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才懂真中堂,74歲周遊列國,苦尋救國良策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才懂真中堂,74歲周遊列國,苦尋救國良策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初次讀這首詩的時候,便覺得熱血沸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李鴻章作的《入都》。李鴻章之名,可謂如雷貫耳,一提起清朝歷史,尤其是晚清,就不得不說李鴻章。當時外國人都只知李鴻章而不知有中國,可以看出李鴻章那是已經是世界名人。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才懂真中堂,74歲周遊列國,苦尋救國良策

中國有句古話叫「譽滿天下這往往也是謗滿天下」,李鴻章就顯然是這一類人,一生建功立業,鞠躬盡瘁,平太平軍、平捻軍、組建淮軍、辦洋務等等等等,他是晚清的股肱之臣,是慈禧太后最為倚重的重臣之一,他為朝廷建功立業,也替朝廷背上了千古罵名。

李鴻章是「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而李鴻章卻不被世人理解,晚清時期,經常被列強強制籤訂不平等條約,而這些條約的簽訂者都是李鴻章,所以李鴻章就成為了大清的背鍋俠。大家都知道,《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李鴻章簽的,這些賣國的條約上寫的都是李鴻章的名字!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才懂真中堂,74歲周遊列國,苦尋救國良策

李鴻章興辦洋務三十年,大清在甲午戰爭前積攢了不錯的家底。北洋艦隊當時號稱遠東第一艦隊,定遠,鎮遠兩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艦,噸位大,火力強,日本海軍對這兩艘艦又羨慕又恐懼。但不得不說,北洋艦隊發展得早,在後期已經被日本海軍逐漸趕上了。當時的軍事思想已經發生了變革,不再強調巨艦大炮,而是更加看重艦船的航速和火炮的射速。這兩個指標意味著你可以追著別人打,別人卻打不著你,對打時你可以發射更多的炮彈。所以當時日本海軍立足於擊敗北洋水師,下定決心從英國訂購了代表最新作戰思想的吉野號。諷刺的是,這艘吉野號本來是清政府向英國訂購的,最後卻因為無法付清貨款,而被日本海軍捷足先登,買了回去。

甲午戰爭失敗後,73歲的李鴻章在隨行官員的攙扶下,拄著拐杖登上馬關議和之地春帆樓。在日本李鴻章遭到日本人的槍擊,他左頰中彈,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隨從慌了神,哭成一片。可他醒來第一句話卻是:「慌什麼,都不要哭,我死不了! 此血可以報國矣!」他不準醫生給他動手術,只讓醫生將傷口簡單縫合起來。三天後,李鴻章頭裹白紗布,又坐在談判桌前。世界輿論嘩然,開始譴責日本。輿論壓力下,伊藤博文主動提出減少賠款一億兩白銀。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才懂真中堂,74歲周遊列國,苦尋救國良策

談判最後一天,李鴻章已是疲憊不堪,在談判桌上,我們看不到那個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晚清權臣李鴻章,而是一個在菜市場買菜,討價還價的孤獨老人。他與伊藤博文討價還價:「再減少5000萬,行不行?」被伊藤博文言辭拒絕。李鴻章又還價:「5000萬兩不行,再減少2000萬總行吧?」最後,無奈的李鴻章甚至說:「無論如何再減少點兒,就作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吧!」等到的還是拒絕。李鴻章放下了全部的尊嚴,只是為中國省一點銀子。大家只看到李鴻章的「賣國」,卻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艱難!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73歲的李鴻章帶著一身疲憊和那顆恥辱的砂彈啟程回國,船離開日本土地那一刻。李鴻章對身邊人說 :「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

李鴻章在簽訂《馬關條約》後,逐漸淡出了朝堂。賦閑在家的李鴻章一直在反思自己到底輸在哪,自己到底錯在哪。為尋找答案,尋找救國良策,74歲高齡的李鴻章,漂洋過海,周遊列國,前往世界各地尋找答案。他終於找到了失敗的原因,那就是大清國已經糜爛,在清朝統治者的眼中,他只是個外人,朝廷的去李鴻章化註定讓他無法成功,他的「外須和戎,內須變法」終究只是泡影,李鴻章只能仰天長嘆。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才懂真中堂,74歲周遊列國,苦尋救國良策

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跑到了西安,把這爛攤子又拋給了李鴻章,讓他全權負責,這無疑又是讓李鴻章去賣國,可知道《辛丑條約》是李鴻章拼這命去簽的,那時他已經病了,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去爭取少賠一些款,少割幾塊地,李鴻章最後一次在賣國條約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沒過多久他就去世了。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才懂真中堂,74歲周遊列國,苦尋救國良策

梁啟超說「吾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說的是中肯的。李鴻章為國家鞠躬盡瘁身敗名裂,他的心是好的,他的能力和見識那是時代如此,他也不能跳出其中,他能做的只有這麼多,李鴻章不是賣國賊,他是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大英雄真豪傑,中堂威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夜史 的精彩文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最慘烈的戰役——淞滬會戰

TAG:笑談夜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