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你,能吃下多少顆糖
昨天我們都放假在家。飯後,我做了個測試:從柜子里搬出一整箱糖果,有軟糖、花生糖、巧克力糖等七八種不同口味。把哥倆叫過來,問他們想不想吃糖?他們當然要吃呀。接著我說了規則:半小時,坐在茶几邊,箱子里所有種類隨你吃,不必在意周圍人說什麼做什麼。你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吃糖」。我擰好雞蛋鍾計時。時間到了,我問彥:「還能吃嗎?」「吃不下了!」「試試再吃一顆怎麼樣?」「半顆呢?」他搖頭說真的是吃不下了。
期間奶奶在旁邊急得不行。說娃爸爸整個童年都沒有吃到他們一天的零食份量。生怕哥倆把一箱子全乾掉。事實上半小時之內彥吃了17顆糖果。聖在相同時間內只吃下10顆。
就算每顆糖攤到1元錢,哥倆加起來也就吃了27元錢的東西。又不會天天這樣的!昨天一整天他們都沒再鬧著要糖吃。
我想像過這樣的場景:在重要的節日里,發給孩子們幾顆糖。然後看著他們欣喜歡呼。甚至還珍藏到快要溶化了才捨得放進嘴裡吃掉。就像《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的孩子們,平時分到幾勺豆粥都吃得特別香甜,平日零食全靠野外採摘晾曬的野莓干。過聖誕節,鄰居叔叔送幾粒糖都幸福得要命。
藍鵝,出現這種可能性的概率就和遇到外星人並被抓去做實驗的機會差不多。趕緊用左手敲敲右腦。
我必須面對現實,家裡有兩個調皮的孩子。他們愛玩鬧,不夠守紀律,對糖果、辣片、燒烤甚到更垃圾的食物有著神奇的迷戀。而且,看過關於亂吃垃圾食品導致各種疾病之類的很恐怖的教育類視頻,絲毫沒被那些恐怖畫面嚇倒。於是我在設想過的多個方案中暗自作出妥協:與其讓他們躲著去吃亂七八糟的辣片,不如提供些質量稍放心點的零食。
在這之前,娃天天跟我鬧著要吃糖,每次零花錢一到手就去買糖。五毛錢的棒棒糖吃得津津有味。家裡的零食還喜歡私自藏起來。有朋友提醒過我,說正因為家長控制吃零食,孩子才更加痴迷。一旦放開了,反而沒人吃。想想的確是這樣,家裡的水果買回來就放茶几上,有時一周還吃不完。特別是蘋果梨子這些尋常的品種,總是需提醒才有人去洗來吃。零食這一塊,因為老擔心吃多了零食會影響正餐,所以總是放在隱蔽處。這也就使得娃娃們喜歡翻箱倒櫃。不勝煩惱。
事實證明:「人本身對物質的真實需求是很有限的。」吃得再好也就飽肚,穿得再好保暖就行。錦衣玉食,遮體果腹;廣廈萬間,一桌一床。有了堆積如山的物質,才可能出現坐吃山空的後果。超過真實需求之外的終歸成為累贅。只可惜人人樂意為它所累!
婆婆說老家的某鄰居現在很有錢了。左手戴什麼,右手戴什麼,耳環什麼樣式,項鏈多貴,等一一說給我聽。聽說鄰居媳婦在外面大半年就賺了很多錢,上回那鄰居的兒子回家直接給了幾十萬,準備明年建新房子。就連昨天我出去購物,想著婆婆在老家可能沒吃過什麼碧根果、夏威夷果之類的,於是買了些。婆婆這些傢伙在鄰居那吃到過。我好奇說原來家裡也有賣的哦!婆婆說家裡可沒有這些稀奇的傢伙賣,是鄰居的兒子和媳婦從外邊買了寄回老家的。婆婆說什麼新鮮的東西鄰居家都不缺。媳婦每個月給五千塊家用。看來她挺羨慕的,呵呵!老人就象小孩子,羨慕別人天天有糖吃的心情很正常。只是可惜了沒娶到那麼有能耐的媳婦!想想她02年在老家建的房子,也真金白銀花了十來萬。那可真是他兒子省吃儉用攢下的。
我不知道怎樣去跟一個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見過「20路人吃草」的人講「物質與需求」的若干關係。講其實吃人蔘燕窩的,身體不一定比喝紅棗銀耳湯的人健康。穿棉麻粗布衫的說不定比著綾羅綢緞更自在。
我想,這和對待孩子一樣,根據家庭最真實的情況。盡最大的能力養育(贍養)你。其他的,天時地利我掌握不了。我可能不會因為你的情緒或別的去刻意改變些什麼。因為,最終,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TAG:彥聖兄弟的成長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