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摩拜、ofo以死相拼,滴滴卻是最後的收割者?

摩拜、ofo以死相拼,滴滴卻是最後的收割者?

GIF

複雜的商業世界,聽吳曉波就夠了

加入超45萬人的財經知識社群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最近全國好多城市都在下雪,這麼冷的天,都沒人騎單車了,共享單車公司的報表應該很難看吧。

就是在這樣的寒冬中,滴滴放了個大招,在成都推出了自有品牌「青桔」,滴滴共享單車平台也上線了。目前成都用戶可通過滴滴平台騎青桔、小藍、小黃單車,前兩者支持免押金騎行。

滴滴湊齊三色,這下ofo和摩拜尷尬了。本來這兩家拼得你死我活,喊了很久的合併,絲毫沒動靜,忽然冒出一個強大的對手滴滴,共享單車的戰局變得更加複雜。

目前,摩拜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基本確定。ofo尚無融資消息,且麻煩纏身,被曝出公司賬戶資金不到6億元,訂單量下滑。

而滴滴入局共享單車也並非一帆風順,2017年11月,滴滴派駐ofo的高管「集體休假」,兩家疑似出現嫌隙。今年1月,滴滴宣布與小藍單車達成單車業務託管合作,但不久後被官方叫停了。

那麼,為何滴滴費盡心思要闖入共享單車領域?未來將會是滴滴、摩拜、ofo三足鼎立嗎?誰將出局,誰將成為最後的贏家?來看看大頭的觀點。

丁道師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

原速途研究院院長

摩拜、ofo相爭,滴滴坐收漁翁之利

滴滴未來將打造第四方出行平台

當前,摩拜、ofo的資金都已經非常吃緊,甚至出現了發工資困難,供應商欠款延緩支付等一系列問題。資本方希望兩家合併,減少不必要的競爭,但兩家背後的資本利益複雜,並非兩家公司能說了算的。

這時,滴滴坐山觀虎,託管小藍單車,推出自有品牌青桔。等到摩拜和ofo再一次開撕,滴滴可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能夠快速切入到之前摩拜、ofo培育出來的市場和用戶,四兩撥千斤,以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利益。

所以,滴滴才是共享單車領域的最大贏家。

但滴滴的野心絕不僅於此,凡是出行領域,網約車、計程車、順風車、代駕、共享單車,滴滴都已介入。滴滴利用其品牌、資金、技術、平台、大數據等資源,邊際效應將越來越低,獲客成本也較低,且能夠把平台運營得更穩更安全更高效。

未來,滴滴要向騰訊學習,開放連接一切,相信滴滴最終會成為一個第四方的出行平台,通過平台化的賦能,讓無數創業者、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到它的體系中。比如聯合12306來提供火車票相關服務,聯合航空公司提供機票相關服務。

滴滴會聯合更多公司提供出行+的服務,還會涉及企業級領域,針對貨車乃至各類工具車提供解決方案,從而逐漸構建整個出行行業的閉環。甚至到最後,滴滴會跟美團這樣的公司產生競爭關係。

魏武揮

天奇阿米巴基金管理合伙人

科技專欄作者

滴滴、ofo、摩拜三足鼎立很有可能

但現在並不是進軍單車市場的好時機

滴滴上線自有單車品牌,是因為單車和專車是可以聯動的,算是智慧出行,至少理論上如此。

此前,滴滴在投資完ofo之後,可能從數據看,已堅定了想搞的念頭。因為滴滴依然需要增速,而目前滴滴的既有業務已呈壓倒性壟斷狀態。也就是沒有再倍數增長了,單車能幫助滴滴做高估值。

但如今是寒冬,很多城市都在下雪,並不是進軍單車市場的好時機。對滴滴而言,這是冷啟動。至少要找個合適的時間點。不知道滴滴咋想的,或許人超級有錢,不在乎。

至於滴滴和ofo之間,恐怕不太可能再吃回頭草了,未來即便有可能再聚首,也是吃了(也就是要趕走一方團隊的併購)。

從這之後,共享單車領域,滴滴、ofo和摩拜三足鼎立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我一直不是太理解ofo和摩拜的海外策略,的確一線城市投放已被控制,但二三線尤其三線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可這兩家公司都高舉高打海外市場。可能是背後的阿里騰訊要輔助支付,但對於這兩家公司本身其實效率不高。

劉國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共享經濟2.0》《新零售時代》等暢銷書作者

未來是「滴滴單車平台」與摩拜的競爭

滴滴堅持做共享單車的原因如下:

對現有出行業務重要、也非常必要的補充。

我們日常消費的衣食住行四大領域尤其重要。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如能做好其中任何一個板塊的共享,都是巨大的流量生意。滴滴的宏偉藍圖在於全面覆蓋「行」。

實際上在2015年9月,從「滴滴打車」到「滴滴出行」的更名中,就能看出滴滴對於立體出行解決方案的布局。

共享汽車與共享單車的自然對接性。

由於滴滴在共享汽車領域方面的絕對壟斷性,已經積累了大量對短途出行有需求的人群。這批用戶在使用了滴滴後,如果還需用共享單車,就需要一個APP的轉換。這對於整體偏「懶惰」的用戶來說,並不是一種值得欣慰的體驗。滴滴共享單車的接入可以省掉這種轉換,改進用戶體驗。

共享單車的巨大流量與大數據入口功能。

相對共享汽車來說,共享單車的使用頻次、用戶人群,都要大得多。從數據角度而言,共享單車方面的人群拓展是對目前滴滴大數據的巨大補充。這樣一來,滴滴以後要建立以數據為中心的商業生態,能得到全面的拓展,更具商業的想像空間。

此外,滴滴單獨推出青桔單車,並非拋棄ofo,反而ofo可以充分利用滴滴獲取巨大流量。

當然,青桔的推出也可能是滴滴降低單押ofo一家共享單車的風險。實際上,在摩拜單車強勢壓力下,個人感覺ofo本身在體驗、打開率、資本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已經比較明顯。

未來,滴滴單車未來更有可能做共享單車平台,利用自己在出行領域的優勢,收編其他共享單車。因此,我猜測在共享單車行業,未來是「滴滴單車平台」與摩拜的競爭。

過去十年水大魚大,充滿了不確定性,下個十年更加精彩,你我絕不能缺席,企投會三期招募正式啟動,歡迎加入企投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曉波頻道 的精彩文章:

那些壓力山大的製造業老闆,在漢諾威找到轉型答案

TAG:吳曉波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