨的心。

互動話題

說一家你最愛吃的小吃攤,並留下地址吧!

熊熊精選

【走街系列】

【校園美食】

【深夜食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吃貨團 的精彩文章:

TAG:瀋陽吃貨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