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國防戰略意欲何為
美國新國防戰略兩個轉向:
國防戰略:從反恐轉向大國競爭
軍備建設重點:從「輕腳印」轉嚮應對大規模、長時段戰爭
美國對華戰略走向三點判斷
美國已將中國視為首要安全威脅或說潛在的首要安全威脅
未來中美關係中的競爭面將更加突出
美軍未來軍備建設可能以中國為主要針對目標
美國新國防戰略意欲何為
文/賈春陽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博士
美國國防部網站1月19日發布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摘要。這是五角大樓10年來發布的首份《國防戰略》報告。美國雖然沒有公開該報告的完整版本,但其短短十幾頁的摘要五臟俱全,闡述了美國國防部對戰略環境、任務目標、未來工作重點的認知,其中多次提及中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特朗普政府的國防戰略重點、軍備建設指涉對象及對華認知,因而備受關注。新版《國防戰略》雖說是美國國防部發布的文件,但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美國未來對華戰略的真實基調和邏輯。
中國國防部、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先後就此回答記者提問。
國防部發言人表示,該報告罔顧事實渲染所謂大國競爭和「中國軍事威脅」,充斥著「零和」博弈、對立對抗等不實論斷,是繼特朗普政府發布任內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之後又一「冷戰」色彩極濃的報告文件。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方報告充滿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過時觀念,蓄意歪曲中國外交和國防政策,渲染大國戰略競爭,犯了根本性的錯誤。中方希望美方摒棄冷戰思維,正確看待當今世界和中美關係。
【國防戰略:從反恐轉向大國競爭】
新報告開宗明義,宣稱「國家間戰略競爭,而不是反恐,是當前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關切」,美國繁榮與安全面臨的核心挑戰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所界定的「修正主義國家」引發的「長期戰略競爭的再現」。
白宮此前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表示,「權力競爭是歷史的一條主線」,「我們認為屬於舊時代的大國競爭在重現」,「中國和俄羅斯持續挑戰著美國的國力、影響力和利益,破壞美國的安全與繁榮」。新版《國防戰略》則強調,「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長期戰略競爭是美國國防部的最優先考慮事項,鑒於他們當前對美國安全和繁榮構成威脅的嚴重性,以及這些威脅的未來發展態勢,美國國防部需要對此增加並持續性地進行投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就新報告發表演講時亦明確表示,「中國和俄羅斯這種修正主義大國對我們的威脅與日俱增,這些國家企圖創造符合他們模式的世界。雖然我們會繼續打擊恐怖主義,但現在美國國家安全的重點是大國競爭,而不是恐怖主義。這份戰略是非常符合時代的。」
凡此表明,在特朗普政府及軍方高層看來,雖然美國仍要繼續打擊恐怖主義,但美國的國防戰略重點已不再像過去十幾年一樣聚焦打擊國際恐怖主義,而是轉嚮應對大國競爭和大國威脅,其指涉對象就是中國和俄羅斯。對此,美國《防務新聞周刊》評論稱,新報告顯示大國競爭而非反恐將成為美國國防部制定決策和調整力量結構的主要考量。
從美國此前發布的相關安全戰略文件,如2014年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2015年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等來看,早在奧巴馬第二任期,美國即已開始謀求國防戰略轉向,即將國防戰略重點由反恐轉嚮應對大國競爭。2014年《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所列美國國防戰略優先事項中,將「推進亞太再平衡」放在第一位,將「在全球範圍內打擊暴力極端分子和恐怖主義」放在了第三位。2015年《國家軍事戰略》則將「威懾、拒止和擊敗國家對手」列為美軍四大任務之首,將「擾亂、瓦解和擊敗暴力極端主義組織」放到第二位。
然而,受制於中東亂局、阿富汗安全形勢特別是2014年以來「伊斯蘭國」崛起,美國不得已延遲了這種國防戰略轉向。如今,伴隨著「伊斯蘭國」在中東潰敗,美國再次啟動或者說正式確定了這種國防戰略轉向,即由以反恐為重點轉嚮應對大國競爭或大國威脅。可以說,美國的國防戰略轉向始於奧巴馬時期,但定型於特朗普政府。
【軍備建設重點:從「輕腳印」轉嚮應對大規模、長時段戰爭】
國防戰略重點發生變化,美軍未來的軍備建設重點也必然會進行相應調整。「9·11」事件後,美國軍方為適應反恐及反叛亂行動的需要,曾一度推出「輕腳印」戰略,大力發展機動性強的輕裝部隊,並熱衷於無人機空襲、特種部隊突擊等,可以說其軍備建設的重點是應對非傳統戰爭,應對傳統戰爭的能力或者說備戰態勢有所弱化。因此,無論是馬蒂斯還是美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此前都曾對美軍的戰備態勢表達過不滿。特朗普政府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也強調,「美國必須維持創新能力,提升應對大規模戰爭的戰備水平並擴大軍隊規模,以確保美軍能夠在大規模、長時段的戰爭中行動並贏得勝利。」
新版《國防戰略》則將「打造更具殺傷力的部隊」作為美國國防部未來三大工作之首,在其「關鍵能力現代化」部分將核力量放在了第一位,隨後依次為「將太空和網路空間作為戰爭領域」、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導彈防禦、在競爭性環境中保持各軍種殺傷力、前沿部署力量的機動能力和部署態勢彈性、先進的自動化系統、有彈性且靈活的後勤。
將核力量作為首要的「關鍵能力」,並積極強化太空和網路、C4ISR系統、導彈防禦,要用高大上的裝備應對「大規模、長時段戰爭」,其針對的顯然不是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針對的只可能是國家行為體,而且是大國。
在該報告發布前夕,據美國《陸軍時報》網站透露,美國陸軍參謀長馬克·米利在參加美國陸軍協會舉辦的活動時表示,美國陸軍正處於轉型期,這一過程可能長達30年;在此期間,陸軍將從打擊武裝分子轉向與勢均力敵的敵人開展長期的地面戰;陸軍要為「大戰爭」做好準備,所謂「大戰爭」針對的是能夠在裝備和訓練方面與美國匹敵的強大軍隊。馬克·米利的話表明,美國當前雖然仍在中東、阿富汗、北非等地進行反恐行動,但未來軍備建設目標已經不再聚焦反恐或反叛亂行動,而是著眼未來幾十年之後的作戰環境,瞄準了能夠在裝備和訓練方面與美國匹敵的強大軍隊。
值得注意的是,在奧巴馬時代,美國政府及軍方高層在提及美國面臨的安全或軍事威脅時,一般都將俄羅斯排在中國之前。如鄧福德2015年在羅列美國面臨的軍事威脅時,將俄羅斯排第一位,中國是第二位。如今,無論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還是這份《國防戰略》報告,在提到中國和俄羅斯時,大都將中國排在前,或者說先闡述中國怎麼樣,再說俄羅斯怎麼樣。鄧福德2017年9月在出席美國參議院軍委會聽證會時表示,眼下朝鮮對美國構成最大的威脅,俄羅斯在整體上仍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但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美國最大的威脅。
【美國對華戰略走向三點判斷】
通過上述分析,結合特朗普上台以來其本人及執政團隊、國會議員、戰略界人士的對華言行,可簡單歸納出當前特朗普政府或者說未來一定時期美國對華認知及對華戰略走向。
首先,美國已將中國視為首要安全威脅或說潛在的首要安全威脅。2008年《國防戰略》報告曾表示美國「歡迎一個和平、繁榮的中國的崛起」,鼓勵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為國際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承擔更大的責任」。2015年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稱,「美國歡迎一個穩定、和平、繁榮的中國的崛起」,「儘管我們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保持警惕,但我們與中國的合作範圍之廣是前所未有的。」這些表述表明,雖然美國在小布希、奧巴馬時期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抱有疑慮和警惕,但同時也希望與中國開展合作,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承擔更大的責任。
與之相比,新版《國防戰略》以及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再無「歡迎中國崛起」之說,反而將中國稱為「修正主義大國」和「戰略競爭對手」,極力渲染中國軍事現代化帶來的「威脅」,宣稱「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長期戰略競爭是美國國防部的最優先考慮事項」。加上鄧福德將中國視作未來最大威脅的相關表述,表明美國已將中國視作首要安全威脅,或至少是潛在的首要安全威脅。
其次,未來中美關係中的競爭面將更加突出。特朗普上台後,中美關係雖有不和諧音符,但兩國關係總體上並未出現大的起伏,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元首外交,得益於兩國最高領導人對中美關係的戰略引領。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美關係的競爭面出現明顯上升。美國輿論在特朗普2017年11月訪華之後的消極反應,及特朗普政府隨後在經貿、涉朝制裁、網路等領域接連對中國出招,便證明了這一點。
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明確表示「美國必須為這種競爭做好準備」,新版《國防戰略》則強調,「美國將回應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日益增長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競爭」,「美軍必須為各類型、各領域的衝突做好準備,必須在新環境下升級政治和經濟工作,以應對這些挑戰。」可以預見,在將中國視為首要安全威脅或潛在首要安全威脅的情況下,美國未來對中國的疑慮和猜忌不僅不會減少,反而可能加深,並對中國採取更多「競爭性」行動,兩國關係中的競爭面也將更加突出。
第三,美軍未來軍備建設可能以中國為主要針對目標。伴隨美國在中東反恐行動的推進,特別是「伊斯蘭國」在中東潰敗,美軍已明確將建軍目標轉嚮應對大規模、長時段的「大戰爭」,其指涉對象首先可能會瞄準美國眼中首要或潛在的首要安全威脅。結合馬克·米利所言「美國陸軍要進行長達30年的轉型,以做好應對『大戰爭』的準備」可以發現,其所說的美國陸軍轉型完成之期,正是中國制定的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之時。這表明,美國已將軍備建設目標瞄準2050年前後的作戰環境和目標,其主要針對目標不言而喻。LW
刊於《瞭望》2018年第5期
TAG: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