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快餐式閱讀時代 看看古人的「笨辦法」

快餐式閱讀時代 看看古人的「笨辦法」

《史記·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絶。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韋,就是熟牛皮;韋編,就是用熟牛皮繩編聯起來的竹簡。孔子晚年喜愛《周易》,愛到什麼程度呢?因為經常翻看,使得牛皮繩都斷了好多次。所以孔子非常自信的說,如果讓他多研究幾年,他對《周易》可以達到文質和諧的狀態。孔子後來之所以能為《周易》作「十翼」(即《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十篇),與他反覆研讀《周易》是分不開的。可見,讀書不在量的多,而在質的精。

《魏略》中曾記載大學者董遇教學生讀書的趣事,可謂深得孔子讀書之法。

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敎,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董遇其人,對《老子》和《左傳》都很熟悉,並且曾為這兩種經典做過註解。因為他學問好,所以有人就想跟著他學習。可是,董遇卻不願意教他,而是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如今他的這句名言常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可是能做得到的人卻不多。就像那個想跟著董遇學習的人一樣,我們很多人的借口都是沒時間(苦渴無日)。那麼,董遇自己是怎麼做到「讀書百遍」的呢?從《魏略》中可以看到,董遇充分利用了他的「三餘」時間,即一年之餘冬天,一天之餘晚間,平時之餘陰雨天。如今,董遇的「三餘」說,同樣為大家所樂道,可是,能夠踐行的,依舊屈指可數。

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董遇讀《老子》和《左傳》,也是多達百遍。他們的這種行為,在如今流行快餐閱讀的時代,或許顯得迂腐不合實際;但真的想讀書有得,恐怕還是這種「笨辦法」最為有效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 好為人師需有度

TAG:騰訊儒學 |