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資治通鑒》20句,以史為鑒,讀史自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解析。

《資治通鑒》20句,以史為鑒,讀史自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解析。

原標題:《資治通鑒》20句,以史為鑒,讀史自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解析。


《資治通鑒》20句,以史為鑒,讀史自省


劉先銀書法作品《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劉先銀書法作品《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也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歷來與《史記》並稱為「史學雙璧」。《資治通鑒》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毛澤東自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鑒》,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由此可見,《資治通鑒》的歷史地位。今日精選《資治通鑒》20句,與大家共讀。


01口有蜜腹有劍。————《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口頭上溫和親近得像蜜一樣甜,內心裡卻刁鑽歹毒得像劍一樣狠。這句是唐人對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資治通鑒·唐紀》載:「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已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擊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樣甜,心計像利劍樣狠,多麼形象地刻畫出陰謀家陰險奸詐的嘴臉。從此「口蜜腹劍」成了形容陰謀家和嘴甜心毒之輩的專門用語,長用不衰。


02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各取其長處而使用。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來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據各人的長處來使用。能揚長棄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優點,只看到人的短處,那麼世上就沒有可用的人了。唐太宗能成為一代英主,在他統治時期出現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與他的開明的人才觀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無關係。


03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資治通鑒?周紀》


釋義: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所以察選人才者經常被人的才幹所蒙蔽而忘記了考察他的品德。


04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資治通鑒?周紀》


釋義:不辨別事情的是非對錯只是喜歡別人讚揚自己,沒有比這更糊塗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邊而一味地奉承討好,沒有比這更讓人討厭的了。


05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功而遂。——《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只要把難點解決了,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了;做人要取長補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決好了,自己的長處自然也就會得到加強。


06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明達事理;聽信片面的意見,就會愚昧糊塗。此名句是魏徵勸告君王納諫的著名格言,王符(漢)《潛夫論·明暗》就曾說過:「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簡潔精警,發人深省。兩句從「明」、「暗」兩種不同效果,說明應「兼聽」,不能「偏信」。只有兼聽,才能全面了解情況,明辨是非,作出正確判斷;而偏聽偏信很可能會上當受騙。尤其是對於不同意見,更應認真聽取,這樣才能免於失誤。可用以勸誡人們特別是領導應廣泛聽取意見,克服片面性。


07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謄日損而禍至——《資治通鑒·晉紀》


釋義:常常聽到別人說你的過失,過失就會日益減少而福氣就會來到;常常聽到別人對你的稱讚,聲譽就會日益受到損害而災禍就會降臨。聞其過則過改而福至,聞其譽則過生而禍臨。我們千萬要多聽逆耳的忠告,而不要被溢美之辭沖昏了頭腦。當然,這裡的「禍」、「福」應理解為人事而不是指天命。


08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疏忽。——《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富貴會產生驕奢,疏忽會導致禍亂。富貴雖然不一定產生驕奢,而驕奢則必然產生於富貴,因為富貴給驕者提供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條件,這是富貴者不可不警惕的。疏忽大意,漫不經心,往往會對災禍的苗頭視而不見,使其由小而大,最終導致災禍發生,這是必須警惕的。這告誡人們富貴時要特別注意戒驕奢,處事要時刻注意戒疏忽。


09短於從善,故至於敗。——《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不肯向善者學習,這便是失敗的原因了。


10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


11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德行勝過才能,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就叫做小人。


12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木心不直,它的紋理就會歪歪斜斜,用這種木材製造的弓,雖然強勁,可是發射出去的箭矢也不會直飛目標。



劉先銀書法作品《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3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鐘,不以莛撞起音。——《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千鈞重的弩弓,不會為了射一隻小鼠而開動;萬石重的大鐘,不會因為一根草莖碰撞而發出聲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處,大事不會因小的動靜而啟動。


14好勝人,恥聞過,騁辯給,眩聰明,厲威嚴,恣強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爭強好勝,不願意聽到別人提缺點,喜歡放開自己的舌尖而馳騁辯才,顯示小聰明,對人過於苛刻嚴厲,頑固不化且自以為是。這六點,都是君主應當特別加以警惕的毛病。


15不誠於前而曰誡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事前不誠實而事後卻表白自己誠實,這必然會引起人們的懷疑而讓人不相信自己。


16聰明流通者戒於太察,寡聞少見者戒於壅蔽。——《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聰明通達的人要警惕過於明察;聽得少、見得少的人要避免閉塞無知。


17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資治通鑒?宋紀》


釋義:能選擇別人的長處去學習它,這種長處自然也就屬於自己了。


18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標杆彎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頭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潔潔的。


19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


20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實際上,認識自己的錯誤也是很難。人們經歷中的種種判斷形成自己固有的經驗,從這個「己見」中審視我們周邊的事物總是帶有自己的觀點。有些觀點和判斷是正確的,有些錯誤,怎麼辦?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己見」,多聽別人意見,如果認為某個人的意見不靠譜,那就多聽聽幾個人的意見,當了解到多數人的意見和自己相左了,那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做出相應的調整。



劉先銀書法作品《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清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187億元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後裔。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八大長於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發展到明清時代,出現了許多文人水墨畫寫意大師,八大為其劃時代的人物。


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八大則兩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畫,近師董其昌,遠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黃公望、倪瓚諸家。其運筆的圓潤則有著董、巨和黃公望的遺蹤,墨法參照了米氏雲山,而某些樹石的組合形式,顯然取自倪瓚。但是,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卻又強烈地感覺到朱耷的個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則,不過是他隨手拈來為自己服務的。


那些山、石、樹、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筆草草,看似漫不經心,隨手拾掇,而乾濕濃淡、疏密虛實、遠近高低,筆筆無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這種無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與技巧的高度結合,使藝術創作進入到一個自由王國。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傾倒如此。


清 八大山人 仿倪山水 立軸 紙本 成交價840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松鹿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2243萬元



清 八大山人 黃雀圖 草書合璧 立軸 紙本 成交價1207.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1697年作 歲寒三友圖 立軸 紙本設色 成交價2128萬元



清 八大山人 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792萬元


清 八大山人 荷石棲禽 四屏 紙本 成交價747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鷲梅花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15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孤禽圖 成交價6272萬元



清 八大山人 墨荷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107萬元



清 八大山人 山水 立軸 水墨綾本 成交價3611萬元


清 八大山人 百合拳石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95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拳石雙鳥圖 立軸 水墨絹本 成交價224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月鹿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03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梅花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15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墨荷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012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游魚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224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書北窓三友詩 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2261萬元



清 八大山人 虯枝蒼鷹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518萬元



清 八大山人 草書七絕詩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345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鷺石圖 立軸 紙本 成交價330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畫眉、行書七絕斗方 立軸 水墨紙本成交價113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1698年作 松下雙鷹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232萬元



清 八大山人 荷花翠鳥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10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獨立睥睨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232萬元



清 八大山人 花鳥四屏 水墨綾本成交價132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1701年作 疏林淺灘 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149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1686年)作 芝蘭清供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252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游魚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61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柏鹿圖 立軸 紙本 成交價1881.6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柳樹八哥 立軸 紙本 成交價2464萬元



清 八大山人 1694年作 瓶菊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3136萬元



清 八大山人 群鹿圖 立軸 設色紙本成交價471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古木雙禽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504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書畫合璧冊 成交價632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花鳥冊 冊頁 水墨紙本 成交價529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仿倪雲林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560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清 仿董巨山水 成交價563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文禽蘭竹 立軸 水墨絹本 成交價1022萬元



清 八大山人 福祿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344萬元



劉先銀題寫書名《道德經》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老聃(dān)(約前571~前471),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此地本是封於西周的陳國,今河南鹿邑,安徽渦陽存有爭議)人。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按:東漢邊韶《老子銘》:「老子,姓李,字伯陽,楚相縣人也。……相縣虛荒,今屬苦,故城猶在,在瀨鄉之東,渦水處其陽。」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家族之間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據《漢書· 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較為著名的不過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0家被發展成學派。


西漢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將小說家去掉,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出自這裡。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但至漢武帝時,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正統,統治中國思想、文化兩千餘年。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


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重要貢獻


1.春秋戰國出現「百家爭鳴」根本原因:社會大變革。


2.列舉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並作扼要評價。


儒家:孔子


哲學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禮」;(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政治思想——① 主張「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張。


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習要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學思結合」「當仁不讓於師」。


評價:① 當時未受重視,後經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響。被推崇為「聖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貴君輕」 哲學思想——「性善說」。


道德思想——先義後利,捨生取 人格精神—要求人們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評價:


① 《孟子》一書被當作經典,後列為「四書」之一。


② 建立一套系統的政治學說「仁政」,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奠基人。孔子學說,被尊為「亞聖」,對傳統文化產生很大影響。


荀子:哲學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義)② 「性惡論」(但教育可使人由惡變善)


政治主張——以禮教為主,禮法並施


評價:①基本繼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長時間不為正統儒家重視。②作為戰國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中國哲學影響深遠。


道家:老子 哲學思想——①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論」② 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面及轉化)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評價:


① 中國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 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莊子 哲學思想——「齊物」(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逍遙」(對事物變化要採取旁觀、超然的態度)。


天與人「不相勝」,人必須順從自然


文學成就——寓言、散文蘊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義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


法家:韓非:思想主張——① 主張法、術、勢結合,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② 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變法革新。


評價:


①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 其思想適應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在西漢以後1000多年中,法儒結合,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張——「兼愛」、「非攻」、「尚力」、「節儉」。


評價:


①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②曾被廣泛吸收,戰國後不再受重視。


3.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有什麼重要意義?


①對後世文化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②儒家思想孕育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是傳統文化的核心。


③道家思想是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


④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論武器。


⑤它們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① 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 ② 促進了文化思想的繁榮;③ 推動了社會變革的進程。)


4. 簡述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


① 春秋末產生,其創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禮」的學說,但未被統治階級所重用。


② 戰國時初步發展,孟子主張「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使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先銀國學經典研究 的精彩文章:

書法教程篆書的書寫要領與筆畫規律。是以聖人 不行而知 不見而名 不為而成。

TAG:劉先銀國學經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