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慈禧太后緙制壽袍、為首博複製龍袍,他們世代守護這門「通經斷緯」藝術

為慈禧太后緙制壽袍、為首博複製龍袍,他們世代守護這門「通經斷緯」藝術

上周日,央視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七期迎來上海博物館專場,而由歌手那英擔任守護人的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的亮相,使得不少觀眾驚嘆於緙絲技藝的魅力。「一寸緙絲一寸金。」在漫長的歷史傳承中,緙絲工匠幾乎專為王室服務。

在蘇州,有一個王氏緙絲家族,家族的前三代緙絲傳人都是清廷匠師,專做宮廷龍袍褂子。如今,王氏緙絲傳至第六代,傳承人王建江曾到故宮修復緙絲文物,也應邀為首都博物館複製過元明清三代龍袍。身為緙絲匠人,他希望這門手藝能更廣為人知,「緙絲是一種很了不起的技術。」

非遺緙絲第六代傳承人王建江

曾為慈禧太后緙制壽袍

在最新一期《國家寶藏》中,那英講述了一個與上博館藏《蓮塘乳鴨圖》有關的故事。《蓮塘乳鴨圖》縱107.5厘米,橫108.8厘米,為南宋華亭縣人朱克柔所制,是迄今為止現存宋代緙絲作品中最大的一幅。30多年前,霍英東的女兒霍麗娜參觀上海博物館時,對《蓮塘乳鴨圖》一見傾心,希望擁有它的複製品,然而訪遍全國也沒能找到可以複製它的人。直到10多年後,霍麗娜慕名來到蘇州吳縣緙絲廠,才在廠里找到有能力成功復緙這幅曠世之作的緙絲匠人。

緙絲藝術品

緙絲又稱刻絲,以蠶絲、金線為原料,是一門「通經斷緯」的藝術。上世紀80年代,在故事中的「吳縣緙絲廠」,當年只有17歲的王建江開始跟隨父親真正學習緙絲,「廠里主要做出口用的日本和服腰帶,車間里只有四個男生,其餘都是女生。」以緙絲為業,對於出身緙絲世家的王建江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

王建江的先祖曾是清廷緙絲匠人。王氏緙絲的第一代傳人王金定是清代匠師,專做宮廷皇帝龍袍補子等緙絲製品;第二代傳人王新亭曾為慈禧太后緙制八仙慶壽袍和霞帔等;第三代傳人王錦都緙制的《麻姑獻壽圖》曾於1915年參加巴拿馬博覽會並獲獎。「為慈禧太后做壽袍的時候,接不接這個任務是一個問題,不接不行,接的話,在蘇州做好了再送到京城去,時間來不及。」王建江還記得這個在家族中口耳相傳的故事,「於是只能把緙絲機放在船上,一邊搖擼,一邊趁著船行駛的時候忙活緙絲。路途兩三個月的時間,到京城了,壽袍也緙制好了。」

2012年創作的《龍袍》

緙絲能自由變換色彩,因而特別適宜製作書畫作品。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緙絲匠人坐在平紋木機前,手持舟形小梭和撥子,依照預先描繪的畫稿,通經回緯,「承空觀之如雕鏤之像」的緙絲製品便漸漸顯現出面貌來了。「緙絲看上去很簡單,就是幾個木頭的機器,但學精就難了。每個圖案、作品的緙法都不一樣。」王建江說,「緙絲至少學三年方能出師,一旦開始緙絲,腳一踩,手一撥,一整天坐在椅子上不能起來。」他也擔憂於緙絲太辛苦,沒有年輕人願意學習這門技藝。

讓緙絲走進日常生活

王建江的父親王嘉良是第五代傳人,繼承了精湛的緙絲技藝,能緙制龍袍、各式官服、屏風、龍椅座墊等。因而,他的所有緙絲技藝都得自父親的家傳。

2009年,王建江曾為首都博物館復緙了明萬曆黃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這件袞服的紋樣以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為主題,以十二團龍為主體,每個團龍的姿態各不同。這是明神宗最奢華的一件龍袍,大量採用捻金線和孔雀翠羽絨緙織,彩色絨線用色多達二十八種。除用龍外,遍地排列織有279個卍字,256個壽字,301隻蝙蝠,271個如意,富意福壽如意。袞服由十三片分批緙織組成,為了復緙這件龍袍,王建江等5位緙絲傳人耗費了近3年時間,「主要原材料採用與龍袍相同材質的桑蠶絲線與孔雀羽線,最後用去彩色絲線6斤,金線10萬米,孔雀羽毛6000餘根。」複製的龍袍緙織密度與原件相符,緯密達到100根/厘米,主體龍紋圖案模擬原物緙織工藝達到高低參差,體現立體感。2012年,他又再度為首博複製了館藏清乾隆緙絲十二章龍袍;並於2013年參與「平安故宮」工程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合作項目,幫助修復故宮中的緙絲製品,「緙絲的用武之地有很多。」

用緙絲綉出的龍身

由於祖輩均是宮廷匠人,在王建江及父親的緙絲作品中,「龍」的出現頻率很高。去年11月,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在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他特意將自己複製的一件龍袍及數十件利用緙絲技藝製作而成的補子、扇子帶到現場展出。

「緙絲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王建江說,創新既來自技藝的創新,也來自緙絲製品的創新。他的父親王嘉良發明了「異色異地異樣」的緙織法,從一件名為《正龍》的緙織品上可以看到,作品正面是一條形態威武的升龍,而背面則是繁體的「龍」字,正反面的底色、圖案紋樣均不相同。而王建江則致力於製造更多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緙絲製品,「祖上做龍袍、衣服、官服上的補子,進皇家比較多;現在我們做扇子、拎包、圍巾、小屏風、裝飾擺件,讓緙絲走進日常生活。」前不久,王建江又再度來滬參加非遺研修班,以期與設計師合作,更好地創新緙絲產品。

為了將緙絲傳承下去,王建江打破了緙絲匠人「傳男不傳女」的規矩;如今,他的女兒也已經學會了緙絲。可以說,在這個家族中,幾乎沒有人不會緙絲,「不論如何,對我們家來說,緙絲這門手藝必須傳承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 的精彩文章:

旅行青蛙會死?別急,「呱兒子」的悲慘命運是假的

TAG:上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