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不喜歡李雲迪

我為什麼不喜歡李雲迪

今天忽然看到了某衛視的創意音樂秀《幻》(有朋友指出是前年的華人春晚),由李雲迪、歐陽娜娜、以及一位神秘DJ組成的奇幻三人組合,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表演。

視頻中的這二位,一位是首個獲得肖邦國際比賽的中國人,另一位則以全額獎學金考入全世界最頂尖的音樂學院。兩位曾經代表了中國所有古典音樂人夢想的風雲人物,懷著進軍娛樂圈的美好願望,穿著形似巴洛克風格的怪誕服裝,在打碟DJ的電音帶領下給大家帶來了一場90年代迪廳大秀。當貝多芬的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的第三樂章旋律響起,我不禁想問:「這還是古典音樂嗎?」

很顯然,這不是。

我不明白這個節目的意圖是什麼,大概是想把難懂的古典音樂拉下「神壇」,和節奏強勁的迪廳音樂混合在一起,變得更接地氣一些;也可能是希望古典音樂能像任何一種瀕臨滅絕的藝術文化那樣,尋找到一條順應時代潮流的道路。

真浮誇,也真廉價。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於,網路視頻評論呈現出兩極分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普通的網民是多麼熱愛這種古典與電音的結合,而從事古典音樂者或古典音樂愛好者卻不約而同地臭罵二位演奏者。

一群人理解不了另一群的憤怒——畢竟現場的氣氛是熱烈的,演員的服裝是華麗的,歐陽娜娜是漂亮的,李雲迪是端正的,大提琴的拉奏姿勢是迷人的,琴鍵上跑動的手指是飛起的。公主配王子,天經地義,美!音樂?挺好的呀,熱鬧。

不過是個節目,你們到底在憤怒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聽一聽由錄製了貝多芬全套32首鋼琴奏鳴曲的鋼琴大師丹尼爾·巴倫勃依姆所演奏的版本,看一看這段音樂本來的面目。

1796年,貝多芬開始出現耳鳴,兩年後創作《悲愴》時,他已經開始喪失部分聽力。在c小調濃郁的悲劇色彩上,貝多芬用急風驟雨般不停歇的第三樂章給全曲畫上了句號。值得一提的是,貝多芬最廣為人知的《命運交響曲》也同樣是c小調。c小調在貝多芬作品中的悲劇色彩也可見一斑。

了解了音樂背景之後再回到視頻本身,你還覺得這段音樂是「美」的嗎?

動次大次的節奏,不知所云的電音,支離破碎的旋律——一代大師對生命的思索與掙扎,字字句句推敲所得的心血,全化作了小丑臉上的脂粉油彩,浮躁、浮誇、浮華,只為了在一個熱鬧的場合博人一笑。閃過了吵過了樂呵過了,什麼也沒剩。

台下看得樂呵的諸位並不知道獲得肖邦國際比賽冠軍和全額考入柯蒂斯音樂學院這些古典音樂界的最高榮譽意味著什麼,於是自然不覺得把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音樂像食堂黑暗料理辣椒炒月餅一樣炒在一起是一種怎樣的「褻瀆」與「破壞」,不理解台上曾經如此得天獨厚卻拋卻了自身風骨扔掉了藝術修養的二位是如何讓古典音樂人失望。

古典音樂之所以在中國鮮有生存的土壤,一是因為大眾缺乏與它的聯結。流行歌有歌詞,戲曲還尚且有個故事框架,古典音樂呢,奏鳴曲交響曲,連標題都不一定看得懂。二是古典音樂太需要聽眾的知識儲備。如同文明中所有最美好的事物一樣,古典音樂和哲學,美術,詩書一樣存在著門檻。要欣賞藝術總要費些勁,好比嚴肅文學有思想有藝術價值,但總有人說看不懂;網路小說好讀,輕鬆,但沒人會管那叫藝術。

現代人喜歡快,總是好懂的東西更受歡迎,嘔心瀝血比不上日更三千,飽含思想比不上群眾市場。然而做藝術講求慢,講求沉澱,一旦失去了對藝術的信仰,失去了精神境界,藝術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為了聽覺的刺激把大師經典改成蹦迪背景,就好像用辣椒花椒八角大料蔥姜蒜醬油醋糖炒生魚片,圖個感官刺激。然而重口味吃多了,再吃食物原味,便只覺得食之無味難以下咽。

吃菜尚且要吃個正宗,更何況欣賞藝術呢。

而當站在古典音樂食物鏈頂端的人也終於迷失於市場需求大眾喜好,只求博人一笑,那些曾經仰望著他們的古典音樂人們又如何能不扼腕嘆息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遙MusicStudio 的精彩文章:

TAG:路遙Music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