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食物更暖和 六大飲食搭配 提高免疫力
已經邁入大寒了,人們紛紛換上更厚的衣服抵抗寒意。如果吃對食物,身體就能更暖和。
人體的產熱系統就像一個大鍋爐,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就是燃料,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負責運輸「助燃」的氧氣,只有燃料、氧氣充足時,身體才能不斷地得到熱量供應。
有幾類人更容易怕冷。因甲狀腺激素調控人體的能量代謝,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身體的供暖力度會減小,體溫相對較低;貧血的人由於體內血紅蛋白攜帶的氧氣不足,更畏寒。此外,相當於產熱「鍋爐」的線粒體主要存在於肌肉細胞,肌肉越多,身體就能越熱,而脂肪細胞中的線粒體微乎其微,因此,肌肉發達的運動員穿得較單薄但不會覺得冷,肌肉少脂肪多的人卻不抗凍。
天冷時,一些女士常喝紅糖姜水或吃巧克力,但紅糖和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糖和脂肪,產熱效能很低,只有4%~5%。要想真正暖起來,以下幾種食物更有效。牛羊肉。性溫熱的牛羊肉是暖身的首選。它們富含具有「食物熱效應」的優質蛋白,紅肉還能提供大量血紅素鐵,有利於提高血紅蛋白含量,緩解貧血和低血壓人群的怕冷癥狀。
海帶、紫菜、海魚等。碘是甲狀腺激素的原料,海產品含碘量較高,對因缺碘導致的甲狀腺功能低下有一定改善作用,保障患者的基礎代謝率。但對於甲狀腺功能正常的人,這些食物一般不會發揮太大效用。
乳製品。曾有動物實驗表明,身體如果缺鈣,會增加脂肪合成,禦寒力下降。牛奶、酸奶、乳酪等乳製品可以提供豐富的鈣元素,對提高體溫有一定幫助。
香辛料。花椒、大茴香、蔥、姜、蒜等香辛料有開胃消食、散寒驅瘀的功效,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強營養的吸收、促進血液循環。但姜、蒜等有一定的刺激性,胃腸功能不好的人不宜多吃。
六大飲食搭配 提高免疫力
天寒地凍,室內外溫差越來越大,感冒也找上了不少人。提高免疫力,不妨試試以下6個「法寶」。
貝類+菌菇類。鋅對免疫力有一定的調節作用。貝類食物含鋅豐富,其中,生蚝是冠軍。如果不常吃貝類,也可以吃點菌菇類食物,如牛肝菌、香菇、口蘑等。而且,菌菇類食物除了鋅比較豐富,還有生物活性物質——真菌多糖,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另外,動物肝臟、小麥胚粉、瘦肉、山核桃含鋅也比較多。
肝臟+橙黃色蔬果。動物性食物如肝臟、鵝蛋黃、魚肝油中維生素A含量非常豐富。大家都知道維生素A可以保護視力。其實,它與免疫力關係也很密切,不僅可以促進抗體形成,還有利於維持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增強抵抗細菌的能力。胡蘿蔔、南瓜、橘子、橙子等橙黃色蔬果中提供的β胡蘿蔔素可以在體內能轉化成維生素A。
深綠色蔬菜+山楂。西蘭花、菠菜、芥藍、薺菜、大白菜、油菜等深綠色蔬菜;山楂、鮮棗、獼猴桃、木瓜、草莓、番石榴等水果,都是常見的維生素C高手。維生素C可以促進抗體形成,抗氧化作用還能減少外界因素干擾人體細胞平衡。
海魚。研究發現,維生素D能增強免疫力,可降低多發性硬化症和糖尿病的風險。維生素D攝入不足會影響身體正常機能。曬太陽是攝取維生素D最便利的方式,但冬季寒冷、衣服穿得多、室外活動少,接觸陽光少,自身合成有限,最好補充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鯡魚、鮭魚和沙丁魚等海魚,動物肝臟、魚肝油、雞蛋中含量相對較高。
動物血+肝臟。缺鐵會導致免疫細胞數量減少,進而影響抗體產生,導致免疫反應缺陷。不過,補鐵最好不要用菠菜、干棗、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吸收率較低。紅肉、動物血、肝臟等動物性食物富含血紅素鐵,吸收率高。紅肉可以每天吃,推薦每天攝入40~75克(生重);動物肝臟最好每月吃2~3次,每次25克左右即可。
牛奶+雞蛋。人體維持自身免疫力的過程中,抗體是必不可少的「武器」。而蛋白質正是形成抗體的物質基礎,飲食中缺少蛋白質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有很多,牛奶及其製品、雞蛋、畜禽肉、魚、蝦、大豆等都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牛奶可以每天喝300毫升,大約1~2袋,雞蛋1顆,畜禽肉每天40~75克,魚蝦每天40~75克,一把大豆(30克左右)或相應的豆製品均可。
冬吃三樣健脾補氣
冬季天寒地凍,萬物閉藏,人體亦收斂潛藏。此時溫補,與冬季的自然氣候相適應,營養物質不僅能夠貯藏體內,而且不會散失太快,使陰精潛藏於內,陽氣不致妄泄。冬季溫補健胃,推薦常吃三物:羊肉、蘿蔔、白薯。
羊肉:溫中健脾
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含有豐富的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且膽固醇含量低,是滋補佳品。中醫認為,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具有補精血、益虛勞、溫中健脾、補腎養肝等功效,因其性溫,尤其適合冬季進補。
羊肉滋補藥膳首推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的「當歸生薑羊肉湯」,用當歸3兩、生薑5兩、羊肉1斤燉食。方中當歸為君,養血止痛;配生薑,溫中散寒;重用羊肉溫中補虛,全方可補養精血、溫中散寒。「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曾說:「羊肉有形之物,能補有形肌肉元氣,故曰補可去弱。人蔘補氣,羊肉補形。凡味同羊肉者,皆補血虛,蓋陽生則陰長也。」之後各文獻記載羊肉湯,多從此方發展而來。
現代可用當歸20克、生薑15克、羊肉250克切成小塊,一起放入砂鍋,加水1000毫升,燉至羊肉熟透後,以調料適當調味食用。羊肉有腥膻之氣,當歸、生薑主含揮髮油成分,其特殊的辛辣味道和羊肉融合,可使湯味更加鮮美。適當配伍黃芪、枸杞、大棗等,可增加補氣養血、滋腎健脾的效果。但需注意,羊肉溫熱,助火傷陰,實熱證及陰虛火旺者慎服。
蘿蔔:補脾運食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蘿蔔是冬季養生的常用蔬菜,有詩曰:「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滯,奇功真品題。」冬天寒冷,人們多食熱物,胃內易積火。蘿蔔性涼,汁多滋潤,可緩解冬季多吃滋補食物帶來的燥熱之性,又因辛辣,可促進脾胃運化,開胃消食,促進進補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外,蘿蔔主歸脾、肺經,可健脾化痰、宣肺止咳,亦可用於秋冬傷風咳嗽、痰多色白之症,《隨息居飲食譜》載文曰:「治咳嗽失音,咽喉諸病。熟者下氣和中,補脾運食,生津液,御風寒,澤胎養血。」 但蘿蔔性寒辛辣,易傷脾胃,脾胃虛寒的人應慎服。
蘿蔔有多種食用方法,可生食,亦可蒸、煮、燉、炒。中醫認為,其「生開熟補」;李時珍認為,蘿蔔「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及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民間把蘿蔔稱為「小人蔘」,有「蘿蔔上市,醫生沒事」「吃著蘿蔔喝著茶,氣得大夫滿街爬」等說法。
冬天吃蘿蔔,推薦兩個方法。
第一,紅棗蘿蔔湯。將適量白蘿蔔切厚片,與3枚大棗加水燉煮,約半小時後,再加入生薑3片煎煮5分鐘,濾汁,等到溫度稍降後,調入蜂蜜服用,可補中益氣、生津消食、化痰止咳,適合冬季多種癥狀。
第二,蘿蔔羊肉湯。羊肉250克切丁,白蘿蔔一個切片,草果、陳皮、小茴香、花椒、胡椒各3克,蔥白3小段,生薑3片,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後改小火燉2小時,肉爛後,適當調味即可食用。此方可溫中補虛、散寒止痛。《日華子本草》記載其「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溫中,補不足,治勞瘦咳嗽,和羊肉、鯽魚煮食之。」
白薯:補氣養血
白薯,又名甘薯、紅薯、紅苕、番薯、地瓜。其藥性甘平,《本草綱目》記載其「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功同薯蕷」。因其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氨基酸、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被營養學家稱為「營養最均衡食品」。
白薯可蒸、煮、烤食,可健運脾胃、促進消化。與米煮成紅薯粥效果最佳,用新鮮紅薯100克,粳米(或小米、糯米、黑米)150克,紅豆50g,紅棗、龍眼肉若干,花生適量一起熬粥,可健脾養胃、補氣養血。
白薯含糖量高,可刺激胃酸分泌,且含有一種氧化酶,容易在胃腸道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引起腹脹、呃逆、吐酸水等不適,故不宜食用過多。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其「氣味甘平,無毒,主治補中活血、暖胃、肥五臟。白皮白肉者,益肺氣生津,中滿者不宜多食,能壅氣。」
為更好的服務客商及農戶成立玫瑰信息平台,提供玫瑰相關產業產品供需信息,幫助廣大玫瑰企業及農戶更及時準確安全的了解發布相關玫瑰信息。笑迎八方來客共商發展,攜手共進,合作共贏。
※排骨這樣做,補氣、活血、去濕驅寒,常吃還能提高免疫力,增強身體機能!
TAG: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