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成也軍閥,敗也軍閥

民國,成也軍閥,敗也軍閥

原標題:民國,成也軍閥,敗也軍閥


辛亥革命,我們都知道是由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發起的,但孫文一呼如何能推翻清朝?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南方各省在新軍的主導下各自鬧獨立,使清朝突然間分崩離析了一半。但這種情況既推動民國的創建,又成了幾乎整個民國時期的一大毒瘤。我們從源頭開始,一步步講下去。


左為曾國藩,右為李鴻章


晚清時期,自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崛起始,清廷對地方督撫的控制就逐漸弱化了。各省督撫上可左右中央決策,下可專權於省內。後來大多數督撫不響應維新變法、東南互保等事件更是讓中央威信受損。


清末新政時,中央又在立法層面推動了地方自治的進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讓地方編練新軍。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自身幾乎沒有武力,即便武昌首義也是依靠當地被策反的清朝新軍,其他南方各省的獨立也是依靠新軍。


既然各省鬧獨立根本上是藉助中央控制力弱,那麼對於新建立的民國政府,他們同樣不會完全服從。獨立後各省掌握新軍的實力派們,拿起了軍政大權怎捨得放下?所以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建立於各省的鬆散聯盟之上。比如各省名義上統屬於南京臨時政府以鞏固自己的利益,但卻不上交財稅,搞得孫中山、黃興天天為錢發愁。


清末新軍


此時的中國,已經埋下了地方割據的隱患。本來袁世凱最有能力統領全國,但他沒有先削弱各省力量,先行稱帝,反而導致各省再次鬧獨立和起兵。接下來各地擁兵自重,進入軍閥混戰局面: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後,西南軍閥就自成一體了;直、皖、奉三派風水輪流轉,爭奪北京政府的領導權;另有各種大小軍閥各自據地為主。而且這些軍閥中既有清朝的舊官僚,還有一些墮落的革命派,如廣東陳炯明等。至於民國、共和,往往是軍閥們爭權斗勢的借口。



左為皖系段祺瑞,右為奉系馮國璋

北伐結束後,南京政府看似實現統一,但這是以各地形式上的「易幟」為基礎,新桂系、閻錫山、馮玉祥等新軍閥都要蔣介石花工夫去壓服。蔣介石在與紅軍對戰的同時,也欲收各省之權,例如把雲南、貴州置於自己的控制下。不過,廣西始終未能完全姓蔣。這不但是為自身利益,也因為只有強化中央集權,將來才能統籌各地一同抗日。


1931年以後,日本佔領東北,越過長城,通過華北事變一步步滲透到我國內部,野心之大誰看不出來?但如果國內仍舊是一盤散沙,可能日軍還未深入,國內已經先亂了。那麼,蔣介石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對象,未必只包括紅軍。


從抗日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這種軍閥的影子仍是陰魂不散,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還在侵蝕著這個機體。直到新中國建立,軍閥勢力才和國民黨一同被徹底逐出大陸。

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地方勢大的現象幾乎貫穿了整個民國。各地勢力為了在競爭中生存,只能各自採取軍政式、集權式的管理方式,妨礙民主改革;軍閥混戰擾亂社會經濟;還使中國難以實質上統一併一致對外。之所以民國的崛起之路艱難,軍閥勢力的存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宋談民國 的精彩文章:

1924—1997,他們依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世事變遷

TAG:小宋談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