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音頻來「學習」不靠譜?喜馬拉雅李海波:伴隨式音頻要給時間以生命

用音頻來「學習」不靠譜?喜馬拉雅李海波:伴隨式音頻要給時間以生命

音頻市場的蛋糕,是越做越大了。

知識付費領域硝煙四起,語音資訊也成為媒體新戰場。「左手知識付費,右手智能音箱」的國內音頻分享平台喜馬拉雅FM,可謂風頭正盛。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邀請喜馬拉雅副總裁、硬體事業部總經理李海波做客真愛讀者群,聽他談談智能語音時代的內容付費和生存法則。

彙集與分發:給內容以價值

打破以往電台領域難以獲得的路徑,讓在小圈層領域有知識的人成為音頻製作者,喜馬想要達成的一個底層邏輯就是:讓每一個人的時間能夠變得更有價值,讓每一個分享者的價值能夠用音頻代碼的方式呈現。

「供給側改革」:做聲音的淘寶

作為知識付費的巨頭,李海波認為,喜馬拉雅和其他平台的區別在於底層思維。借用「供給側改革」的概念,喜馬想做這樣的技術工具和平台:把兩端的資源連接起來,並且實現分發效率最高化和資源的公平化。

「我們試圖成為所有的知識生產者的『超市和供應方』。我們來提供最大效率化分發的平台、工具和資源,讓所有的信息能夠觸達到最需要這個信息的人。」李海波將喜馬拉雅比作是「聲音的淘寶」。

正如在喜馬拉雅上開設《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課程的陳志武教授,過去想要上陳教授的課程可能得花費上千的課程費,並且需要連續聽上6-8小時。而通過喜馬拉雅平台,能將之前的單次分發提升到多次分發,同時讓更多的人獲取信息。

陳志武教授在喜馬上的課程以及喜馬上的商品

「這就是供給側改革的思路,這些思路最基礎的概念和邏輯,就是喜馬最終是一家技術公司和平台。」

UGC音頻內容創業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喜馬拉雅採用PUGC(PGC+UGC)相結合的內容生產模式,而目前在UGC領域,喜馬拉雅有500萬的主播,分布在328個大類,細分下有幾千個小類。

所有那些「凡是用聽的方式能夠把足夠的信息、畫面、知識、見解傳遞給用戶的內容」,在李海波看來都適合做音頻創業。而在目前一億多條內容、各種門類覆蓋的情況下,需要創作者涉足自己擅長的品類,發現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做到「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喜馬UGC平台頭部主播

通過主播「有聲的紫襟」和「采採的段子來了糗事播報」的案例分享,李海波證明了喜馬如何「把聲音變成有價值的事兒」。

主播「有聲的紫襟」從大二開始通過在喜馬拉雅平台讀懸疑小說,用聲音帶領用戶進入一個「探險的世界」,粉絲群龐大,每個月有超過60萬的收入,完全實現了財富自由。「采採的段子來了糗事播報」則每天為用戶整理好玩的事情,並用脫口秀的方式講出來。

「采采和有聲的紫襟都是UGC主播,一開始並沒有做付費內容,但是他們的廣告收入的收益是非常可觀的。」而在用戶群體不斷擴大並形成粘性後,做付費內容也是水到渠成,「有聲的紫襟」目前的收入主要是付費內容。

除了觸發普通人的價值創造,李海波認為喜馬更大的社會價值還在於給到一些素人「雪中送炭」的機會和可能。在分享中他提到一位視力和身體有殘疾的主播,通過喜馬拉雅的創業平台,讓自己在社會中間有了一席之地。

「希望有一天,在互聯網技術搭建的聲音世界裡,視力有無的差別,會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伴隨屬性的音頻不適合學習型內容

全媒派往期文章《「中年知識網紅」攪動付費市場,「焦慮」這門生意才是真正的內容深礦》中提到,作為知識付費的巨頭之一,喜馬拉雅領跑了「知識經濟」,但「知識付費」和「知識習得」之間的鴻溝也一直存在。

與需要「刻意練習」的學習屬性不同,音頻最重要的屬性在於伴隨屬性和碎片屬性。李海波坦言,知識型的內容其實很難通過收聽的方式真正獲取。「我覺得學習本身的屬性還是你必須在課堂或者在某個特定的場所,通過刻意的練習,一遍遍地梳理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學習並不是音頻的最大屬性。」

基於分析,李海波認為用戶「更願意用聽的方式去獲取的內容並非以學習為主」,而是「反正這個時間也沒有什麼用,我稍微聽點兒有用或有趣的,或者派遣寂寞的內容」,所有這些屬性,喜馬將其定義為伴隨性屬性,而不是學習屬性,因為「單純聽來的東西,是記不到腦子裡面去的。」

因此,比起傳遞知識,喜馬更想做的是將用戶的碎片時間價值化,即把原本可能會被浪費掉的、開車上班路上、跑步健身、在衛生間洗澡,睡前所有這些碎片時間賦予價值。

儘管「音頻並不能橫掃一切」,但李海波希望它能夠在合適的領域內起到社會責任,「所以我們強調在兒童和老人群體中的使用」。

全媒派文章《兒童「邪典」視頻大舉入侵:為守護童心,平台和產品祭出這些圍剿戰術》中,提到近期惡意網路視頻污染兒童的眼球的現象。在視頻剝奪注意力的當下,或許音頻會是孩子更好的陪伴媒介。李海波希望孩子遠離視覺污染,通過「聽」觸發想像力

「所謂視覺污染,一方面是視覺的生物學污染,就是你看的東西有點過多,另一方面是叫做想像力污染,就是聽這個行為本身是可以觸發孩子的想像力,他可以在聽的過程中,構建一個自己想像中的世界,而在看的時候他只是被動接收穫取信息的。」

硬體與內容:給未來以場景,給時間以生命

「希望在未來,知識文明信息會像水電一樣,憑藉語音交互這種更為自然和順暢的方式,讓人們隨取隨用。」

科幻小說里提到,未來在五年之後,隨著晶元技術的發展,人們並不需要藉助手機來實現個人信息、想要獲取的信息和終端的連接,未來會有更新的硬體形式。「基於未來做今天的事」,是喜馬拉雅做硬體拓展的初衷。

全媒派文章《各大媒體試水語音助手市場,依託Alexa們的資訊能帶飛下半場么?》中,介紹了國外頂級媒體在語音助手方面的試水實踐,而在李海波看來,未來最流行的趨勢一定是語音交互

「語音交互的實現,實際上是一場輸入的革命,可以破除目前我們需要手機埠輸入的不便。」

在手機之外,再造一個比今天的喜馬拉雅用戶量和使用時長更大的一個場景體驗,這是李海波的未來構想。而為了把喜馬累積的知識內容更好地分發,則必須藉助語音助手。在探索語音助手的兩年後,2017年6月20日,喜馬拉雅發布首款全內容AI音箱小雅。

在李海波看來,其實智能音箱也並非語音交互的最終產品形態,只是喜馬App實體化伴隨的一個樣板。在交互層面,除了「語音遙控」,李海波更看重對用戶搜索行為和收聽記錄的優化,以打通不同設備間的連接。

「比如說,我希望所有未來打通的設備裡面,在跑步機或在車上聽了一段東西,回到家的時候,我可以跟我們的智能音箱小雅說『小雅,我剛聽到哪裡,繼續播』。打通不同的設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體驗。」

李海波認為,硬體和內容平台一定是相輔相成的。未來的喜馬希望利用晶元技術,更好地融入到生活的場景裡面去:「我們想打造一整套基於家庭的、車載的和戶外的場景,讓用戶能夠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非常自然貼切地切入生活本身。」

否定大家對喜馬是「電台」的認知,李海波認為喜馬的底層價值是給到用戶、給到人、給到時間以生命。一方面,讓所有的價值創造者能獲取他們應得的價值,另一方面則希望,每個個體能夠奪回之前被浪費掉的時間。

「如果我們把浪費掉的碎片化時間都拿回來,那樣相當於多活了很多年,對吧?」最後,李海波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是啊,給時間以價值,就是給有限的生命擴容。

全媒派真愛讀者群每周三邀請一位來自學界or業界的內容領域精英分享行業心得乾貨,內中珠璣我們將會在每周日推送中分享給讀者。群內還會發送各種真愛讀者專享資料,更有多種小禮物隨時送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媒派 的精彩文章:

攪動付費市場,「焦慮」這門生意才是真正的內容深礦

TAG:全媒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