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廬山真面目:慈禧太后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初識廬山真面目:慈禧太后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 半杯清茶社1月20日講座後記
一月二十日,陽光明媚,氣溫回升,是隆冬中一個難得的晴暖日子。半杯清茶社在波多馬克社區中心,舉行今年的第一場論壇,邀請美利堅大學藝術系彭盈真教授從宮廷藝術的視角介紹近代中國最重要的歷史人物之一- 慈禧太后。
常人眼中的慈禧形象,大都是從「垂簾聽政」、「甲午戰爭」、「戊戍變法」、「庚子之亂」等歷史事件中得出的。尤其是近年的影視作品中,慈禧通常都被描繪成是一個心狠手辣,驕奢狂妄的暴君。顯然,這些都是臉譜化、簡單化了的慈禧形象。那麼真實的慈禧太后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彭盈真教授在演講中
演講伊始,彭教授概述了慈禧的政治生涯。她指出,慈禧十六歲入宮,因其相貌柔美、性格溫和,很快受到咸豐皇帝的寵愛,更因誕育了咸豐唯一的兒子,母憑子貴,由蘭貴人晉懿貴妃。與其他嬪妃相較,慈禧因具有較高文化修養,能書寫漢文,通書法與繪畫,所以經常幫助咸豐帝批閱奏章,很早即參與政治。咸豐皇帝去世後,繼位的同治皇帝只有三歲,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在這期間,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和恭親王的支持下,啟用了大量漢人大臣,勵精圖治,使得清朝從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的混亂中恢復過來,史稱「同光中興」。當時的海內外輿論對慈禧的評價也非常正面,例如《紐約時報》就稱慈禧為「英明的女攝政王」。戊戍變法之後,慈禧開始對支持光緒變革的「洋人」持不信任和排斥態度,最終導致庚子義和拳之亂,慈禧太后也因此被西方輿論妖魔化。比如法國有張漫畫就把慈禧描繪成一個面目醜陋、不男不女,一手搖著紙扇,一手拿著屠刀的女魔頭。彭教授強調,她不是要試圖「洗白」慈禧的面目,而是要給歷史上過於簡單化了的慈禧形象從藝術和生活的角度加以補充完善,還原一個完整和多面的慈禧太后,比如很多人都不知道慈禧太后還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是第一個從西方引進攝影術的人,也是一個藝術愛好者和贊助人。
接下來,彭教授分別從建築、服裝、瓷器、字畫、收藏等宮廷藝術的不同角度介紹慈禧。慈禧太后對藝術的贊助,尤其反映在建築上,特別是頤和園的重建。重建頤和園是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亦譞提議的,旨在送給慈禧頤養天年,也防止她干預光緒親政。在頤和園的重建過程中,增建了很多建築和設施。慈禧也費了很多心思,從大門的朝向和匾額,到院落的設計,到內堂(如她主政的「仁壽殿」、居住的「樂壽堂」、和舉行慶典的「排雲殿」)的陳設都是精心構造的,其中也體現了她實際君王的地位。慈禧太后非常喜歡頤和園,在光緒皇帝親政後的幾年時間裡,一直住在那裡,而且幾乎每天都要在園子里遊玩,或散步,或登山,樂此不疲。對穿著打扮,慈禧也有她自己的喜好和願望,比如她的宮中服裝上,用的都是蝴蝶飛舞的圖案,取「耄耋」(「蝶」的諧音)之意,期冀長壽。有意思的是,慈禧一直到老年穿的都是高跟馬蹄鞋。這種四寸高的高跟鞋,通常是滿人年輕婦女穿的。從這一點說明她身體很健康,也體現了她老當益壯的雄心。慈禧也很喜歡瓷器,甚至打破清宮女人不制瓷器的宮規,定製並收藏大量精美瓷器,並印有「儲秀宮制」(慈禧內宮)字樣。慈禧的漢字書法也很有功底,喜歡弄墨,而且經常書寫大幅的「壽」字,賞賜給大臣們。而且慈禧還喜歡畫畫,並給自己的畫室取名為「大雅齋」。慈禧篤信佛教,也定製和收藏有精美的金制佛像。此外,慈禧還喜歡收藏各種西洋鐘錶、戰船和火車模型、望遠鏡等,說明她並不排斥西洋新科技。由此可見,在慈禧的性格中,既有唯我獨尊的帝王成分,又有附庸風雅的文人和藝術愛好的一面;既有男人好勝和對科技好奇的一面,又有女人愛美麗愛虛榮的一面。作為一個女人,她游刃於中西之間、滿漢之間、男女之間,掌控中國長達四十多年,自有她獨到之處,不是用一個簡單的面具(暴君抑或明君)所能概括的。
演講完畢,彭教授又用了長達四十分鐘的時間,回答聽眾提出的各種問題,比如慈禧如何平衡滿漢大臣的關係,她的佛教信仰是否為密宗,其書法的真偽,頤和園的修建是否動用了海軍軍費,以及慈禧的身高、養顏等等,氣氛非常活躍。結束後,聽眾們還意猶未盡,圍著演講人討論了很長時間。
橫看成嶺側成峰– 彭教授的演講,讓我們從多個側面了解認識了慈禧太后的真實面目,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的標籤上,野史的迷霧中,或影視的戲說里。
主講人彭盈真教授畢業於台灣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博士,曾任職於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目前任教美利堅大學藝術系。彭教授專攻近現代中國美術與物器文化,尤其著重性別研究與十九世紀工藝美術的東西方交流。
半杯清茶社新任社長邵立榮主持了這次講座,並向彭盈真教授頒發了感謝狀。
邵立榮社長向彭盈真教授頒發感謝狀
講座會場一角
(文 漁樵子,圖 丘霖)
TAG:半杯清茶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