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秦漢時期的華夏大地
簡帛·秦漢時期的華夏大地
在上一期的「書於竹帛」的系列解讀中,大家跟隨魯小博穿越回了漢朝,發現早在那時,人們就已經有了豐富的食材和烹飪方法,本期就讓我們看看秦漢時期簡牘中所記載的「遠方」吧!
01
發達的古代交通
在古代,中國的疆域已經十分的廣闊,人們在對周邊的環境的不斷探索和認識中,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地理志《山海經》。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後,頒布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政策,將中國更為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的第二年(前220年),下令修築了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馳道可以看作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
秦馳道
馳道可以供馬車和軍隊快速通行,在秦漢時期中國就有了如此發達的陸上交通,人們可以到達更遠的地方;古人出行就和我們現代人出行一樣,自然也少不了地圖,在秦漢簡牘中就隱藏著十分豐富的地圖資料。
放馬灘秦木板地圖
放馬灘秦木板地圖——局部
放馬灘附近水系簡圖
展廳所陳列的是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7幅地圖中的一部分,是用墨線繪松木板上。這批地圖經過文物考古研究部門鑒定為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物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地圖。在這幾幅圖上,不僅有山川、河流、居民點、城邑,還特別注有各地之間的相距里程,與現今距離大都相符。
02
簡牘中的「豪車」與「快遞」
要想到達理想中的遠方,光有地圖可不行,還需要藉助交通工具。中國是最早使用車的國家之一,到了漢代時期,人們已經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車,以滿足日常的出行需求,在漢代畫像石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對於座駕豐富的選擇。
漢畫像石 車騎出行
漢畫像石中常見的車馬類型
依託於便利的交通和車馬,在秦漢時期我國還建立了完善的郵驛系統,秦漢簡牘對此也有十分豐富的記錄。其中里耶秦簡中的郵傳里程木牘,是目前已知最早反映郵驛的交通史料。
里耶秦簡里程錶
譯文:
頓丘到虛百卌六里
虛到衍氏百九十五里
衍氏到啟封三百五里
啟封到長武九十三里
長武到鄢陵八十七里
鄢陵到許九十八里
關於郵驛簡牘的發現,充分反映了秦朝在當時全國範圍內已經存在著發達而高效的郵政運作系統,除了人員能夠方便的來往,物品之間的流通也是十分便利的,古人也是能收快遞的!
03
揚帆起航去遠方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從海洋中走出的人類,在掌握了相應的航海技術之後,也必將重新走向海洋。我國是掌握造船和航海技術較早的國家之一,並利用獨木舟和槳渡海。
甲骨文中的「舟」
春秋戰國時期,較大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造船業。其中尤以地處長江中下游的楚、吳、越三國及雄踞山東半島的齊國最為發達。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
東漢陶船模型
在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時期的吳簡中,就詳細的介紹了當時舟船的一些結構特徵。吳簡中記載,當時的船隻已經有了高大的桅杆(大檣【qiáng】一枚長七丈;三國時期一尺是24厘米左右,一丈為10尺,七丈為16.8米),而且配備了方便航行的舵(大舵一枚)。
走馬樓舟船屬具簡
依託於當時成熟的造船與航海技術,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有了徐福東渡的故事。而到了三國時期,當時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吳人沉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公元230年)。
三國疆域圖 此圖源自網路
當時的中國已經建造出了樓船,同樣在走馬樓出土的吳簡中有詳細的記載。由於古代水戰多以弓箭對射以及船隻對撞和跳幫肉搏為主,艦船的大小直接決定單艦所能容納的戰士數量以及艦船的撞擊力,所以樓船在古代很大程度上擔任了水戰主力艦。
走馬樓舟船屬具簡
在這幾期的「書於竹帛」中,我們通過衣、食、行三個方面一窺秦漢時期人們的生活;在下一期我們將從孩提時最早的識字課本開始,到算數、曆法、醫學、人們之間的書信往來,走進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去見證華夏文明早期最璀璨的時代。
TAG:品味山東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