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腹痛、腹瀉、血便——缺血性結腸炎

腹痛、腹瀉、血便——缺血性結腸炎

患者老年女性,70歲,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間斷服用降脂藥物,平素一般情況較好。主因間斷臍下絞痛,稀水便3天就診。臍周絞痛發作難忍,排多次稀水便,大汗,有一過性意識障礙,摔傷,便後疼痛略有緩解。無黏液膿血便,無發熱、噁心、嘔吐,無肢體活動障礙。完善腸鏡,如下圖:

結合其發作特點,癥狀體征,腸鏡表現,考慮為缺血性結腸炎。經予舒血寧,前列地爾等藥物對症治療後,癥狀緩解,複查腸鏡,未見異常。

缺血性結腸炎(IC)是由於結腸缺血而得的一種結腸疾病,也就是某一段結腸組織由於某些原因引起的供血不足,導致該段腸壁損傷或壞死。腹痛、血便、腹瀉被稱為缺血性結腸炎的三主征。70%~100%的患者有腹痛癥狀、腹痛的特點為突發的、瀰漫性的中腹部絞痛,70%病例首發癥狀為血便或腹瀉。缺血性結腸炎是胃腸道最常見的缺血性損傷,也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本病好發於60歲以上老年人,發病極快是其特點。

臨床特點

在臨床上,IC可以表現為一系列疾病過程,包括一過性結腸炎、結腸壞死、穿孔、狹窄和慢性結腸炎等,但早期診斷較困難。保持高度警覺是早期診斷的關鍵因素,對疑診患者應進行結腸鏡檢查。輕症多為一過性,通常在1~3個月內恢復,並不留後遺症。重症患者經積極處理,約半數可在24~48 h內緩解,1~2周病變癒合,嚴重者3~7個月癒合。

典型癥狀

典型癥狀為腹痛,多位於左下腹,為突發性絞痛,輕重不一,進食後加重。腹痛時多伴有便意,部分患者可在24 h內排出與糞便相混合的鮮紅色或暗紅色血便,其他癥狀有厭食、噁心、嘔吐、低熱等;體檢可發現腹部輕中度壓痛、低熱、心率加快等。

腸鏡檢查

是缺血性結腸炎主要診斷方法。IC可發生於結腸的任何部位,但結腸脾曲和乙狀結腸最易受累,病變發生於左半結腸者較右半結腸多見,其次是橫結腸,全結腸病變發生率最低。

鏡下表現為腸黏膜充血、水腫、淤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紅色,血管網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壞死,繼之黏膜脫落、潰瘍形成。病變部與正常腸段之間界限清晰,一旦缺血改善,其癥狀消失快,病變恢復快,是與其他腸炎相鑒別的關鍵之一。鏡下所見出血結節是IC的特徵性表現,由黏膜下出血或水腫形成所致。病理組織學可見黏膜下層有大量纖維素血栓和含鐵血黃素細胞,為此病特徵。

注意注意!!!

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血便、腹瀉、或腹部急腹症表現者應警惕結腸缺血的可能。根據病情選擇腸鏡檢查,必要時行血管造影。

由於缺血性結腸炎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老年人缺血性腸病診治中國專家建議(2011)》提出在患者發病48小時內,以及生命體征平穩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急診行腸鏡檢查不失為確診的主要手段。

轉自:和醫消化科

關注消化界,每天都有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腸化到底是個什麼鬼?會癌變嗎?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