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清瓷器上衣服(三)

明清瓷器上衣服(三)

「老公這兩件衣服哪個好看」

「啊???都 都 都 好!」

「這個給你買的」

「隨便」

.......

明式道袍(直身,直裰

是源於明代一種服飾。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以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後演變為道教服飾。道袍直領大襟,兩側開衩,接有暗擺,以系帶繫結,領口常會綴上白色或素色護領。大袖或直袖收祛。穿著時可配絲絛、布制細腰帶或大帶。直身有擺,且擺在外部。道袍有擺,且擺在內部。直裰兩側開裾,且無擺。在瓷器上是區分不清其區別的,而且並多表現為儒生士子的身份。其與披風的區別在於裡面並沒有在穿儒裙等其他長衫。

短褐

短褐原意指古時貧苦人穿的粗布衣服,是古代下層人民日常服飾中的一種,亦引申為貧苦人、僕役的勞作裝、(包括了上衣下褲),或指地位卑下的人。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在瓷器上都是僕人,腳夫,勞動者才穿的衣服。

明清內衣

明清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尤其是明中期開始,傳統禮教受到衝擊,服飾也發生變化。

明代主要內衣制式:

1、抹胸:緊身內衣,遮蓋於胸前;

2、主腰:形制類似「抹胸」,用於腰部;

3、衫子:也叫「半衣」,長至腰或膝,內外皆可穿;

清代內衣形制:

1、小襖:貼身內衣,類似襯衣;

2、抹胸:這個時期的「抹胸」制式與宋明時類似,只是色彩和紋飾更豐富;

3、肚兜:類似抹胸,「抹胸」重胸乳,「肚兜」重肚腹。 雖然內衣在瓷器上難見,但是因為禮教,瓷器畫片上領口處也會見到內衣的一角。

瓷器上的漢服

這是一個送別的畫卷,丈夫戴著軟腳襆頭,穿著圓領的官衣胸前有代表官員的補子,腰裡扎著腰帶,後面的書童穿著圓領對襟的短衫和綉有花樣長褲,而一旁推車的腳夫就是一身標準的短褐,車上的女主人穿著儒裙戴著雲肩以顯示身份,而一旁的侍女穿著漂亮的比甲。男人也許遠去上任,妻子長亭相送。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 李白

這是一個絢爛的世界,在瓷器上我們可以找到那個逝去的美麗世界,它能讓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

小知識

在清朝的瓷器上女人的嘴唇為什麼會被畫成一橫加一點呢?

原來答案好簡單,因為清朝婦女紅嘴唇是這樣的,怪不得,瓷器上的嘴唇都是一橫加一點。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來擺地攤 的精彩文章:

明清瓷器上的帽子

TAG:大家來擺地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