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力最強悍的帝國,曾妄想滅了中國,後來卻說:中國不可戰勝
公元六世紀到八世紀,中國正處於特彆強盛的歷史時期,唐帝國的影響力舉世皆知。而與此同時,跟唐帝國平分秋色是阿拉伯帝國。
其實還有一個帝國不遜色於阿拉伯帝國,就是拜占庭帝國。然而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連續征服拜占庭和波斯,歐洲一片嘩然,稱之為「恐怖的薩拉森帝國」。
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野心滿滿,他們逐漸入侵到中亞地區,唐朝在那裡設立都護府,而阿拉伯帝國眼看就要「越界」了。
對於咄咄逼人的阿拉伯軍隊,唐朝一開始置之不理,而阿拉伯軍隊竟然得寸進尺。據史書記載,阿拉伯軍隊曾經在安西都護府周圍駐紮,他們看到唐朝軍隊,將領竟然起來叫囂,說:「誰能第一個踏上中國領土,誰就是這個地方的總督!」
唐朝一看,不理不行了,於是安西都護府駐紮的騎兵出動了,唐朝騎兵在與阿拉伯軍隊較量過程中,誰也沒撿到便宜,結果鬧了個兩敗俱傷。
唐朝政府也是精明的,懂得什麼叫「借刀殺人」,他們大力支持阿拉伯帝國周邊的國家,利用這些國家的騎兵和阿拉伯帝國的鐵騎對抗。
阿拉伯帝國沒放棄侵略唐朝的野心,只是唐朝離阿拉伯首都太遠,勞師襲遠,不攻自破,阿拉伯軍隊由於水土不服而無力應對唐朝派出的騎兵,甚至藩屬國的騎兵,所以他們表面與唐朝政府親善,實際上卻有更大的侵略計劃。
唐朝開始玩陰的,先聯絡波斯王,希望能策反他們,讓他們兵峰直指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人連續拉攏了吐蕃和波納罕國,其中波納罕國是唐朝的藩屬國。
這兩個國家如此窮作,說明一場交鋒是不可避免的。
公元七百四十七年,阿拉伯帝國內亂,內亂的地區就在與唐朝邊塞只相隔一尺之遙,因為阿拉伯帝國統治者忙於內亂,所以對藩屬國的統治鬆動了,此時這些飽受欺辱的中亞國家紛紛倒向中國,求援助,求保護,求抱大腿。
唐朝大腿雖然粗,但也不是你想抱就抱,不過比起殘暴的阿拉伯帝國,藩屬國都願意歸附唐朝。
唐朝看見周圍藩屬國都擺平了,就派遣高仙芝進軍中亞,一舉征服了阿拉伯進出中亞的路口,將阿拉伯擋在吐蕃之北。
隨著高仙芝兵鋒所指,阿拉伯的屬國一個個被征服,然而高仙芝是個人品卑劣的人,他到哪一處都屠城,屠殺了大量平民,這件事在中亞引起震動。
在此之前大家以為唐朝「仁慈」,所以才投奔唐朝,為唐朝攻佔阿拉伯其他屬國大開方便之門,可唐朝竟然連盟國百姓都屠殺了,這跟阿拉伯有什麼區別?
此時阿拉伯帝國內亂結束,新王即位,新王聽說唐軍的暴行,認為這是阿拉伯成為中亞霸主的大好機會,只要將唐朝從中亞除去,就可以重振雄風。
公元七百五十二年,高仙芝再次帶領大部隊縱深進入中亞地區,遇到阿拉伯騎兵,人數比唐軍多,但高仙芝驍勇善戰,力挫阿拉伯軍隊。
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唐朝的屬國葛羅璐士兵突然臨場倒戈,導致唐軍大敗,高仙芝帶千餘人狼狽逃竄,阿拉伯在與唐軍幾次交鋒中,這是唯一一次打贏所謂的安西軍。
這場戰爭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這是兩個龐大帝國的正面交鋒,也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碰撞。唐軍面臨的敵軍是二十萬,但仍然讓阿拉伯軍隊損失慘重,也可以說打出了不俗的戰績。
唐朝後期還有一次機會滅掉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曾經感慨地說:唐朝是不可戰勝的!因為怛羅斯之戰後,唐朝的主力不但沒受影響,而且繼續在阿拉伯帝國周邊活動,還滅了大勃律,讓阿拉伯受到威脅。
不過安史之亂的爆發,讓滅掉阿拉伯帝國的計劃灰飛煙滅,唐朝勢力從此撤出中亞。
阿拉伯帝國懾於唐朝的震懾力,從此不敢進軍唐朝邊境,不願意挑起更大的戰爭。
TAG:靜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