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歷史,你永遠不知道,500年前抗倭的英雄,根本不是戚繼光,而是他!
偶然在知乎看到一篇對胡宗憲的討論,其中褒貶不一。個人覺得歷史對於胡宗憲的評價是不公平的,特別是明史,將其納為奸臣。我們可以看看胡宗憲的事迹,以東南抗倭為中點,我把它們分為胡的前半生和後半生。
向右君簡單概括前半生:初知益都,處事公正,百姓愛戴。時逢大旱,搭台祈雨,蒼天動容。
礦工鬧事,聚眾數千,惜其驍勇,免其罪過,擇為鄉勇,保家衛國,奔赴前線。
考妣亡故,守孝五載,勤學苦讀,習文演武。
又知餘姚,大公無私,百姓讚頌,立碑歌功。
巡按宣府,化解嘩變,整頓軍紀,穩固邊防,蒙古入侵,止於宣府,乃援京師。
及至湖廣,平定苗亂,政績顯著。
以上可以看出,胡宗憲曾經也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有才華的四有好青年。
公元1554年4月,欽點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胡宗憲扔下「東南不平,逝不回京」的誓言,奔赴抗倭前線。
當時,嘉靖皇帝已經修真煉丹多年,不問朝政。朝中分為兩派,以嚴嵩為首的嚴黨和以徐階為首的所謂「清流」派。(我更願意稱清流派為徐黨,固然清流中有少數像趙吉貞這樣的清官,但多數還是以徐階為領袖的蠅營狗苟的巨貪,他
們同樣打擊政敵,排除異己,大清官海瑞曾被他們打擊過。)嚴黨勢大,徐黨不敵,朝政多有嚴黨把持。
胡來到東南時,東南有兩個大佬,一個是徐黨,時任東南總督的張經;另一個是嚴黨,時任工部侍郎欽差趙文華。胡宗憲作為一個七品御史,卻要夾在兩個大佬,甚至掌握帝國走勢的兩個巨大勢力之間。最後他選擇了趙文華,並通過趙文華攀上了嚴嵩。(嚴嵩並不是胡宗憲的座師)。因為他知道,張經大都督一定坐不穩位置。因為他張經是徐階的人,嚴閣老不會把這偌大的功勞讓給徐黨;因為小閣老嚴世番不會放任東南這塊肥肉落到別人嘴裡;更因為他張大都督得罪了趙文華這個小人。
張經還是死了,世人皆說是胡宗憲和趙文華構陷他張經。可是沒有胡宗憲,嚴黨就能放心把這位置讓給徐黨的人坐?張經本罪不至死,可是誰讓他是大明朝開天闢地頭一槽的總督東南六省軍政事,世宗皇帝要他的態度,要交代,可他張經只是一再辯解,世宗皇帝能放心嗎?雖然世宗皇帝迷戀煉丹修真,但他只是無道,並不昏庸,相反他清楚的很,而且向右君以為他是明朝歷史上,最聰明的皇帝,以及,最看重皇權的皇帝。當初大議禮事件後驅逐楊廷和、楊慎父子。以及處死內閣首輔夏言都展示了他的政治手腕。他知道嚴嵩父子貪,而且清楚的很,但他並不在意,因為嚴嵩父子就是他養的狗,用來對付所謂「清流」的工具,用來事後被鍋的工具。想當年夏言夏閣老也是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他曾放嚴嵩一馬,嚴嵩沒有軍事外援,也掌不了兩廠一衛,他唯一的倚仗就是皇上,若是沒有世宗的授意,他又怎敢抗衡夏言?若沒有上意,錦衣衛大都督,世宗的奶兄弟陸炳又怎麼會和嚴嵩合謀構陷夏言?要知道陸大都督一生都在致力於從嚴嵩手下保護忠臣義士,夏言是他一生唯一的污點啊!所以張經死了,和當初夏言一樣,死於上意。嚴嵩也好,趙文華也好,胡宗憲也好都是被鍋的。(向右君以為,嚴嵩其人是貪,但在國政事上確是毫不含糊的,至少很少拖國事的後腿,和歷朝歷代的權奸比起來,他即沒有強力軍事外援,又控制不了明朝的兩大特務機構---東廠和錦衣衛,內廷後宮沒有強力盟友,外庭又有勢均力敵的政敵抗衡,他一切倚仗只有世宗,就如當他老邁昏庸之時,世宗就把他一腳踢開,讓更年輕,看上去更聽話的徐階代替他。如果他算權奸的話,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可悲的權奸了吧。)
之後東南總督就跟跑馬燈似的幾經換人,先是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周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職期間,來自日本九州鹿兒島薩摩藩的53名日本浪人,從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80天轉戰三千里,劫掠三省二十餘州縣,擊殺明軍數千人,並一度圍攻陪都南京城,全城幾十倍於敵的官兵竟無人敢應戰。這就是著名的發生在公元1555年的史稱「嘉靖倭亂」的中國史上最恥辱一戰。
周珫之後是南京兵部右侍郎楊宜,楊宜雖然是治世能吏,卻非統軍之材,不但對倭毫無建樹,還致多次發生軍隊械鬥嘩亂,被奪職閑住,因他交好趙文華,故得禍較輕。
(向右君註:嘉靖倭亂髮生在嘉靖34年6月-8月間,經歷周珫和楊宜兩任總督。)
嘉靖35年初,在趙文華的大力舉薦下,胡宗憲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督東南六省軍政務。
他重視人才:在幾年的經營下,他的幕府中招攬了後世聞名的包括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大才子徐渭、布衣詩人沈明臣、布衣軍事家鄭若曾等眾多江南名士;並提拔戚繼光,俞大猷,譚綸等年輕將領。
他整頓軍事:目睹了明軍衛所官兵的糜爛,深知衛所不堪一戰胡宗憲的極力擔保,舉薦戚繼光組建新軍,就是後來的戚家軍(明祖制武將不得練私兵);並命俞大猷組建了明朝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支海軍。(可以說沒有胡宗憲,就沒有戚繼光,也沒有戚家軍了)
他蠲免租賦:東南為倭寇襲擾劫掠數十年,聚眾十萬,每有出擊,總能避開官兵,官兵未知,而寇早以聞風而走,何故,彼雖稱倭寇,實為漢民,東南真倭者,百不足一,故熟知地形,又通人和,所到之處,必有通風報信者。胡宗憲深 知這一點,但凡有一線活命的機會,絕不會從賊。所以他上奏朝廷,請求減免東南稅賦,裁撤軍隊,以減輕百姓的負擔。(這點可以說是根本上找到了困擾大明朝數十年的倭寇問題的原因)
他賞罰分明:胡宗憲規定死事諸臣為三等,「有功而又能死事者為一等,雖無功而能忠於所事者次之,勤無可錄而事適不幸者又次之。其或失機僨事,雖身故仍須追奪官蔭」。
他領軍有方:嘉靖三十五年十一月,倭兵侵犯會稽,報沈庄慘敗之仇,來勢兇猛,官兵地方不住,胡宗憲督促將領盧鏜迎戰,被他以士兵疲勞宜稍事休整為由拒絕,形勢危急。宗憲不顧敵眾我寡,夜召親兵襲破之,第二天各營官兵才知道消息,盧鏜大為拜服。
他身先士卒:胡宗憲常親自臨陣,戎服立矢石間督戰,置生死於度外。倭寇圍杭州時,他又親登城監視,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慄,懼為流矢所加,宗憲恬然視之。
他運籌帷幄:離間倭寇首領,於彼此自相殘殺之際,一舉殲滅,殺徐海,擒麻葉、陳東、辛五郎,並詔安王直,東南為之昇平。
史書說他勾結嚴黨,然若他不於嚴黨虛與委蛇,抗倭仍在黨爭中舉步維艱。
史書說他奢侈無度,他的東南大都督府,一磚一瓦一花一木皆是所謂清流張經
留給他的。
史書說他貪污受賄,他是貪,如果不是每年百萬兩的孝敬嚴嵩父子,怕是早就死於徐黨之口;他若不貪,十幾萬抗倭大軍的吃穿用度,花紅懸賞何來?朝廷連官員俸祿都是年年拖欠,世宗寢宮那年被宮女燒了,還沒錢修建;他貪的是東南士紳宗族的錢,確用在整個江南六省的百姓身上。
史書說他貪戀權位,嚴嵩已倒,徐黨能放過烙上嚴黨標記的他嗎?他離開東南總督之時,便是他身死之時,他清楚的知道這點。
可是,誰又來向世人訴說,當年東南抗倭,他胡宗憲才是最大的功臣,周旋於兩黨之間,處璣衡之地,臨深履薄,尚不忘初心,於國於民皆盡一己之所忠。
擔當身前事,何故身後名的胡宗憲死了,在他離開東南總督之位2年後,徐黨還是沒有放過這個雙目幾乎失明的老人。就像當年張經那樣,世宗默許了徐階上位後的除草之舉,真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這世上,總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但善與惡卻是絕對的。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不計得失,鞠躬盡瘁,這便是大忠者。或許胡宗憲忠的不是世宗,但他卻
是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自己本心的大英雄。「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僅以此文致敬五百年前抗倭戰場上的民族英雄胡宗憲!
TAG:自然向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