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低溫來襲,快收好這份防寒寶典吧

低溫來襲,快收好這份防寒寶典吧

關注最貼近生活的健康訂閱號!

健康管理師小康君竭誠為您服務~

眼下正值大寒節氣,又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時節,天氣非常寒冷,對人體健康尤其是心腦血管、腿部關節等都是一大考驗。醫學專家提醒,在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又趕上年節將至聚會增多,人們更應注意飲食節制、營養均衡,並警惕「七寒」的侵襲。

大寒天飲食注意健脾胃、少油膩

瀋陽市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李涵介紹,大寒節氣後的這段時間,氣候較為寒冷,「陰始凝,氣始肅,水乃冰,寒雨化」,有些人可能容易發作熱脹、水腫、過敏性鼻炎、小便黃赤甚至灼熱疼痛的癥狀。從因天時制宜的角度看,可以從補脾胃元氣瀉陰火的角度來加之於養生和治療,尤其是脾胃本身就虛弱、消化不良、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更要注意。可在日常的飲食中加用山藥、白扁豆、蓮子、茯苓等培益脾氣;不要吃太上火的比如油膩、葷腥、辛辣的食品;可以吃些白蘿蔔、白梨、枇杷等清涼敗火的食品。

專家提醒,近段時間不少人會聚會增多,飲食上要警惕四個誤區:一是喝酒吃菜不吃飯;二是無酒不成席;三是煙酒不分家;四是堅果當零食,吃上停不下。近年來瀋陽市高尿酸血症檢出人群增多,這類人群尤其要注意盡量少吃堅果,以免加重嘌呤代謝的負擔。

防「七寒」 試試每天搓腰泡腳

寒冷天氣里身體某些部位最易「受寒」,養生時要重點保護這些部位。具體做法如下。

防肺寒: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癥狀較輕的,可以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比如在糯米粥里加些蔥白、薑片,熱熱地喝下去,有利於健康。

防腰寒:中醫認為,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防腳寒:可以在熱水泡腳的時候適當按摩。需要注意的是,水溫最好在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泡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最後要注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但糖尿病患者等有慢性疾病的人用熱水泡腳需要謹慎。

防頸寒:冬天是頸椎病的高發季節。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布滿了血管,而且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風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高領衫、戴圍巾等,不但能擋住寒風,給脖子保暖,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健康問題有一定的好處。

防鼻寒:天冷後 「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此時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預防鼻炎的不錯辦法。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防背寒:穿足夠的衣服,怕冷的老年人建議多加件緊身棉背心以加強背部保暖;冬天出汗了,一定要及時更換貼身衣物;半夜起床應披好大衣,防止背部著涼。背部保暖,不只限於背部不受涼,還應包括更為主動的對背部經絡的「刺激」(如洗浴時的擦背和睡覺前後的捶背),有益於氣血運行和血脈流暢,從而滋養全身器官,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防頭寒:「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在冬天戴一頂比較暖和的帽子,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措施。冬季戴帽應特別注意讓帽子護住耳朵。老年人由於自主神經功能下降,體溫調節功能減退,基礎代謝率低,防寒能力差,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

禦寒處方快收藏

1、常喝白開水。秋冬季節氣候乾燥,人體極易缺水,常飲白開水能保證機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廢物的功效。

2、常喝姜棗湯。用大棗10枚、生薑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強人體抗寒能力、減少感冒及其他疾患的作用。

3、堅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臉。可增強人體耐寒能力,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4、床頭常放柑橘或薄荷油。柑橘性溫,散發出來的強烈氣味可祛除病毒。床頭擺柑橘,可預防鼻炎,睡前剝幾瓣橘子吃,還能化痰止咳。將一小瓶薄荷油置於枕頭邊,用漏氣的瓶塞蓋好,讓薄荷氣體慢慢散發,也有治頭痛、鼻塞的功效。

5、夜卧桑菊枕。冬桑葉和秋菊可醒腦清目、治感冒,以其當枕芯,會使人頭腦清新,愉快入眠,也能防治感冒。

來源:瀋陽晚報、羊城晚報、山西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微健康 的精彩文章:

冬季我們的睡眠起居該如何調整?

TAG:遼寧微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