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這事皇帝也干,還是拿黃金……
有這樣一種地毯,是皇帝「炫富」的御用之物,
但也只有在大型節慶儀式上,才會拿出來,
而且是繞著走,捨不得踩……
九龍圖盤金毯
這塊毯子最早得追溯到2000多年前,生活在中國西北高原牧區的人們飽受寒、潮的侵襲,為了應對惡略的生活環境,智慧的先民們用羊毛紡線織造出了一種地毯,以禦寒防暖。這一發明,自元代起,就成為皇宮的御用品。宮毯也就由此得名。
五龍圖盤金毯
歷代帝王們把它列為皇家貢品,清代的造辦處有專門為皇宮製作「宮毯」的機構。一方小小的手工宮毯,其中的圖案、組色及織作如同完善的等級制度一樣有著嚴謹的規定。「故宮裡現在還是按照原樣鋪設著宮毯,只從地毯的鋪陳上你就完全可以知曉此中曾經居住過的人是何等身份、官位了。」說這席話的是康玉生。
康玉生,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宮毯織造技藝項目傳承人,北京宮毯行業最高榮譽獲得者,掌握織毯技藝全套技術,宮毯第四代傳人。
1900年,「宮毯」首次參展法國巴黎世博會,獲得金獎;1904年、1915年,「宮毯」參展聖路易斯、巴拿馬世博會,又連連獲獎。
在燕京八絕中,宮毯幾乎是最低調的一個,但以工藝的精細複雜程度和文化價值來說,它毫不遜色。北京宮毯以傳統圖案著稱,融中國繪畫、刺繡、織錦、建築裝飾藝術於一體,尊貴典雅、構圖精美、配色鮮亮、立體凹凸的剪裁極富層次感,樣式千變萬化,被西方人稱為「東方藝術的代表」。
《仙壽圖》/康玉生
這個三聯式書畫掛毯,被視作宮毯藝術的巔峰之作。它由456種顏色組成,其中有76種原色,每個顏色都有6種色度,桃子顏色的層次感,飛葉的漂浮感,「壽」字的墨韻表現的淋漓盡致。
宮毯分絲毯、絨毯和盤金毯。但其中最能體現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皇家風範的,就非「盤金毯」莫屬了。
盤金毯在乾隆年間達到鼎盛時期,專供皇室貴族使用,成為了皇權與地位的象徵。要說這盤金毯有多珍貴?過去皇上都繞著走、不捨得踩,生怕磨損金線。
但盤金毯的興盛,也讓乾隆皇帝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所謂盤金毯,即是在原本宮毯上沒有圖案的地方,用金線進行滿鋪似的編織填充。
這金線,並非純粹的金絲。因金絲本身容易折斷,影響其質量,便用黃色棉線作線芯,用金箔做成金絲纏繞在上面,這樣既不影響美觀,又能保證金線的韌性和強度。
可即使這樣用,也架不住黃金的用量。於是,宮毯匠人們想出了一個辦法。
宮毯有兩面,挨著地面的是宮毯的後經部分,踩在腳下的是前經部分。辦法就是就只給前經部分織上金線,後經部分則用棉線織,正好用後面的棉線來保護正面金線。
這一想法的初衷是用來節省黃金的用量,但同時給宮毯織造帶來了困難。
用金線編織
一個成年人手大的地方,縱橫交錯,經緯線各120道,需要打14400個結扣,且不能斷。每個人的手勁兒又不盡相同,因此手勁兒打得不到位,線就得斷,反而是一種浪費。
盤金毯因工藝複雜,用料昂貴和師傳保守,曾隨著清朝覆滅而失傳近百年。
2003年,已經退休的康玉生接到通知,復活一種已經失傳的毯種——盤金毯。在故宮博物院他第一次親眼見到從未對外展示的乾隆年間蓮花牡丹紋盤金毯,以及栽絨盤金銀線玉堂富貴壁毯,這兩件館藏珍品。
盤金毯《玉堂富貴》
2005年,前後耗時近三年織造的,長2.5米、寬1.5米的「盤金絲毯」首次展出,毯子用黃金線盤結,金光閃閃,九條龍在雲端飛舞,再配以水波、吉祥八寶、福壽字紋樣,富麗堂皇,引來觀眾連連驚嘆。
為了搶救盤金毯,康玉生曾四處尋找材料,為此南京金箔廠還專門搶救了金箔工藝。
2009年2月,北京宮毯被正式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盤金毯《九龍圖》
隨著康玉生帶人織造的盤金毯《九龍圖》問世,並獲得北京市珍品榮譽和西湖博覽會「百花杯」金獎,宮毯行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九龍圖》原品和複製品均被買家以昂貴的價格收藏,宮毯行業似乎看到了希望。
康玉生13歲時開始學習織毯技藝,大半輩子的時間都貢獻給了北京宮毯。讓康玉生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在幾十年的實踐中,把過去僅靠口口相傳的織毯技法用文字完整記載下來,總結出掛毯技藝上的壓、擠、墊、釘、剔、楔、倒、潤八種技法,這些已經成為廠里的操作規範。
如今,八十多歲高齡的康玉生已經不再親自參與宮毯的製作,但他的徒弟王國英,作為北京宮毯第五代傳承人已經能夠獨當一面。
王國英
師從康玉生,是北京宮毯織造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北京宮毯織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宮毯織造分為三個基本步驟:前期準備、中期織毯成型、後期美化整理。
前期主要有設計、放大樣、原材料籌備、紡線、染色等步驟,而中期主要由組色和織造組成,織造的耗時無疑是最長的,動輒半年一年的工期,需要極大的耐心。
王國英正在根據設計圖繪製圖樣。圖/魏堯
宮毯編織中常用的工具很簡單,包括砍刀、荒毛剪、鐵鈀、鑷子,量具也只有捲尺、木質尺子質子等。圖/魏堯
製作盤金毯的機樑,分為木質機樑和鐵質機樑。
用來編織的金線。當時流傳的一句話,一兩金子打出一畝地。打好的金箔再切割成韭菜葉那麼寬的8萬米金線,用手工纏到毛線或絲線上後,就可以進行手工織作了。圖/魏堯
依圖編織。圖/魏堯
編織的過程,經線,緯線和八字扣同時進行,而八字扣則是宮毯編織的核心技術,經緯線上的八字扣組成了宮毯結構。圖/魏堯
宮毯織造講究「涇渭分明」。機器上密密麻麻,從上至下排列的是經線,宮毯師傅纏繞的是緯線。宮毯織造中至關重要的栓八字扣的要求是:平、順、准、齊、地、快。
後期有平、 片、剪、洗、整修等多道工序,最後檢驗入庫。
《帶子上朝》/王國英
2015年,王國英所在的北京華方地毯藝術有限公司正式招收零基礎的工人,用兩年時間培養人才,建立宮毯織造技藝的傳承體系,尤其是建立盤金毯的織造技藝傳承。《帶子上朝》上機織做歷時近一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珍。
一般來說,編織密度道數越多,毯子的密度就越大,質地越有彈性。編織密度為120道,即每平方英尺橫豎各編織120行。
從一團線到一張毯,宮毯設計師和技師以山川為筆、花海做墨,走線盤金,在億萬次不斷重複的動作中醞釀出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完成對時光的傳承。
圖文來自網路、經編輯整理
北京這片土地,似乎有著無盡的可能
TAG:我愛手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