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磅,中國將發行加密數字貨幣,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重磅,中國將發行加密數字貨幣,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作者:肖磊看市

自2008年匿名人物中本聰發明比特幣以來,全球對加密數字貨幣,以及對區塊鏈這一技術的追逐,可以說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主流資本市場的接受,以及傳統投資機構的介入,把這一市場推向了一個新的產業變革時代。

如果不能站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加密數字貨幣,可能對於認識整個行業的發展,以及判斷未來的方向都會產生一種較大的誤區。

美元作為主權信用貨幣的傑出代表,在2001年至2008年間,貶值超過40%,並間接引發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及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問世,而這個時間點,距離1913年美聯儲的誕生,已經過去了將近100年。

如果紙幣也存在歷史性周期,那麼100年本身就是一個坎。主權貨幣背後,是大國興衰史,從十五世紀到二十一世紀,每一個世紀,幾乎都會出現不同的全球性霸主,100年是一個輪迴,也是一個節點。

紙幣的壽命,並不會因為加密數字貨幣的誕生而終結,但隨著加密數字貨幣這個新生兒的呱呱墜地,紙幣越來越顯得年老體衰,難以適應未來社會對更高效率,以及更加凝聚共識的貨幣需求。新的世紀,需要新的霸主,同時,也需要新的鏈接因子。

2017年初,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成立,此前中國在十三五規劃當中,已經將「區塊鏈」寫入了要在未來五年,重點發展和攻克的科技項目。但由於中國剛剛進入到財富型社會,民眾對任何事物的追逐,都建立在貪婪的財富夢想之上,導致整個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市場過熱,資金聚集效應過大,問題表現突出,使得政府在更大的產業規劃和推廣當中,變得十分謹慎,甚至一度停止了對區塊鏈等研究成果和相關觀點的輸出。

很多所謂的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從業者,一度認為政府根本不懂區塊鏈,也很難理解投資者為什麼會那麼熱衷於追逐去中心化的比特幣等數字資產,但實際上從央行層面來講,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加密數字貨幣,如何被大國所用,如何成為一個歷史性的,重新改造世界經濟,並重構全球利益格局的工具,這才是央行層面所思考的。

從去年末美國上線比特幣期貨,日本開始發放比特幣交易所牌照,以及此次冬季達沃斯論壇各方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討論,中國已經意識到,如何更大膽的運用數字貨幣來施展某些戰略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由於過於擔心一些投資者問題,就對一個戰略性的機會畏首畏尾。

前天,中國央行副行長,主管數字貨幣的最大領導范一飛行長在第一財經發表了長篇署名文章,闡述了關於央行對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

這篇文章並沒有引起業內的重視,因為都還沒看懂到底是什麼意思。

站在政策的角度講,能夠在這個時候發出這種全面的思考,代表了中國央行反客為主的自信,以及堅定了推動「主權」數字貨幣的決心。另外從學術和具體操作層面,非常詳細的解釋了中國央行推動的數字貨幣,到底如何落地的整個細節性思考,使得一些認為央行並不懂數字貨幣真諦的說法,變得有些蒼白。

這篇署名文章,真正的目的可能有兩個,一個是向外界傳達一個信息,中國一定會搞數字貨幣,但具體的搞法,並不是市場想像的那種,也並不是簡單把主權貨幣數字化。另一個是,在聲音較為噪雜,市場極度浮躁的時候,央行需要統一發聲,不能零散的輸出觀點,以免遭到市場的過度解讀或斷章取義。因此,這篇文章可以說會成為很長時間裡,中國對數字貨幣的定性文章。

但我很納悶的是,該文章不僅沒有引起業內太大的注意,而且主流媒體也並未出現太多專業性解讀。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大部分人的關注點,主要停留在具體政策,或對自己投資是否會帶來影響的層面,而不是數字貨幣本身。

范一飛在整篇文章里,提到兩次「人民幣國際化」,這是一個巨大的信號,此前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以及潘功盛副行長多次也發表了關於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思考,以及專門的論述,但都沒有提到數字貨幣的真正主要職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如果成為央行數字貨幣的目標之一,那麼整個中國數字貨幣的發展方向就已經雛形已現。

從范一飛行長的整篇文章里,我看到了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的整個邏輯和過程。

首先,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會採用區塊鏈技術,按照其表述的,「央行數字貨幣則應基於賬戶松耦合形式,使交易環節對賬戶的依賴程度大為降低。這樣,既可和現金一樣易於流通,又能實現可控匿名。」基於此,我的判斷是,央行數字貨幣最可能的運用模式是DPOS(委託權益證明)。

其次,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跟現有的法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如果按照數字貨幣的錨定資產M0(流通中的紙幣和硬幣)總量,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總量應該在5至7萬億人民幣(總量有限)。

第三,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模式,會類似於ICO(首次代幣發行),ICO當中,是投資者用比特幣、以太坊等去購買某種代幣,而央行數字貨幣是需要用現金或硬幣去購買,而且是不可逆的,你只能將紙幣或硬幣兌換成數字貨幣,但不能將數字貨幣兌換成紙幣或硬幣。

第四,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跟目前電子銀行上的貨幣完全不同,數字貨幣體現在你個人的錢包里,但不會計息,沒有銀行會給你的數字貨幣發放利息,銀行作為一個節點,只負責數字貨幣的銷售、發放,以及在數字貨幣發生終端交易的時候,發揮節點記賬的功能。

第五,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會非常得多,但整個交易不需要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具體銀行作為中介,達到了「松耦合」的作用,而且小額支付等可以做到不收手續費,對於大額支付可以適當的收取手續費。按照范一飛行長的說法,這給中國實施負利率創造了條件,也就是說,你持有的數字貨幣,不僅沒有人給你利息,而且還要向你收取支付手續費,這跟現有的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等類似。

第六,央行數字貨幣,不會附著任何智能合約的功能,不代表任何證券化的收益機制,而且中央銀行本身做了一層擔保,讓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更加具備支付和儲值功能。

回答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有炒作價值嗎?

這個問題我不想展開來講,但答案是肯定的,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其目標是取信於全球,要使得人民幣國際化速度更快,除了主權信用的擔保,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基於去主權化的共識機制。採用區塊鏈技術,且發行量有限,尤其是做到了相對的匿名,而且可以合法的使用在各類市場,這樣的主權「加密數字貨幣」才是迅速能夠佔領國際貨幣市場的殺手鐧。因此,這樣的主權數字貨幣,我認為未來升值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但要想獲取這一數字貨幣,首先你手裡要有足夠的現金,或者說硬幣,就像你想要參加ICO,手上就得有以太坊或比特幣一樣。那麼這一消息的放出,會不會突然增加社會對現金的需求呢?這個可能是央行層面需要防範的。

第二個問題,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對哪些機構的影響最大

如果央行數字貨幣開始發行,其實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零售終端環節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對這類機構的衝擊會非常得大。另外,既然是M0替代,那麼一些不法分子或腐敗分子手上的現金就會很麻煩,如果給這個兌換一個截止時間,那麼有可能會把一些不法分子或腐敗分子手上的錢給廢掉,想想就很有意思。

第三個問題,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需要挖礦嗎?

按照我的分析,是不需要挖礦的,因為最可能的演算法是DPOS,未來會有很多銀行申請成為記賬節點(類似於固定的大礦工),來完成巨大的運算工作。但銀行這類節點,對數字貨幣的支付和清算,不會起到實質性作用,跟具體某個銀行沒有太大的關係,各個節點都在為一筆數字貨幣的交易提供算力支撐,達到了區塊鏈底下的分散式記賬邏輯。也就是說,數字貨幣的賬戶,只有一個地址,沒有具體的開戶銀行一說。

第四個問題,我現在電子銀行裡面的錢能變成數字貨幣嗎?

這個問題非常關鍵,每個人都非常關心,實際上按照范一飛行長的解釋,目前存在你銀行賬戶上的那個錢,跟未來發行的數字貨幣,完全是隔離的,甚至可以說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你可以把未來發行的數字貨幣,理解為銀行的「紙黃金」,其價格可能會出現波動,也可以成為投資品,並且比紙黃金更先進的是,你可以拿著這個資產,去消費支付。對於央行來說,此數字貨幣的推出,確實可以降低民眾對各類數字貨幣的追逐,穩定金融體系,保護主權貨幣,但也對現有的金融傳導模式形成了挑戰,具體實施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思考的問題,但整體中國數字貨幣的輪廓已非常清晰。

最後,希望中國不要因為自己趕上了互聯網革命、金融科技,以及移動支付的革命,而忽視數字貨幣的革命。日本之所以如此重視數字貨幣的發展,就是因為希望藉助這次機會彎道超車,掌握金融方面的主動權。我們時常討論什麼是大國重器,但我們的認知,依然停留在有型的實體階段,未來的世界,是程序化的虛擬世界,大部分人的思想和行為,並非受制於實體的威懾,而是根植於程序化的共識性,駕馭民眾認知的能力,將決定二十一世紀誰會成為新的霸主。

文/肖磊

PS:

私投社上一期課程,不僅講了什麼是趨勢,而且成功預測了政策的風險點,沒有聽的朋友可以聽一下,對理解場外交易等市場來說,依然非常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肖磊看市 的精彩文章:

TAG:肖磊看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