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未來還能電彈發射

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未來還能電彈發射

大家好,很高興在每周末晚同一時間與您相約《小妹夜聊》。慘烈的春運搶票潮已經過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搶到回家的車票呢?小妹已經全搞定啦,安心,希望大家也能平安順利回家。

小妹夜聊的主題全部來自各位朋友們在後台提出的問題,小妹每周將從中選取兩個,聊聊自己的看法。如果您有什麼想和小妹探討的,歡迎在文末留言提出哦。


今天小妹要和大家聊的話題,來自網友@冰壺沸水:小妹,能不能聊聊我國的快速響應火箭?請這位朋友將您的姓名、電話、收件地址發送到網易談兵後台,小妹隨後將送出禮物哦~

快速反應火箭,也被稱為快速響應火箭,它其實代表了目前航天領域一個發展分支,那就是快速發射技術。

我們知道在和平時期,航天發射的周期十分漫長,一次發射的準備時間以月來計算,大型火箭通常採用液體燃料,其工序十分繁瑣,成本也十分高昂。

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太空運行的衛星毫無疑問會成為最先被打擊的目標之一,衛星被打掉就等於失去了眼睛,所以需要儘快補充發射。

這時候過去慢悠悠的火箭發射場,液體燃料火箭都變成了累贅。

要知道,火箭發射場也是敵方打擊目標之一,不說幾個月,就算是耽誤幾天時間,在戰事上也會十分被動。

這時候就需要一種機動靈活的發射方式,儘可能快地完成發射任務。這就是快速發射的初衷。

解決快速發射問題,目前有三種方式。

第一, 將液體燃料火箭改為固體燃料火箭,省去了加註燃料的時間,而且固體燃料火箭機動性能遠大於液體燃料火箭,配備高機動底盤後,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發射。

那麼什麼固體火箭能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呢?

答案非常簡單,陸基彈道導彈就是天然的快速響應火箭,本身它就具備突破大氣層的射高,經過適當的改進,可以滿足發射衛星的需求,比起新研發一種系統成本大大降低。

中國的長征11號運載火箭,就是由東風31彈道導彈改型而成的快速響應火箭。

比起常規的液體運載火箭,長征11可謂短小精悍。長20.8米,重58噸,固體燃料發動機能夠提供120噸的推力,低軌運載能力達700公里,在700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可以投送400公斤重量,具備發射小型衛星的能力。

長征11號的最短髮射準備時間只有24小時,是世界上準備時間最短的火箭之一,超過美國同類火箭,有「快響利箭」的外號。

中國另外一種快速響應火箭就是最近頗為有名的「快舟」火箭。

它的尺寸基於東風21與東風31之間,整體封裝在發射筒內,由發射車進行運輸。它採用了大量成熟技術,成本較低,能在戰時大規模部署應用。

2017年1月,「快舟」火箭首次進行了商業發射,將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第二, 採用空中發射火箭的方式。

空射火箭能夠有效提升發射的機動性,有利於提高戰時生存能力。

在這方面美國走在世界前列,其「飛馬座」空射火箭迄今已經成功發射42次,準備時間在90小時內。

而中國在空射火箭方面也開始了自己的探索,隨著運20的服役,空中發射的平台已經具備。

在2017年曾有文章披露,中國已經在研發一種空射運載火箭,以運20為載機,可以在12小時內進行發射,能夠將不小於200公斤的載荷投送到太陽同步軌道上。

最後一種是採用新型的運載器系統。

在這方面除了傳統的燃料火箭之外,電磁發射技術是目前衛星發射的技術前沿。

它最大的優點是省去了火箭發射衛星所需的巨量燃料,已經儲存這些燃料的艙段,發射的準備工作會減少一大半。而且依靠廉價的電力,其發射成本也降到最低。

在這一領域,中國也展開了研發工作。

2016年,中國航天科工和海軍工程大學簽署戰略協議,中國電磁彈射第一人馬偉明教授親臨現場。

航天科工有兩款新型運載火箭相當引人注目,那就是「羽舟」和「輕舟」。

「羽舟」是電推火箭,「輕舟」是液體火箭,它們都是使用地面大型電磁彈射裝置發射,自然這一切背後都離不開馬偉明這尊大神的助理。

據報道,在2020年完成發射演示系統建設和原理驗證,馬教授則預測10年內電磁能全面取代化學能!

按照這個趨勢,發射衛星不再是一件耗時費力危險性極大的工程,不僅僅是快速響應火箭,對於人類探索宇宙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峰軍事觀察 的精彩文章:

庫爾德人剛發出求救聲明,敘軍還未確定援戰,土耳其趕緊變臉示好

TAG:高峰軍事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