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代廉吏徐敬儒

三代廉吏徐敬儒

三代廉吏徐敬儒

五台縣東冶鎮東街里的一座小院,孕育出徐敬儒、徐潤第、徐繼畬三代中高級清官。在兇險的政治生態下,祖孫恪守家風,把賄賂貪污視為毒藥,拒賄守廉驚心動魄,事業文章享譽瀛寰。五台縣,在走出三代廉吏清官的五台縣東冶鎮東街朝元巷6號小院司馬第,重溫了先賢的廉政故事。朝元巷南北長百餘米,有十七個院子。「司馬第」北小院只有十一間半石灰抹頂平房,是康熙年間徐繼畬高祖徐賜祿修建,距今約三百年,孕育出徐敬儒、徐潤第、徐繼畬三代廉潔奉公的大清官。徐敬儒、徐潤第都官至五品同知,別號司馬,故名「司馬第」。徐潤第中進士那年,徐繼畬生在小院西頭正屋。朝元巷口原來有座三間牌樓,內外高懸廣軒榜書「朝元」金字藍底雲龍浮雕邊大橫匾,立柱掛木刻楹聯:「一門雙鼎甲在五台迄今僅見,朝考得第一于山西未之前聞。」

朝元橫匾

徐敬儒(1731-1782),字魯薪,號東冶,山西省五台縣東冶鎮人。自幼穎悟,精力過人,考上秀才以後,仍堅持勤修學業,可是十幾年也未能中舉。1756年,同里謝元暉中舉,報馬馳過徐敬儒家門外。徐父讚歎說:「用功的人,才能獲雋(指科舉考試得中)啊!」徐敬儒聽了父親說的話,深為自己不能像謝元暉那樣金榜題名、揚名顯親而感到羞愧,於是決心拼上命也要和謝舉人比一比。次日,將自己「軟禁」起來,自立課程,書寫了數百道《四書》題,分別作小卷放在篋中。每天凌晨起來燃香一炷,隨便拈一題,稍微構思就落筆,如果香盡稿還未成,就焚燒重寫。最初,一炷香的時間寫不成,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能寫成了,後來又有研練的餘暇了,就再把香截短。脫稿後,背寫《五經》、《三傳》、《周禮》、《儀禮》,並背誦所選的八股文。

徐敬儒的父親徐天敘不善飲酒,而他能豪飲,不會醉。遇到家中有客人來,父親就讓他陪酒,以大杯酬酢客人,有時至深夜。客人寢息後,他必定要回書齋補習完當日的功課。書齋中放著酒一壇,油一壇。油是用來點燈的,酒是徐敬儒疲倦後用來當茶的。有一天,家人送莜麥蒸餃的午餐來,把醋盤放在了硯台旁邊。徐敬儒正在構思,邊吃邊想,結果硯台里的墨汁誤被當做醋蘸乾淨,飯後,唇上指上都是黑,盤中的醋卻一滴未動。徐父聽說兒子寢不解衣,院中曬著紅糜子,乘徐敬儒外出,抓了一把放到他被子里。隔了一個多月再去觀看,糜子還是原來的樣子。

紀昀

一連三年,徐敬儒都是如此用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己卯科鄉試,徐敬儒在考棚中僅用一天的時間,就寫成長篇三、短篇三,然後如同玩耍一樣,經抓鬮占卜,交上長篇的卷子。山西鄉試的主考官紀曉嵐對徐敬儒的文章大為讚賞,本來想定為頭名解元,無奈因文章太長,於是改到了第二十四名。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乾隆皇帝

徐繼畬高祖賜祿8歲父母雙亡,10來歲就隨鄉人到口外販賣牛羊,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手足皸裂。後娶妻生子,起房蓋屋。他自恨少年失學,開設家塾,請好老師,教本支子弟。獨子天敘刻苦讀書,考上秀才。徐敬儒自幼穎悟,精力過人,考秀才後治舉業異常勤苦。天敘聽說兒子在書房寢不解衣,乘敬儒外出,抓一把院里曬的糜子放到他被子里。隔一月觀看,糜子還是原樣。徐敬儒乾隆廿四年中舉,主考官紀曉嵐。分發直隸管河工,升永定河南岸同知。天敘長住衙署督察兒子:「你如果拿偷工減料貪污來的錢買祭品供奉祖先,是對祖先的污辱;以貪污款孝敬我,我怎麼能下咽?如果因公賠累,家中薄產,任你消耗,我賠光家產也不後悔!」徐敬儒恪守父訓,洗手奉職,連遇大洪水,北岸屢失事,南岸卻沒有涓滴入民田。乾隆四十六年徐敬儒選九江府同知。以前江西漕船北上,一再遲延獲咎。上峰知徐敬儒廉能,讓他任總運。他坐船渡黃河入北運河,觀察河水足夠用,船卻航行特慢。密派人從水底錐探,發現船底暗懸大木,因而重墜難行。徐敬儒大怒,呼集旗丁水手呵斥:「以前運官和你們分肥,任憑你們作弊,不敢聲張。我沒有攜帶一尺木料,為什麼還敢這樣挾制我?」眾人心驚膽戰,汗流浹背,叩頭如搗蒜般服罪。他下令砍斷竹索,大木都浮出水面。從此運船行駛甚速,先期到達目的地。

和珅

徐敬儒次子徐潤第,乾隆戊申中舉,乙卯成進士,授內閣中書,兼任內務府總管大臣佶山的家教,教其子阿靈阿讀書。佶山曾參與查抄和珅家產。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1684年,康熙廢除禁海令,設粵、閩、浙、江四大海關,允許與外界通商。但當時的 清政府並沒有成型的外貿體制,無力接待外來商船。於是1686年,粵海關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較有實力的商行,代理海外貿易業務,俗稱「十三行」,後來行商家數變動不定,少則4家,多時26家,但 「十三行」已成為這個商人團隊約定俗成的稱謂,可以說,「十三行」是清王朝的「外貿特區」。到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關僅留廣東一處,「十三行」更是達到鼎盛時期,對中國後來的經濟發展甚至世界貿易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係,大量的茶葉、絲綢、陶瓷等商品從廣州運往世界各地。此後的一百年間,廣東十三行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關稅收入。當年「十三行」的繁榮可用「金山珠海,堆滿銀錢」來形容,據記載,1822年十三行處所發生的一場大火,大火中熔化的洋銀滿街流淌,竟流出了一二里地,一場大火就燒毀了商館價值四千萬兩白銀的財物,可以想像十三行當年的繁華景象。

歷史中的十三行

「十三行」中以四大巨富:潘啟官、盧觀恆、伍秉鑒、葉上林創辦的同文行、廣利行、怡和行、義成行最為著名。《華爾街日報》曾評出千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人,其中就有伍秉鑒。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嘉慶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嘉慶十三年潤第補儲濟倉監督。儲濟倉是儲存南方漕運到京皇糧的13倉場之一。潤第剛接任就召集書吏、花戶說:「倉中無名雜費,不在報銷範圍的都由你們分享,濟公之外還能剩餘一些養活老婆孩子。我有三百兩的年俸足夠花,決不染指這些無名雜費。可是,有些弊是萬不可作的,一被揭發就保不住腦袋。我怎麼敢容忍遷就,和你們一塊兒被綁赴柴市砍頭!」部下一齊叩頭說:「大人推心置腹,我們還有天良,決不敢辜負大人!」倉中積弊一個月就厘剔一清。次年春嘉慶帝查明京師六倉新米有六十萬石霉變,嚴處倉場兩侍郎,十三場監督有十八人被撤職著賠,僅四倉倖免,儲濟倉其一。接著,中西兩倉白米案發,虧四十萬石,仁宗震怒,四監督繯首,誅書吏花戶十餘人。新任戴侍郎知徐潤第廉能,讓兼署中倉。中倉官吏殺的殺逃的逃。徐潤第七天就想出十三條辦法,戴公讚歎奇能,奏調海運倉。

嘉慶十六年春,徐潤第選湖北施南府同知,其官一向駐利川縣,前任多不自愛,靠辦案發財。徐潤第查閱點卯簿,驚訝發現差役竟有800名,得知多半是遊手好閒無賴,掛名當差。徐潤第喟嘆:「養上數百虎狼,吃它們剩下的東西,這是盜賊,還叫什麼官!」選擇數十名樸實的留下,其餘淘汰。如有架控的,嚴厲懲處。到任月余,百姓就頌聲四起。徐潤第兩袖清風,想辭官卻沒路費。京城門人阿靈阿、張之翰聞訊寄來六百兩銀,潤第才投牒引疾。嘉慶十九年正月,徐潤第從武昌寫信教訓諸子弟:「即如我初到利川,內無隔宿之糧,外無半面之識,咬定牙關,寧死不使詞訟錢。此即我之剛強處。爾等好使性氣,只怕到此等處,卻又將百鍊鋼化為繞指柔耳。」

文化主張:文化必須以實踐為主,以博覽群書,以體驗生活,文化乃民族之精魂,文化乃祖國之瑰寶,文化乃世界之大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美忻州 的精彩文章:

「清香碧玉白,人間此味稀」——繁峙豆腐

TAG:大美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