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哲: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劉哲: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編者按:《舊唐書·魏徵傳》有雲:「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觀史可以明鑒,知古可以鑒今。歷史是不可重複的,但歷史又是一面鏡子,這是古往今來都被人熟知的道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未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史實,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人物,把這些歷史典故和人物集中起來,介紹給我們現代人,特別是中青年領導幹部,可以開闊視野,啟迪智慧,培育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他們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熱情。儘管時代變遷了,但是歷史上的現代經典故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我們特別是對建設國家的生力軍,對廣大中青年領導者,仍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鑒意義。

對於中青年領導幹部來說,學會歷史事件的宏大敘事——「正史」固然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點常常在細微處見出歷史的真精神的「史屑」,知道一些軼聞掌故,一些「正劇」外的花絮,這樣既彌補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養自己對於歷史的興趣。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他不僅是一位英名蓋世的沙場英雄,還是一名品行卓著的清官。

霍去病,是西漢武帝時期的著名將領。小小年紀就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深受武帝的喜愛。

霍去病出身十分貧寒,少年時期還曾在貴族家中做過奴僕。他的姨母衛子夫做了漢武帝的皇后之後,霍去病才有機會躋身於貴族行列。後來,霍去病官拜侍中,出入皇宮和接近皇帝的機會越來越多。但是,霍去病從沒有因為地位的改變,而丟掉他自小養成的艱苦節儉的本色。不但如此,霍去病從小練功習武,研習兵法,深得漢武帝的喜愛。

公元前123年,年僅18歲的霍去病率領八百名騎兵初戰匈奴,大獲全勝,殲滅了敵人千餘人,還活捉了匈奴國王的叔父。消息傳到長安,漢武帝萬分高興,破格賜封霍去病為冠軍侯。 霍去病立功陞官後,沒有居功自傲,他總是不忘節儉,處處與兵士同甘共苦。一次,霍去病又率大軍奔赴前線。臨戰前,漢武帝為了表達自己祝霍去病取勝的心愿,派人由長安遠道為霍去病送去了兩壇上好的美酒。霍去病見到酒後,首先想到的是兵士。他認為,征戰沙場的兵士應該最先慰勞,我們做將領的決不能搞什麼特殊化。他當即命令:將酒分給全軍士兵,讓大家共享美味。可是,酒僅有兩壇,要是真的分起來,恐怕全軍將士每人連飲一口也不夠。霍去病靈機一動,將美酒倒入清泉中,與將士們共飲。

在攻打匈奴的戰爭中,霍去病屢戰沙場,戰功顯赫,幾年時間,就被提為大司馬。漢武帝又命人在長安為他營造了一所豪華精美的府第,準備送給他。

一天,漢武帝帶著霍去病一起去看剛修建完工的住宅。漢武帝看見巍峨高聳的門樓,感到很有一派富麗堂皇的氣氛,心裡十分滿意。可當他把頭轉向霍去病時,見他眉頭緊鎖,便以為霍去病可能嫌這門面不夠氣派,於是忙問霍去病是否對宅子不夠滿意。霍去病神情嚴肅地對漢武帝說:「陛下,您對我的恩賜,霍去病領了。但是這所豪華的府第,微臣卻不能要。現在匈奴雖暫時被擊退,但他們並未被徹底消滅。在這種情況下,我怎能忘記國家大業,而追求個人的安逸呢?」說完,他一再拜謝漢武帝,希望漢武帝說:「陛下,您對我的恩賜,霍去病領了。但是這所豪華的府第,微臣卻不能要。現在匈奴雖暫時被擊退,但他們並未徹底消滅。在這種情況下,我怎能忘記國家大業,而追求個人的安逸呢?」說完,他一再拜謝漢武帝,希望漢武帝能理解他。漢武帝見到霍去病如此廉潔自愛,對他更加器重,也不再提賜宅的事情了。

【以史為鏡 悟讀點評】

使命重如山

儒家學派樸素的唯物思想中有一條認知事物的說法,叫做「格物致知」,就這四字的含義而言,它表述的意義是人的認知是從事物的本身開始的。後來儒家在這種廣為認可的認識論的基基礎上豐富了更多的內容,發展成了「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這八者是從下至上的層層因果關係,從「格物」到「平天下」,表達的是一種理念,其實是儒家「兼濟天下」的人生追求。人認識事物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讓天下太平。因為這個理念具有崇高的境界,從而大大提高了儒家學術的地位,成為封建統治階級治世的理論依據,也成了幾千年中國人人生追求的崇高目標。除此之外,這八個詞語(實則是八句話),還表達了一個意思,影響了國人幾千年,當然也是正能量,它提出了人生的責任心使命感。中華民族文化其所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獨自能生生不息延續五千年,就是民族中一代代優秀人士「以天下為己任」,以高度的責任感,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凱歌。從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脈相承。蘇武、張騫、顏真卿、岳飛、文天祥、史可法、林則徐、孫中山、魯迅、毛澤東都是不負使命的偉大踐行者。

這些偉大踐行者中有一個年僅23歲英年早逝卻功蓋千古的人,他就是英雄輩出的漢武帝時代的少年大將霍去病。十七歲就建奇功,短短的幾年人生,卻實現了漢對匈奴從被動挨打到主動出擊,迫使匈奴不得不俯首稱臣的宏願。在他累建奇功後,漢武帝為他建起了宏大府邸請他入住,他說出了一句「匈奴不除,何以家為」。這種偉大的使命感讓世世代代的志士仁人扼腕讚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惶北顧。」宋文帝劉義隆崇尚霍去病,想效法他北伐在狼居胥封山,可惜力不從心,淪為笑柄。宋文帝固然失敗了遺笑千年,但他能以霍去病為榜樣,這也難能可貴了,終比那些沉湎酒色,苟且偷安的君王要好。

而今,和平時代,似乎霍去病那種壯舉難見到了。但當我們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人,這個時代同樣有很多舍小家為大家具有高度使命感的英雄人物。兩彈之父鄧稼先,在美國有著不亞於楊振寧的光輝前途,23歲就成了全美著名科學家,但他毅然回國,在原子彈實驗中不惜身體遭受嚴重輻射,親自實地探查,找到失敗原因,從而使實驗得到了成功,自己從此染上了疾病,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擔當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每年「感動中國人的十佳」,每個人的故事都是與霍去病「匈奴不除,何以家為」的使命感相同。就是「舍小家為大家」的最美警察許紅,四海為家、奮不顧身的鐵道戰士劉新來,這些看似平凡的人,當你了解了他們的事迹後,你也會感到「霍去病就在我們身邊」。

本文選自《領導幹部人文素養讀本——從經典故事領悟領導藝術》

作者簡介:劉哲,湖南汨羅人。湖南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出版有報告文學集《武陵風流》,詩集《城市舞會》,隨筆集《我的政協情懷》《領導幹部人文素養讀本~從經典故事領悟領導藝術》,理論專著《人民政協培訓教材》《政協委員培訓教材》。現供職於湖南省作家協會,毛澤東文學院(湖南現當代文學館)班子成員。

長按圖中二維碼,關注《嶽麓故事》。

《嶽麓故事》網刊

主辦單位:

嶽麓區委黨史聯絡組

嶽麓區史志檔案局

嶽麓新聞網

嶽麓區文聯

嶽麓區作家協會

編 委 會:韓律明 喻劍平 周義娟 李波 王麗君

責任編輯:陸立人(主編) 王三川 陳敏 李平 陳信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嶽麓故事 的精彩文章:

陳芳:嶽麓書院,穿越千年的精神家園

TAG:嶽麓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