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鬧天宮」永遠比「西行取經」容易

「大鬧天宮」永遠比「西行取經」容易

文字原創拜伊良

圖文編輯吳飲飲

·············SERENDIPITY···········

GIF

「雞湯」和「毒雞湯」都是脫離實際的自圓其說

如今有個經常聽到,應該會越發流行的概念——「自我實現預言」,更具儀式感的表達叫做「self-fulfilling prophecy」。通常在勸說、被勸說或者自我激勵和查擺時,會接觸到這個概念,預期效果是在不違背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將感受的困難縮到最小。個中原理很好理解: 人的心智可以二分為固定性成長性,區別主要體現在遇到挫折時的堅韌程度,即「resilience」和「grit」。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自己還有進步空間,面對困難傾向于堅持,結果不敢說更好,但肯定與立刻放棄的固定性心智不同,只要有幾例成功的榜樣就足以證明堅持的價值。再抽象一層,甚至可以將成長性心智標榜成存在主義哲學的精闢實踐。因為人是有意志的生命,所以存在先於本質,我們可以在活著的過程中不斷追求意義,而不必過早為一個固定且未必正確的意義而活。

綜上,把自我實現預言使用得當的話確實是一碗有效且成本和副作用都最小的雞湯。

以上的論述基本能自洽,但是要將理論聯繫實際的話,悖論就避無可避了。這條繞不過的悖論可以表達成「既然自我實現預言有這麼高效且容易理解的積極作用,為什麼沒見過誰因此過好這一生?」這一矛盾並不特殊,無非是「知易行難」,所以這個句式中的「自我實現預言」可以換成各種「XXX」等聽上去靠譜的概念。

GIF

警惕思維中的「對稱謬誤」

因為實際效果不明顯,我們就可以把聽著很有逼格的self-fulfilling prophecy定性成雞精沖調的偽概念嗎?再深想一層也不全如此。概念的起源是對客觀現象的簡潔概括,目的是再遇到類似情況時能夠正確應對。與其從理論上判定概念的真偽,聰明人更擅長在實踐層面區分各種概念的適用範圍。很多時候不是概念騙了我們,只是用錯了方向。「自我實現預言」當然有適用範圍,而且相當不對稱!具體解釋前先討論一個《西遊記》里的命題。

早期的職場分析文章就喜歡從《西遊記》中挑出看似不合理的情況,再用分析出的原因來揭示職業發展規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為什麼孫悟空大鬧天空時這麼厲害,保護唐僧取經的路上碰到妖怪卻總要去搬救兵?」對應的答案大意是「因為天上的神仙都是大企業里打工的不會跟孫悟空拚命,地上的妖怪作為自主創業的個體戶為得到唐僧當然使盡全力。」單這麼解釋仍不夠有力,於是還能補充說:「孫悟空大鬧天宮是為自己打工,等保唐僧西行時就是個受雇的保鏢還要受緊箍咒威脅,所以能讓別人上的事自己肯定不去賣命。」這正反兩個解釋相結合確實很有說服力,也揭示職場上動機的差別根源就是利益不對稱。

其實,除了利益不對稱外,可能還有一個維度上的不對稱被忽略了,那就心智模式在不同的實踐範圍也存在效果上的不對稱。把「自我實現」的機制拆解開,其關鍵就是自己給自己構建的「人設」是否有助於完成當前必須完成的任務。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最喜歡自我宣揚的「人設」不是「靈明石猴」,更不可能是「弼馬溫」,一樣也不是「保護唐僧的大徒弟孫行者」,他自報家門時從來只說「齊天大聖」或者「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可以看出,「大鬧天宮」這一項履歷是孫悟空自認為的最大賣點,可惜這一自我設定卻無助於他西行平妖。這就好像某個單位里不會做事的「大明白」閑聊時總能扯到自己當年高考上了一本線。

GIF

人設的選擇是給不對稱性加槓桿

「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這個名號在妖魔江湖裡玩不轉,就連從天庭落草的妖怪都不吃這套,因為在實踐層面,「大鬧天宮」永遠比「西行取經」容易。理解這層道理後我們才能發現以往僅靠「知易行難」來解釋失敗根本不在點上。「知易行難」只是把理論和實踐做出區別,提醒我們不要光說不練。而往實踐層面進一步細分,呈現出的是遠超預期的不對稱,即「把事情搞亂」比「把事情做成」容易太多,如果前者是「大鬧天宮」,後者就可類比成「西行取經」。孫悟空老想拿大鬧天宮時攢下的行業經驗來完成取經大業只能說智商水平還等於一隻不會帶團隊的潑猴。

GIF

科幻小說界也基本形成了類似共識——衡量一個星球文明程度的關鍵指標,不看其擁有多恐怖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在於製造精密器械的水平。例如,《三體》系列中的放大一千萬倍都看不出紋理的「毀滅水滴」必然秒殺那些破壞力讓人類自鳴得意的太空戰艦。抽象成理論就是,「破」比「立」容易、批評家比實幹家好當,個中的難度是不同量級的差別,所承載的價值意義也不可等量齊觀。這就是最應該被實踐者警惕的不對稱性

再回到為什麼self-fulfilling prophecy無助於過好這一生的悖論。因為概念再正確,作用到人的心智上也只能發揮最高級「雞湯」的作用,餵飽了人的精神,事情還是要我們克服具體的困難來完成。而實踐中面對困難的不對稱會不間斷地給人施加「負面選擇壓」:當我們想把事情做好時,不止要匹配上正確的「自我是實現預言」,還必須憋住這股勁頭死磕到底。但是相比之下,要把事情搞砸卻容易太多,一旦心裡冒出退縮的苗頭,正在堅持的工作就可能亂了章法。這時,如果當事人對暫時挫敗的原因做不到積極反思的話,現實中不對稱的「選擇壓」就會直接把我們的意識引向負面心智模式。具體地說,當我們選擇「正面的自我實現預言」後,還必須一以貫之的堅持才能有積極的反饋,然而「負面的自我實現預言」與把事情搞砸這二者之間卻起到了互相倍化的協同作用。經過實踐層面的過濾,「自我實現預言」在心智上反饋的效果也就陷入了正面意義遠遠對沖不了負面風險的不對稱情況,於是,前者被嘲諷為「雞湯」,後者則被嚴肅地命名為「習得性無助」。

GIF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卻可以一夜被毀

最後還是要強調,因為「過不好這一生」而該容易被歸咎的道理絕非僅僅「自我實現預言」一項。不論從科學實證還是經驗歸納上來判斷,「過好這一生」應該被定義成一個減熵的目標,而宇宙萬物天然的趨勢始終是增熵。認清了這一層悲涼的底色,我們還是要承認,在眾多道理中間,自我實現預言還算是可行的。畢竟有成功的先例,也么有太多啟動的門檻,唯一要做的就是堅持,並且對困難構建起耐操的脆弱機制。

成功「西行取經」是一個持續減熵的大項目,一則要在內部建立良性的耗散結構:唐僧始終保持取得真經自我實現預言,孫悟空心思單純且有緊箍咒制衡,八戒雖然時時要散夥但反而起到了凝聚團隊的激勵作用,沙僧、龍馬也能在關鍵時刻兜底;二則外部還需要健全的支持系統,包括:佛道兩家的官方表態支持、各路神仙的及時相助,更少不了妖怪們在暫時得到唐僧後的拖延症。

問答互動

後台私信:

開頭加 #問拜伊良# 或 #問吳飲飲#

讀不夠?

更多

微博:@吳飲飲

沉 迷 錄

文學手賬

SERENDIPIT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迷錄 的精彩文章:

TAG:沉迷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